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且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较常见的四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据报道,美国每年有25万—50万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我国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已位居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后的第三位。据VITAE研究结果报告,欧盟致命和非致命性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患者(VTE)每年已超过150万例,其中54.35万病例死亡。在欧洲,因静脉血栓栓塞死亡的患者人数超过死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艾滋病、交通意外人数的总合。静脉血栓栓塞常常是一种无症状性疾病,它的第一次表现可能是致命的,因此,深入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针对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及时干预,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多种抗凝血或促凝蛋白基因突变与DVT发病相关。其中,抗凝血酶Ⅲ(AT-Ⅲ)基因突变与DVT发生率关系更为密切。新近,英国Correl等报道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突变是DVT发病的主要遗传危险因子,同时也是在白种人中引起抗凝血酶缺陷症最主要的原因。为了解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突变在不同人种中的分布频率,本课题以60例正常人,50例DVT,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测定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对AT-Ⅲ活性变化在DVT和脑梗死患者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观察,为获得抗凝血酶剑桥Ⅱ突变在国人血栓性疾病中的分布频率及DVT的高危因素筛查提供依据。第一部分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基因突变点鉴定目的:获得中国人种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突变的百分率,并分析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5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6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60例均常规抽取静脉血4.5ml,以3.8%枸橼酸钠1:9体积抗凝。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并用前向引物5’-TGAGGAATTGCTGTGTCTGTG-3′和反向引物5’-AGAGGTGCAAAGAATAAGAA-3′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含AT-剑桥ⅡA384S核苷酸位点,扩增后的PCR产物通过限制性内切酶PvuⅡ进行酶切消化,以确定是否存在AT-剑桥ⅡA384S突变。结果:60例正常对照,50例DVT患者和60例脑梗死患者中均未发现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基因突变。结论:在中国人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剑桥ⅡA384S突变可能并非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第二部分抗凝血酶活性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目的: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活性水平,筛选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分离60例正常人,50例DVT患者及60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浆,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浆平均抗凝血酶Ⅲ活性呈显著性降低(P<0.01),在DVT病人中,AT-Ⅲ活性降低例数为13例,占DVT组的26%;而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T-Ⅲ活性降低的例数仅3例,占5%。结论:血浆AT-Ⅲ活性降低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与脑动脉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