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正在大规模地进行以植树种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而且在延安以南地区主要是恢复森林植被。如果该区不是森林发育的地带,那么不仅会出现造林不成林的现象,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会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干燥化。现代气候是全新世气候的延续和发展,因此,研究全新世黄土高原中南部塬区有无较广泛的森林发育,对现代的植树造林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下水埋深大,该区植被的发育主要依靠来自大气降水入渗形成的土壤水分,所以土壤水分的多少是决定不同类型植被发育的最关键因素。人们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进行了很多研究,已经认识到较严重的土壤干层是造成延安及以北地区人工林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研究表明,土壤中重力水的入渗深度能够指示土壤干层的有无和发育强弱,是决定植被类型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因素。现代黄土高原地区的重力水入渗深度一般不能到达2m,2m以下是入渗、运移很缓慢、含量低的薄膜水,所以容易形成长期性土壤干层和严重的水分不足。 为此,我们选择和现代气候联系紧密的全新世作为研究时段,采取野外考察,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CaCO3含量与微量元素测定、颗粒成分分析、土壤微结构鉴定等多项指标,对关中平原全新世黄土、土壤和全新世土壤水环境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认识有: (1)应用CaCO3淀积深度模型,结合土壤水分的运移规律和水分在土体分布中的格局及其有效性,对关中平原全新世土壤水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现代降水量进行验证。研究得出,全新世土壤S0发育时期,秦岭山前地带王庄剖面的重力水入渗深度达到3m;关中平原中部安村剖面和西杨万村剖面的重力水入渗深度达到2.12m;关中平原西部岐山雍川镇剖面的重力水入渗深度达到2.3m,重力水入渗深度指示当时的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根据重力水入渗深度和重力水带之下厚约1m的毛管水带的分布可知,S0发育时关中平原基本没有土壤干层发育,土层中的有效水分布深度可以满足森林植被生长的需要,表明关中平原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类型应为森林。 (2)通过对迷鹿村全新世古土壤下部木本植物根孔充填物的颜色、粒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研究,发现根孔充填物与全新世古土壤粘化层基本相同,应该是发育在全新世古土壤形成的中、后期,当时古土壤的发育已经成熟。植物根孔的分布深度和充填物的迁移深度指示全新世中期重力水的入渗深度有时可以达到4m,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发育时深部土层含水量高,能够满足森林植被发育的需要。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灾害性气候对关中平原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抗灾策略[J]. 陕西农业科学 2016(01)
- [2].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08(01)
- [3].关中平原明代霜雪灾害特征及小波分析研究[J]. 地理科学 2012(01)
- [4].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变化试验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7)
- [5].最后的村庄[J]. 延河 2018(07)
- [6].土壤水分测值差异性分析与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4)
- [7].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竞争力的几点认识[J]. 社科纵横 2016(04)
- [8].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关中平原旱情空间分布特征[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1)
- [9].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05)
- [10].关中平原饲料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及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3)
- [11].关中城市近30年大气污染变化与防治[J]. 地球环境学报 2012(05)
- [12].关中平原全新世土壤与环境研究[J]. 地质论评 2009(05)
- [13].陕西冬小麦物候期对气候特征响应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8)
- [14].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模拟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1)
- [15].饺子情结[J]. 吐鲁番 2012(04)
- [16].人和动物“共生”:关中平原民俗解读[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6(01)
- [17].长期施肥对关中塿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6)
- [18].关中平原旱涝时空变化分析[J]. 陕西气象 2017(03)
- [19].灌水量及减氮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01)
- [20].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特点与周期研究[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2(03)
- [21].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色度特征及气候意义——以关中平原西部梁村剖面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2].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关中平原冬小麦估产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9(06)
- [23].关中典型城市及农村夏季PM_(2.5)的化学组成对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2)
- [24].还田玉米秸秆氮释放对关中黄土供氮和冬小麦氮吸收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4)
- [25].耕作方式对褐土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20(06)
- [26].不同时间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干旱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6(01)
- [27].关中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J]. 地下水 2015(03)
- [28].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能流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10)
- [29].渭河眉县段高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3)
- [30].崛起关中平原城市群[J]. 西部大开发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