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研究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如何对待自然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如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①因此,在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当代,探讨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警示世人不仅对自然拥有权利,更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所谓人对自然的权利即人类享用自然的权利,具体指在与自然交互作用中,人类享有在适宜的自然环境的生存的权利、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财富等各项权利;人对自然的义务是人类保护、改善自然环境的责任。把握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内涵必须明确:首先,人是权利与义务的唯一主体,人与自然之间不存在权利与义务的相互性。其次,人对自然拥有权利的根据在于人的主体性,负有义务的依据是自然的工具价值,因此,人对自然的义务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义务。再次,人对自然的权利、义务具有应然性,不依赖于现实法律而存在,这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所有人都对自然拥有权利,也都负有义务,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所有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地位平等;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理应相互对等几个方面。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类决定的,它根源于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社会性。生态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自然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仅仅享受权利而不承担养护的义务将使自然和人双双走向毁灭;人的社会性也决定了所有人应当平等分享自然的恩泽,公平分担保护环境的义务,因此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相互对应。回顾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事实上人类的索取早就对自然造成了损害。当代人对自然享用与保护的失衡更是已经严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主要表现为:当代人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使后代人承担不合理的环境成本;国家滥用环境主权危及境外环境和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集团之间的权利纷争和责任缺失;自然人需求、取用的纵欲主义造成的资源浪费。这些事实恰恰印证了池田大作和奥锐里欧·贝怡的观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情况是仅强调人的权利,基本上忽视了义务的一面。……我完全同意。没有不带义务的权利,没有权利的义务也是不能接受的。不过,在人类发展的现阶段,我认为首先应当强调义务。明确了义务与责任,才能保护和研讨权利和资格。”①鉴于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失衡在当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利、义务,实现二者的公正、对应就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既然任何权利都有相应的义务存在,那么,人类对自然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并应当履行哪些相应的义务呢?概括地说,人类享有在适宜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同时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这是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首要内容;人类享有发展的权利,同时负有可持续发展的义务;人类享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负有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义务。这些权利、义务相互对应而存在,保障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不是单纯地掠取自然资源的,而是在享用自然的同时,自觉地给予自然界相应的补偿,以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使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能持续、有序地发展,应当指出,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实质是利益问题。表面看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利益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也都与利益或对利益的追逐有关。当人们被利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所支配,围绕自然资源展开利益纷争时,环境就成为人与人之间利益冲突的牺牲品。为了调整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利益关系,环境伦理学发挥其特有的道德调控功能,以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为手段,通过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围绕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利益关系。人对自然的权利、义务的价值取向相反,分别意味着利益的获得与负担,这是它们对立的一面;同时,双方在利益取舍的对等中又共同维护着利益正当性的边界,实现着权利、义务的相互对应、统一。既然正当利益的取得要从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获得规定,那么任何人都应当树立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平衡的观念,既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自觉承担应负的环境保护义务。理论的使命在于实践,在于改变世界,同理,探讨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消除权利、义务相割裂、不统一的现象,使人们在享用自然的同时自觉履行相应的养护义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环境教育和环境道德教育,向公众传授环境保护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提高其环境道德践履能力,这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手段。二要借助绿色政治的力量来强化国家管理环境的职能,发挥环境保护组织及个人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三要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为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提供可靠的保障。四要有效利用环境经济手段,即利用市场机制,通过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促使污染者减少或消除污染,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这是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的环境保护手段,也是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主要环境政策。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有益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污染防治、生态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当然,平衡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是一个长期、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手段,寻求扬长避短基础上的优势互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的目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依据
  • 二、 文献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涵义及对应性
  • 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一) 权利与义务释义
  • (二) 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
  • 二、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涵义
  • (一) 人是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主体
  • (二)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在根据
  • (三)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形态定位
  • 三、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
  • (一)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对应性的涵义
  • (二)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对应的客观性
  • 第二章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失衡
  • 一、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思想的历史回顾
  • (一) 原始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思想发端
  • (二) 农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思想萌芽
  • (三) 工业文明时代: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思想确立
  • 二、当代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失衡
  • (一) 人类生存面临的难题
  • (二) 国家对地球资源的滥用
  • (三) 集团对自然资源的权责不一致
  • (四) 自然人需求和取用的纵欲主义
  • 三、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时代呼唤
  • (一)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失衡是当代环境危机的成因
  • (二) 走向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公正
  • 第三章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 一、人类享有在适宜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并负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 (一) 在适宜环境中生存的权利
  • (二) 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 二、人类享有发展权,并负有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 (一) 发展权
  • (二) 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 三、人类享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并负有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义务
  • (一)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 (二) 保障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义务
  • 第四章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实质
  • 一、人与自然关系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 (二) 改造自然实践中的人与人的利益关系
  • (三) 环境危机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二、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对社会利益关系的道德调控
  • (一) 环境伦理关注以自然为中介的社会利益关系
  • (二)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道德手段
  • 三、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利益内核
  • (一) 人对自然的权利的核心是利益的获得
  • (二) 人对自然的义务的核心是利益的负担
  • 四、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对应的伦理支点
  • (一) 利益维度下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
  • (二) 树立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平衡的观念
  • 第五章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
  •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
  • (一) 环境教育
  • (二) 环境道德教育
  • 二、绿色政治的推动
  • (一) 国家的绿色政治活动
  • (二) 发挥环境保护组织的作用
  • (三)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
  • 三、法律制度的保障
  • (一) 环境法的发展与完善
  • (二) 环境权的理论研究与法律实践
  • 四、环境经济手段的激励
  • (一) 环境经济手段的分类
  • (二) 环境经济手段的优化选择
  • 五、科学技术的支持
  • (一) 发展科学技术是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手段
  •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 (三)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人对自然的权利与义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