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探索与研究

李志林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之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好化学有着十分重要作用,也可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化学教学之中,化学教师应该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而且应着力培养发掘高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高中化学培养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诸多因素组成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活动即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基础之上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还应注意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只有当后者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之后,前者的积极性才能正真调动起来,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拟从动机、兴趣两个方面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途径。

1学习动机培养,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护已引导起的活动并导致该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历程1.1培养学习需要、学习理想,转化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学生只有在感到“我要学习”时才能有好的效果,因为这种需要直接转化成了内在学习动机,而要使学生感到学习需要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要使学生有高强度的内在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在这方面化学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我国近代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纯碱生产的技术封锁,毅然回国,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在几年的时间里研究成功联合制碱法,这大大提高了国人民族的自豪感。

1.2利用外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

1.2.1适当运用表扬。人在社会交往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其他人肯定和接受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为学生如果得到正确的评价,就容易从肯定的方面看待自己,于是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升高,自觉地把较高层次的目标与自己的日常努力结合起来,反之则造成学生没有信心,失去学习积极性,不过受批评比受忽视效果要好一些,这就要求我们以正面评价为主,绝对不能对学生采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和放任自流的态度。

1.2.2适当组织竞赛。心理学实验证明,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成就的需要更强烈。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获取优秀成绩。

如由于化学是介于理解和记忆之间的一门课程,记忆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物质符号、性质等不是凭想象或推导出来的,必须花费精力去记忆才能掌握,这是很多学生不太喜欢的,那么我们在处理此类教学内容时,可以大量地请学生回答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挑起”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每周(单元)花5~10分钟进行化学用语竞赛、化学智力竞赛、实验操作竞赛、化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这样可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1.3创设各种条件,强化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激发起来之后,就应当采取措施,创设相应的条件予以强化。措施一: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若有目标,可望且可及,将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增强。

措施二:给学生找到一定的学习榜样,社会学习论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如果榜样的某一行为受到指责和惩罚,那么观察者则很少模仿这一行为,据此,我们必须注意及时对学习成功者(如能正确迅速地做好实验的,作业规范的等等)在全班范围内给予的好评,同时对失败者直接或间接地提醒,直至惩罚。措施三: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国外研究者发现,在中学大约每隔两周进行一次检测,所产生的学习动机的水平较高。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以两周为一阶段,定期进行检测,这种检测不一定就是正规考试,可以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赛,结对子进行比赛等多种手段,即做到“检测内容单一化,检测手段多样化”。

2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2.1运用化学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实验是化学学科一大特点,它呈现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由实验本身引起的感知兴趣上,教师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应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和强烈的期待愿望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的目标上,捕捉反映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如在演示氯化氢溶解实验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指向烧瓶,当滴管挤出少量水进入烧瓶时,美丽的红色“喷泉”即刻形成,学生欢呼雀跃,情绪高涨,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设问:“红色的‘喷泉’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将氯化氢换成氯气,行不行?产生‘喷泉’有哪些条件?

等等,这样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次思考。

2.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教学艺术,生动风趣,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参考文献1罗光祥等.积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化学教研,20142周晓锋等.重视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今日教学研究,2011作者单位:四川省夹江中学

标签:;  ;  ;  

试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