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论文题目: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营养学

作者: 崔振岭

导师: 张福锁,陈新平

关键词: 华北平原,优化施氮,产量,环境,氮素平衡,区域氮素管理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561点的农户调查,13点的不同氮水平试验和57点的三氮水平无重复试验,建立了田块尺度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和氮素平衡的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分析了氮肥施用对研究地区作物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的影响,对协调作物高产和环境保护的氮肥高效利用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GIS技术,以目标产量氮素需求量、土壤供氮量和氮素损失量为主要变量因子,以山东惠民县为例,初步建立区域尺度的优化氮肥管理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山东惠民县冬小麦-夏玉米一个轮作周期的氮磷钾投入量分别为673kg·hm-2(N),244kg·hm-2(P2O5)和98kg·hm-2(K2O)。研究发现,在目前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生长天数则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在现有施肥方法和时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土壤剖面硝态氮测试和氮素平衡的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在作物获得最高产量的同时,降低单位面积氮肥用量,并将作物收获后0~90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优化氮肥处理在小麦和玉米季平均氮肥用量分别为85kg·hm-2(n=8)和144kg·hm-2(n=5),比传统的氮肥处理节省77%(冬小麦)和41%(夏玉米)的氮肥。优化氮肥处理小区作物收获后0~90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保持在87~139kg·hm-2之间,氮素表观损失控制在-14~64kg·hm-2之间(平均为24kg·hm-2),比传统施氮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47~145kg·hm-2,平均为86kg·hm-2)减少了72%。 将当地农民习惯的180m灌溉畦长改为90m,一次返青灌水可节省灌溉水30mm,减少水分损失44mm,减少氮素损失20kg·hm-2。 硝酸盐试纸-反射仪法快速测试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与实验室常规的流动分析测试土壤硝态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表层和底层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8和0.926),故土壤硝态氮快速测试可以代替实验室常规测试进行土壤氮素诊断。 土壤全氮空间变异随空间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和交换性钾空间变异极显著的符合指数模型,最大相关距分别为23.5km和6.6km,土壤速效磷和pH值的空间变异与空间间距无关。与20世纪90年代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这与20年来该地区氮磷投入大量盈余有关。 区域氮平衡模型研究表明,玉米季土壤氮素表观矿化量要显著高于小麦季,二者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小麦季氮素表观损失表现为砂壤土(损失量为45kg·hm-2)高于中壤土(损失量为23kg·hm-2),而玉米季氮素表观损失与优化施氮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以氮素表观平衡为基础,考虑目标产量的作物氮素需求量,土壤供氮量和氮素损失量,初步建立区域氮肥平衡模型。冬小麦氮肥推荐用量,中壤地区为,NF=0.031Y+35-3.6×SOM;砂壤地区为,NF=0.031Y+50-3.6×SOM;夏玉米氮肥推荐用量为,NF=(0.022Y-16-6.2×SOM)/0.48,其中Y为目标产量(kg·hm-2),SOM为土壤有机质含量(g·kg-1)。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及生产现状

1.2 基于田块尺度的氮肥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1.3 基于区域尺度的氮肥优化管理的原理和技术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1 立题依据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生产现状分析——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3.4 主要结论

第四章 协调冬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效应的氮肥推荐技术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协调夏玉米高产和环境保护的氮肥推荐技术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分析

5.3 讨论

第六章 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田间快速测试方法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不同畦长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分析

7.3 讨论

第八章 惠民县区域粮田土壤养分资源特征评价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2 结果分析

8.3 讨论

第九章 应用于区域氮肥管理的氮平衡模型的建立

9.1 材料与方法

9.2 结果分析

9.3 讨论

第十章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氮素管理

10.1 材料与方法

10.2 结果分析

10.3 主要结论

第十一章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11.1 综合讨论

11.2 本研究的特色

11.3 主要结论

11.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不同供氮条件下冬小麦生产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氮素损失特征[D]. 孙昭安.中国农业大学2018
  • [2].滴灌量调配对北疆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D]. 赛力汗·赛.中国农业大学2018
  • [3].基于遥感与作物模型同化的冬小麦节水灌溉研究[D]. 邢会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4].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D]. 吴永成.中国农业大学2005
  • [5].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 陈军胜.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D]. 李全起.山东农业大学2006
  • [7].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D]. 郑险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8].不同土层水、氮、磷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 沈玉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9].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 郭建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 [10].土壤水变动与冬小麦根、冠生长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 陈晓远.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相关论文

  • [1].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 王秀斌.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2].间作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 叶优良.中国农业大学2003
  • [3].农田生态系统中残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D]. 张丽娟.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 王启现.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根系形态在玉米高效获取氮素中的作用及其生理调节机制[D]. 田秋英.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南疆高产棉田水氮优化管理研究[D]. 王平.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水旱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 范明生.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D]. 邹国元.中国农业大学2001

标签:;  ;  ;  ;  ;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