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物相结合,对于缓解常规能源短缺,改善建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合利用太阳能源、空气源和太空低温冷源,结合太阳能热水集热技术和低温太空辐射制冷技术,研发一种新型墙体一体化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可以作为建筑立面或屋顶或者建筑构件使用,实现太阳能利用技术装置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完美结合。建立了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测试实验平台,测定了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时间常数,为以后对实验数据拆分重组和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奠定了基础。实验测定了具有通风流道和没有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的集热和制冷性能,结果表明没有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具有较好的集热性能,而具有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则具有较好的制冷性能;实验测定了辐射板外表面涂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涂料发射率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吸收率高而反射率低的涂料有较好的集热性能;实验系统测试了典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的性能。建立了带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主要包括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和集散热管内流体的一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模型可以详细分析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传热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得到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板面温度和流体出口温度,进而得到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的集热和制冷性能。利用数学模型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热结构和光学结构进行了设计优化,并且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流体流量以及安装的朝向和倾斜角度对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形式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系统在不同应用场合中的最优结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太阳能集热技术与建筑一体化2.1.1 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2.1.2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建筑一体化2.2 低温太空辐射制冷技术2.2.1 低温太空辐射制冷技术研究进展2.2.2 选择性光谱辐射材料研究进展2.2.3 低温太空辐射制冷技术应用研究2.3 集热制冷技术与建筑一体化2.3.1 集热制冷技术与建筑一体化研究现状2.3.2 存在问题2.4 论文工作的提出第三章 墙体型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实验研究3.1 系统介绍3.1.1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结构3.1.2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实验系统3.1.3 测量装置3.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3.2.1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时间常数3.2.2 集热性能3.2.3 制冷性能3.3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3.3.1 流体流量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影响3.3.2 天气状况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影响3.3.3 涂料性质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影响3.3.4 通风流道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影响3.4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瞬时集热和制冷效率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墙体型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传热模型4.1 系统传热网络4.2 模型假设4.3 模型基本方程式4.3.1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能量平衡方程4.3.2 集散热管内流体能量平衡方程4.4 模型的有限差分分析4.4.1 有限差分方法简介4.4.2 模型的离散化方程4.4.3 稳定性判断4.5 模型的求解4.5.1 集热循环4.5.2 制冷循环4.6 模型的验证4.6.1 无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4.6.2 有通风流道的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4.7 本章小结第五章 墙体型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结构优化5.1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热结构设计5.1.1 集散热管管间距优化设计5.1.2 集散热管管径优化设计5.1.3 保温板类型和厚度优化设计5.1.4 通风流道类型和宽度优化设计5.2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光学结构设计5.2.1 集热性能5.2.2 制冷性能5.3 影响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的其他外部因素5.3.1 流体流量对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性能影响5.3.2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的朝向对性能影响5.3.3 太阳能集散热辐射板倾斜角度对性能影响5.4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本文创新点6.3 展望参考文献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发表论文情况专利主要符号说明符号说明按字母顺序排列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太阳能集热论文; 辐射制冷论文; 建筑一体化论文;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 数学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