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走向市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何国平
导师: 刘诗白
关键词: 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供销社,专业合作组织
文献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终结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与不断完善,我国农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适应农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流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开始改制转型,各种新生的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大量涌现。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如第 8 章将要详述的)外部缺乏有利的制度环境、内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总体改革与发展速度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还远不能满足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国内理论界对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进行了一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还缺乏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以至于对农业流通合作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拟在充分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发掘现有历史与统计资料的价值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从理论与实践(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制度环境(政府作用与文化环境)、内部制度约束及其价值和原则的辨证性、发展模式与组织形式的多元性等作一系统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推进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本文除导论外,循着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国外到国内的逻辑顺序,分理论分析、国外模式、国内的发展三个部分展开,共八章。导论,即引论,包括提出问题、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基本框架及主要观点。第一部分即第 2、3 章,理论分析。在这一部分,文章循着从一2般(合作社组织)到特殊(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逻辑顺序展开 。第 2 章,合作社组织基本理论。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合作社组织诸理论流派及其新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分析了合作社组织的性质(包括合作社组织的定义、价值和原则)及形式。关于合作社组织的定义,文章首先指出:由于合作社组织的多样性、合作社思想的多元化,人们很难达成共识,目前相对认同的、也是最权威的定义是 “95?宣言”①的定义。然后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合作社组织的基本特点,得出了以下结论:合作社组织是一种企业组织,其制度特征是人们自愿联合、联合所有和民主控制;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成员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要。关于合作社组织的价值和原则,文章着重介绍或分析了“95?宣言”对价值的最新概括、原则的历史变迁及其与合作运动的关系,揭示了合作社组织的价值和原则的辨证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合作社组织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强调了对待合作社组织价值和原则的科学态度——在合作运动中坚持和发展合作社组织的价值和原则——以及坚持合作社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走符合自己特点(自身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需要)的发展道路这一合作社组织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增进对合作社组织性质的理解,文章接下来还对合作社组织与一般的商业性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作了比较,指出:合作社组织是一种企业组织,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以分工协作为基础、严格的集中化管理、经营性、追求效率、效益),但由其特殊的价值和制度安排决定,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企业;合作社组织具有集体经济的性质,但又与不同于一般的集体经济组织,与一般的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合、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盈余主要按交易量分配、以为社员服务为主要目的是合作社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其区别于其它组织最根本的标志。关于合作社组织的组织形式,文章指出,由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断发展的决定,合作社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发展的。① 1995 年 9 月在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合作社联盟 100 周年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3文章还从组织领域、组建方式、组织体系几个方面对合作社组织的具体形式进行了划分。第 3 章,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一个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动因(实现农业流通环节的规模化经营、谋求市场均衡)、持续成长并广泛发展内因(组织优势)、制度环境(政府作用、合作文化)等内容。关于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动因,文章从农业商品经济出发,用两节的篇幅分别从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市场均衡和市场竞争效率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细致而完整的解释,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或家庭农场)继续兼营农业流通活动规模不经济时,当他们组织起来与工商企业抗衡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追求效用的他们就会选择合作。②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动因和目的是:实现农业流通环节的规模化经营,以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流通成本;与从事农业流通的工商企业抗衡,谋求市场力量均衡,以获得好的农用物品和农产品价格,并提高市场竞争效率。关于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持续成长并广泛发展的内因,文章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及其好处出发,从与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的比较中揭示?
论文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视角与方法
1.3 基本框架及主要观点
第2章 合作社组织基本理论
2.1 国内外合作社组织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
一、欧美合作社组织理论流派
二、马、恩、列、斯的合作社组织理论
三、国内合作社组织理论的发展
2.2 合作社组织的性质
一、合作社组织的定义
二、合作社价值观:合作社组织的灵魂
三、合作社原则:合作社组织的制度标准及方针
四、合作社组织与一般商业性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的比较
五、简短的结论
2.3 合作社组织的多样性
第3章 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一个分析框架
3.1 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的结果
3.2 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谋求市场均衡的制度创新
3.3 现代企业制度: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优势所在
一、现代企业制度
二、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优势分析
3.4 政府与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发展
3.5 合作文化与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
3.6 结论
第4章 国外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实践
4.1 法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欧洲模式之代表
一、法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简史
二、法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主要特点
4.2 美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美洲、大洋洲模式之代表
一、美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简史
二、美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特点
4.3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亚洲模式之代表
一、日本农协简史
二、日本农协的特点
4.4 国外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趋势
4.4 基本结论及主要经验
第五章 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历史与复兴
5.1 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简史
5.2 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复兴的动因及意义
一、家庭承包经营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然
二、农民增收的内在要求
三、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应对加入WTO 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5.3 小结
第六章 供销合作社改革
6.1 改革背景
6.2 改革进程及其绩效
6.3 对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判断
一、“民办”化方向改革
二、经营管理体制市场化方向改革
6.4 典型案例分析
第七章 农业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
7.1 农业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类型
一、农业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诸具体形态及其比较
二、内生型与外生型专业合作组织
7.2 农业流通领域专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
一、资金来源
二、组织与决策
三、经营管理
7.3 绩效分析
7.4 典型案例分析
第八章 当前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发展思路
8.1 当前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外部缺乏有利的制度环境
二、内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8.2 当前推进我国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
一、改革传统的与发展新生的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并举
二、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加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04
相关论文
- [1].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与组织变迁研究[D]. 王礼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标签: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论文; 供销社论文; 专业合作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