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原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广西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原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发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的危害着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从广西9个地区(市)26个地县各猪场采集了235份材料,进行了HPs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细菌的分离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HPs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从广西9个市26个地区采集到235份病料,根据HPs 16S rRNA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出14株阳性病料,阳性率为5.96%。分别是南宁市郊4份,武鸣1份,上林1份,陆川3份,兴业1份,新兴2份,天等1份。该结果表明HPs已经在广西发生,但并未形成广泛流行。2、广西HPs 16S rR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试验将822bp扩增片段连入T-载体后测序,再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14份阳性材料同国外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源性为94.3%~99.8%,14个广西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5%~100%。这说明广西菌株之间及其与国外菌株之间的变异不大。3、HPs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1)HPs的分离。从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材料中,分离出7株菌株,分别是GXNN3、GXNNST1、GXNNWM1、GXLZXX1、GXLZXX2、GXLZ1、GXYLLC1。经镜检、生化试验等,表明其菌落特征、细菌形态及对各种生化试剂的反应结果与HPs特征相符,再经PCR方法确定为HPs。(2)药敏试验。将分离到的7株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7株分离细菌对各种药物大多呈现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敏感性较高的为头孢拉定和恩诺沙星,其次是先锋V和氧氟沙星。据此结果,在广西3个猪场应用于临床后,成功的控制了本病。说明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结果基本符合,为治疗本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分离株的毒力测定。取健康小白鼠,用纯化的病原菌制成细菌悬液,腹腔注射0.5ml,观察小鼠情况,以测定分离株的毒力。结果GXLZXX2、GXLZ1的毒力最强,GXLZWM1毒力次之,GXNN3的毒性较弱,而其他毒株在小白鼠身上没有表现出毒力。说明HPs菌株之间有毒力强弱之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病原学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病理变化
  • 5. 动物感染实验研究
  • 6. 诊断
  • 7. 治疗与防治
  • 8.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广西副猪嗜血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原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