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法家诸问题研究

战国秦汉法家诸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法家从时间上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法家,按地域产生又分为齐法家(东方法家)和晋秦法家(西方法家)。晋秦法家是法家的主体,其主要代表商鞅、韩非的思想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法家的历史命运,从多个方面来看,都具有两重性。她与秦的命运紧密相连,因秦而荣,亦因秦而损;作为一个政治学派,她曾在战国中、后期取得巨大成功,但其多位代表人物的个人命运却以悲剧告终;与儒家等相比,法家早早就退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前台,但她却一直在政治、法律领域潜在地发挥隐性的作用。法家之所以在先秦不入显学,首先与法家自身崇尚功利、讲求实用的学派特点息息相关;其次,韩非本人不屑与儒、墨同伍的孤傲心理,也是法家远离显学的原因之一。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建立起来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以法为核心的,术和势在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是法理论实施的凭借条件和辅助手段。从篇幅上看,《韩非子》论述法治的笔墨比术治要多;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去考察,商韩之法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比申韩之术要高。历来学者之所以多言申韩之术而少提商韩之法,一是出于对商鞅的偏见;二是由于韩非对权术的研究较深(对申子之术作了尽情发挥);三是由于韩非与商鞅在法治理论的落脚点存在差异。儒法合流滥觞于先秦,荀子是礼法结合、王霸一体理论的奠基者。阳儒阴法始于西汉,其历史前提是,统治阶级上层不再公开亮出法家的旗帜,法家学说在政治舞台上不再居于主导地位;儒家成为统治阶级上层的新宠,其学说经一番改造后摇身变为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的主流。汉代儒法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学术层面(儒家、儒学的法家化)和法制层面(法律的儒学化和儒学的法典化)。汉儒批法是对法家只讲暴力、不讲怀柔之统治思想、政策的矫正而不是对法家文化的全盘否定,随着反秦反法运动的掀起,法家乃“由阳转阴”。阳儒阴法的内涵可从儒受宠,法被贬;儒是表,法是里;治世用儒,乱世用法等方面去理解。阳儒阴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则可从儒学官学地位的确立、“霸王道杂之”政治文化模式的形成、法家“以法为本”和“重农抑商”等思想观念对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等方面去探讨。当前,对法家的研究虽然取得不少成果,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儒家、道家等热门学派的研究相比,则尚显“冷清”,与今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发展似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协作,加大投入,以群体之力,共同构建“商韩之学”,是一项有着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动机和起因
  • 二、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动态分析
  • (一) 汉代以降法家研究略述
  • (二) 法家研究的近况及展望
  • 三、选题的意义、重点及创新点
  • (一) 意义
  • (二) 重点
  • (三) 创新点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 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以商韩为中心的先秦法家
  • 一、法家的基本理论
  • (一) 商鞅(商君学派)思想理论概述
  • (二) 韩非(《韩非子》)思想理论概述
  • 二、法家的历史命运
  • (一) 法家的成与败
  • (二) 法家的显与隐
  • (三) 秦后法家的发展变化
  • 第二章 论先秦法家之不入显学—兼论先秦道家之不入显学
  • 一、先秦显学的产生
  • (一) “显学”的提出及其内涵
  • (二) 在“相非”中脱颖而出的先秦显学
  • 二、论先秦道家、法家之不入显学
  • (一) 道家缘何不入显学
  • (二) 韩非为何不自称法家为显学
  • 第三章 申韩之术与商韩之法辨析
  • 一、文献所见申、商、韩的连称
  • 二、商韩之法与申韩之术辨析
  • (一) 申韩之术的提出
  • (二) 商韩之法—商韩之学的核心
  • (三) 以术为本与以法为本之辨析
  • 第四章 儒法合流的历史考察
  • 一、儒法合流的源头
  • (一) 先秦儒法二家在政治思想上的共性
  • (二) 礼法结合、王霸一体理论的奠基者—荀况
  • (三) 儒法合流在秦亦见端倪
  • 二、汉儒对法家的批判
  • (一) 汉儒批法的历史特点
  • (二) 对汉儒批法的几点认识
  • 三、汉代的儒法合流
  • (一) “合流”之辩
  • (二) “纯儒”董仲舒在儒法合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 汉代儒法合流的表现方式
  • 第五章 阳儒阴法的形成及影响
  • 一、阳儒阴法的形成及其内涵、特征
  • (一) 阳儒阴法的政治格局形成于西汉
  • (二) 阳儒阴法的的内涵和特征
  • 二、阳儒阴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一) 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
  • (二) 形成“霸王道杂之”的政治文化模式
  • (三) 法家对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 余论: 构建“商韩之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韩非子的犯罪防范治理策略[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6(11)
    • [2].《史记》所见“韩非之死”辨析[J]. 晋阳学刊 2020(01)
    • [3].韩非子国家治理理论中的公共经济思想初探(上)[J]. 财政监督 2020(10)
    • [4].韩非子国家治理理论中的公共经济思想初探(下)[J]. 财政监督 2020(11)
    • [5].韩非子法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2)
    • [6].对韩非子政治体系中“势”的研究[J]. 西部学刊 2020(17)
    • [7].浅析韩非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及影响[J]. 农家参谋 2018(03)
    • [8].《法家韩非子》[J]. 美术 2017(01)
    • [9].郭沫若的韩非子批判评析[J]. 郭沫若学刊 2017(01)
    • [10].韩非子“愚民”思想探源[J]. 人文天下 2017(11)
    • [11].韩非子论“势”[J]. 书屋 2017(11)
    • [12].韩非子语[J]. 大众书法 2020(02)
    • [13].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J]. 神州学人 2019(03)
    • [14].“法”“情”“智”——韩非子的法治观念探析[J]. 年轻人 2019(17)
    • [15].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J]. 基础教育论坛 2013(27)
    • [16].韩非子论“势”[J]. 意林文汇 2018(02)
    • [17].韩非子的悲剧命运及其思想特质[J]. 文史知识 2015(06)
    • [18].预期事件[J]. 现代妇女 2008(04)
    • [19].史家笔下的韩非子[J]. 管子学刊 2020(01)
    • [20].韩非子的权术思想对当代领导力的启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0)
    • [21].韩非子道论及其政治构想[J]. 政法论坛 2018(03)
    • [22].论王充的“韩学”研究[J]. 哲学研究 2017(05)
    • [23].决策的力量[J]. 决策与信息 2016(01)
    • [24].从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谈领导把握公平与平衡的尺度[J]. 领导科学 2016(22)
    • [25].远水救不了近火[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04)
    • [26].韩非子思想的弊端及其当代启示[J]. 文教资料 2019(26)
    • [27].“去泰”保健康[J]. 山西老年 2009(03)
    • [28].《韩非子·初见秦》产生在秦庄襄王时期考[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 [29].韩非子思想研究的一部新作——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评介[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10)
    • [30].预期的[J]. 广西经济 2008(10)

    标签:;  ;  ;  ;  ;  ;  

    战国秦汉法家诸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