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铌合金以其密度低、熔点高、高温强度高以及较好的加工性能,成为重要的高温结构候选材料,但较差的抗氧化性能,严重制约了工程应用。高温抗氧化涂层是合金抗氧化防护的有效方式,在诸多抗氧化涂层体系中,硅化物涂层以其优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成为铌合金高温保护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采用复合包渗法在铌合金表面制备了Si-Mo及其Ce02改性涂层,采用料浆反应烧结法制备了Si-Cr-Ti及其改性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能谱仪(EDS)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探索了稀土氧化物Ce02的添加对Si-Mo涂层组织、形貌与性能的影响,剖析了Ce02作用机制,研究了Si-Mo涂层生长机制、高温氧化行为及相演变规律;对比了Si-Cr-Ti及其改性涂层高温氧化前后的表面形貌、截面结构、相组成与分布,探讨了改性元素Al、W、稀土氧化物Y203的添加对Si-Cr-Ti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铌基体与硅化物涂层的界面反应特点,建立了铌合金基体与硅化物涂层高温氧化动力学简化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复合包渗法制备出性能较好的Si-Mo涂层,优化了Mo粉球磨时间,球磨20h后Mo粉颗粒细小弥散,利于涂层涂覆与烧结,制备的Si-Mo涂层均匀致密、缺陷较少,结合力平均达46.6MPa。涂层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MoSi2主体层、微孔带、NbSi2层、Nb5Si3扩散层。1700℃氧化初期,涂层主要发生Si元素的选择性氧化,MoSi2和NbSi2发生分解,由外向内依次为SiO2、 MoSi2、(Mo,Nb)5Si3、 NbSi2以及Nb5Si3层。氧化后期,NbSi2的完全分解,Mo元素也开始参与氧化反应,MoSi2的消耗速度逐渐加快,随后涂层加速氧化失效。(2)首次采用复合包渗法在铌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e02改性Si-Mo涂层。涂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颗粒细小,包渗料中稀土Ce02的添加并未改变铌合金Si-Mo涂层结构,但可促进微纳米级别小晶粒的形成,利于涂层致密化,同时Ce02产生活性元素效应加快硅化速率,促进Si-Mo涂层的形成,缩短包渗时间近20%。但Ce02的添加易促进碳气氛的吸附,增加了涂层中碳含量。(3)料浆反应烧结法制备Si-Cr-Ti及其改性涂层的工艺优化为:1420℃烧结0.5h,制备的涂层厚度适中、均匀致密,涂层结合力达50.1Mpa。 Si-Cr-Ti及其改性涂层由外到内分别为MeSi2疏松外层、NbSi2与MeSi2两相交织的主体层、Me5Si3扩散层(Me指涂层与基体的金属元素)。1400℃氧化11h后Nb-Ti-Al合立Si-Cr-Ti涂层生成SiO2、 Al2O3、 TiO2和Cr203复合氧化物,MeSi2层变薄,Me5Si3层增厚。(4) Si-Cr-Ti-W涂层截面组织与Si-Cr-Ti涂层相近,富集在涂层表面,形成粗糙的岛屿状组织,但氧化实验表明W元素的加入可提高涂层的耐热性,一定程度提高涂层氧化性能。Si-Cr-Ti-Al-Y2O3涂层表面平整、致密,Y203弥散分布于涂层中,促进晶粒的形成,提高了涂层致密度,Al元素富集在外层,生成Al4Si3结构,氧化后生成含Al203的Si02膜,大幅提升抗氧化性能。(5) Nb-Ti-Al合金在1400℃氧化1-11h均主要生成TiNb2O7、 TiO2、 Al2O3复合氧化物,Nb521合金则主要生成Nb205,两种合金生成的氧化物在高温下防护能力有限,铌合金基体上涂覆Si-Mo、 Si-Cr-Ti及其改性涂层后氧化抛物线速率常数降低了3个数量级以上,表明硅化物及其改性涂层均具备良好的高温氧化防护能力。在Wagner氧化理论基础上对相关氧化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本研究中铌合金基体、硅化物涂层氧化增重动力学方程可分别表示为: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硅酸盐保温节能涂层最新研究进展[J]. 中外企业家 2017(09)
- [2].二维材料调控阻氢涂层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17(S1)
- [3].高速电弧喷涂铝基涂层在模拟深水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及改进研究[J]. 天津科技 2017(10)
- [4].阻氢渗透涂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热加工工艺 2014(22)
- [5].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弹性涂层多颗粒冲蚀机理[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0(01)
- [6].多弧离子镀制备氮化铬基涂层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氧化物陶瓷阻氚涂层的研究进展[J]. 表面技术 2020(04)
- [8].合金化元素对微弧氧化涂层的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2)
- [9].高耐磨甲板防滑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中国舰船研究 2020(04)
- [10].阴极保护对管道涂层腐蚀的影响[J]. 科技视界 2017(07)
- [11].涂层纺织品研究进展[J]. 纺织科技进展 2015(01)
- [12].高速电弧喷涂FeMnCrAl/Cr_3C_2涂层的组织及抗高温氧化性能[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0(12)
- [13].两种电弧离子镀Ni-Co-Cr-Al-Si-Y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J]. 金属学报 2009(08)
- [14].封严涂层材料及应用[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8(04)
- [15].海洋环境设备涂层老化和失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 装备环境工程 2020(02)
- [16].降低等离子喷涂涂层孔隙率的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材料 2020(05)
- [17].硅钢涂层机的改进与涂层膜厚的控制[J]. 轧钢 2016(06)
- [18].激光熔覆涂层的研究现状[J]. 中国陶瓷 2017(04)
- [19].示范快堆涂层的应用[J]. 电镀与涂饰 2020(20)
- [20].铱涂层的制备及性能[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4(10)
- [21].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及其在粘接涂层中的应用[J]. 中国胶粘剂 2010(07)
- [22].我国3LPE涂层的发展前景[J]. 油气储运 2009(05)
- [23].涂层缓释BB肥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J]. 磷肥与复肥 2008(05)
- [24].价值涂层、政治正确与自我规训[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5].锆合金表面耐事故涂层研究进展[J]. 核科学与工程 2020(02)
- [26].新型内防涂层在胜利油田的适应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7)
- [27].超疏水自清洁涂层的研究进展[J].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7(03)
- [28].铜铝镍石墨可磨耗涂层热稳定性试验研究[J]. 热喷涂技术 2017(01)
- [29].零件表面耐磨耐蚀多层涂层的结构设计[J]. 企业导报 2015(05)
- [30].温度对三种含缺陷涂层耐腐性能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