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非甾体类抗炎药吡罗昔康口服后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不高,刺激胃肠道等缺点。将吡罗昔康制成液态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或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MEDDS),以及制备固态SEDDS微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考察吡罗昔康在不同油相和乳化剂中的溶解度,研究初步配伍情况,绘制伪三元相图和进行体外评价确定了最优液态SMEDDS处方,处方中m(Cremophor EL):m(Labrafil M 1944CS):m(Transcutol P)=40∶50∶10。该SMEDDS的自微乳化时间<1min,乳化后粒径为32.2±5.1nm,zeta电位为-5.19mv,体外释药行为受介质种类影响小,对大鼠胃粘膜刺激程度明显小于市售片剂。用挤出—滚圆法将液态SEDDS制成SEDDS微丸,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确定最佳SEDDS微丸处方及工艺,处方中自乳化成分/MCC=2∶3(质量比)。所得SEDDS的微丸自乳化时间在20~30min之间,乳化后平均粒径为417.1nm,zeta电位为-5.52mv,体外释药行为受介质种类影响小。DSC实验结果表明吡罗昔康在SEDDS微丸中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分别对自制吡罗昔康液态SMEDDS胶囊,SEDDS微丸和市售片进行了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MEDDS胶囊、SEDDS微丸能显著提高吡罗昔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两者相对于市售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44±24)%和(150±33)%。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一、关节炎的发病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二、吡罗昔康简介三、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简介四、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五.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1. 材料与仪器2. 吡罗昔康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2.1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建立2.2 HPLC法的建立3. 吡罗昔康基本理化性质的研究3.1 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测定3.2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吡罗昔康自微乳化制剂的制备与评价1. 材料与仪器2. 吡罗昔康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及工艺考察2.1 吡罗昔康在不同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考察2.2 不同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初步配伍选择2.3 伪三元相图的绘制方法2.4 处方优化2.5 制备工艺3. 吡罗昔康自微乳化制剂的评价3.1 乳化速率的测定3.2 乳化粒径的测定3.3 zeta电位的测定3.4 自微乳化后乳液的稳定性3.5 溶出度考察3.6 胃刺激性考察3.7 稳定性考察4. 讨论5. 本章小结第三章 吡罗昔康自乳化微丸的制备与评价1. 材料与仪器2. 吡罗昔康自乳化微丸的处方及工艺考察2.1 自乳化处方的选择2.2 制备自乳化微丸的工艺流程2.3 微丸粉体学性质的评价指标2.4 处方单因素考察2.5 工艺单因素考察2.6 处方及工艺优化3. 吡罗昔康自乳化微丸的评价3.1 自乳化微丸粉体学性质考察3.2 自乳化微丸乳化性能的评价3.3 自乳化微丸溶出度考察3.4 自乳化微丸释药机理的探讨3.5 吡罗昔康在自乳化微丸中物理状态的考察3.6 稳定性考察4. 讨论5. 本章小结第四章 自微乳化胶囊和自乳化微丸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1. 材料与仪器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2.1 色谱条件2.2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2.3 方法专属性2.4 标准曲线的绘制2.5 精密度和回收率2.6 提取回收率3. 三制剂三交叉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3.1 实验动物3.2 服药方案3.3 样品采集3.4 数据处理4. 实验结果4.1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4.2 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4.3 方差分析结果4.4 秩和检验结果4.5 双侧t检验与置信区间分析4.6 生物利用度计算结果5. 讨论6. 本章小结全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吡罗昔康论文; 自微乳化论文; 自乳化微丸论文; 生物利用度论文; 胃刺激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