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科研课题——《重庆市三峡库区AAW学校—社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04-GJ-113。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物质文明水平飞速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迅速恶化。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而开展环境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学校的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模式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英国环境教育专家亚瑟·卢卡斯(M.A.Lucas)基于环境教育的目标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另一类是将环境教育模式界定为课程设置的方式。按照这种界定,环境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即渗透结合模式、独立设课模式、跨学科的专题教学模式、户外教学模式、环境主题活动模式。AAW(水域认养)学校—社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在学校和社区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种颇具特色而又富有成效的方法。AAW通过把社区的水域作为活的课堂,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从而把科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社区参与—把科学应用于社区环境—改善水域—反思等环节,把学校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水域与社区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和社区公民积极参与,促进了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同时促进了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和环境行为的养成。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有高的公众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行为为底蕴,而公众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和环境行为的养成,需要社区教育系统的支持。三峡库区未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取决于未来公民是否具有强烈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行为,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系统的支持。因此,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直接关系到三峡库区现在及未来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学校(主要是中小学)—社区环境教育的模式,分析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结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合重庆三峡库区特点的学校—社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借助这一研究,我们希望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把学校(主要是中小学)和社区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和积极参与,既提高学生(主要是中小学生)和社区公众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又有效地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希望能借助这一课题对国内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产生一些冲击,对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着眼于三峡库区的未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释了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并说明了本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核心概念及相关要素进行的界定与分析。第三部分,研究了我国(包括大陆与香港)与国外(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学校—社区环境教育的模式,采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对国内及国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所涉及的文件及立法情况、课程设置、教学途径与方式、师资培训、对学生的评价、教材与教育经费以及校内外的环境教育合作等要素进行比较研究。第四部分,将目前国际上在学校和社区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颇具特色而又富有成效的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作为个案进行研究。第五部分,对重庆三峡库区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语部分,对重庆市三峡库区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实施提出建议,并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拓展方向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发、调查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文献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对核心概念及相关要素进行了界定与分析,确立可对环境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的维度;采用比较研究,对我国国内(包括大陆与香港)与国外(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了解各国与地区在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上的差异:将目前国际上在学校和社区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颇具特色而又富有成效的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进行了个案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环境教育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及重庆市三峡库区学校—社区环境教育的特点或不足,为重庆市三峡库区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实施提出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于环境教育模式的研究
  • 1.2.2 学校—社区环境教育的开展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三峡库区概况
  • 1.3.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 1.3.3 本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相关要素分析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环境
  • 2.1.2 环境教育
  • 2.1.3 学校环境教育
  • 2.1.4 社区环境教育
  • 2.1.5 学校—社区环境教育
  • 2.1.6 教育模式
  • 2.1.7 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
  • 2.2 相关要素的分析
  • 第3章 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
  • 3.1 关于开展环境教育的文件及立法情况
  • 3.2 课程设置
  • 3.3 教学途径与方式
  • 3.4 师资培训
  • 3.5 对学生的评价
  • 3.6 教材及教育经费
  • 3.6.1 教材
  • 3.6.2 教育经费
  • 3.7 校内外的环境教育合作
  • 3.8 各国和地区学校—社区环境教育开展项目简介
  • 第4章 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探析
  • 4.1 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简介
  • 4.2 对于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分析
  • 4.2.1 AAW的教育目标
  • 4.2.2 AAW的内容
  • 4.2.3 AAW的实施
  • 4.2.4 AAW的评价
  • 4.3 AAW给我们的启示
  • 4.3.1 一种新的课程
  • 4.3.2 一个组织系统
  • 4.3.3 一种运行模式
  • 4.3.4 一种理解方式
  • 第5章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 5.1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概况
  • 5.1.1 问卷调查
  • 5.1.2 访谈
  • 5.2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调查
  • 5.2.1 环境意识得分情况
  • 5.2.2 对于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特点的探讨
  • 5.3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 5.3.1 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 5.3.2 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
  • 5.3.3 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 5.3.4 师资培训
  • 5.3.5 对学生的评价
  • 5.3.6 教学设备与教材及经费
  • 5.3.7 校内外的环境教育合作
  • 5.3.8 教师和学生的看法
  • 5.4 小结
  • 5.4.1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特点和不足
  • 5.4.2 重庆市三峡库区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不足
  • 第6章 结语
  • 6.1 重庆市三峡库区AAW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实施建议
  • 6.1.1 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管理体系
  • 6.1.2 学科渗透与专门的课程相结合
  • 6.1.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和方法
  • 6.1.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环境教育水平
  • 6.1.5 多方参与的AAW环境教育评价
  • 6.1.6 解决教学设备与教材及经费问题
  • 6.1.7 建立多方合作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机制
  • 6.2 反思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AW课程单元列表
  • 附录2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领导和教师篇)
  • 附录3 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篇)
  • 附录4 中小学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5 中小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6 中小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7 访谈记录(摘选)
  • 附录8 照片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教育模式的相关分析研究[J]. 中国建设教育 2016(04)
    • [2].校企融合“双创”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35)
    • [3].有序与无序——自主式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幼儿园建筑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2)
    • [4].共享教育模式发展现状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20(13)
    • [5].基于传统伦理路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构建——以R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例[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6].高校生命教育模式探索——以X大学X学院探寻生命意义主题训练营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7)
    • [7].高校“双创”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客教育培养实践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05)
    • [8].双创教育模式下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验教学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20(11)
    • [9].创客教育模式在中职机械专业的应用探索[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05)
    • [10].线上直播教育模式在高职人文课中的实践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35)
    • [11].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24)
    • [12].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创客课程设计[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05)
    • [13].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就业引导教育模式探析[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5)
    • [14].新常态下我国会计教育模式发展策略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02)
    • [15].高职学前教育专业“2+1”教育模式[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6].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J]. 学理论 2017(01)
    • [17].论高校翻转课堂与工程教育模式的融合[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8].高校创客教育模式探究[J]. 数字教育 2017(04)
    • [19].中西式课堂教育模式的适度融合[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7(08)
    • [20].网络教育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25)
    • [21].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J]. 中国西部科技 2015(02)
    • [22].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5(13)
    • [23].如何有效与合理使用慕课教育模式[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07)
    • [24].“微教育模式”在中职篮球教学的应用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07)
    • [25].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的完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6].高职院校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探析[J]. 南国博览 2019(09)
    • [27].立足新教育模式探究初中数学预习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06)
    • [28].慕享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掌控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0(03)
    • [29].创客教育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20(01)
    • [30].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J]. 家长 2019(35)

    标签:;  ;  ;  ;  ;  

    国内外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