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炎症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

胰岛素抵抗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炎症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前言胰岛素抵抗(IR)和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涉及同一发病机制即炎症反应,因此有关IR状态下动脉内皮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脂联素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高血糖、抗炎症、抗免疫反应等多种效应,因此推测脂联素可能在IR状态下的血管炎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单纯饮食诱发IR模型,测定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同时测定血清血脂和脂联素水平,研究IR状态下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机制。材料与方法1、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组、高脂高糖组,分别用基础饮食、高脂饮食、高脂高糖饮食喂养8周以建立IR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检测IR的存在。2、心内取血5ml提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方法测脂联素,用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取颈动脉标本,常规病理蜡块制作,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动脉内皮细胞的NF-κB、VCAM-1,对动脉内皮细胞着色率进行计数。4、对血脂、脂联素、NF-κB和VCAM-1着色率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由SPSS13.0软件包完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评价:高脂组与高脂高糖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组和高脂高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指标检测:在高脂组与高脂高糖组中TG、TC、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脂联素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脂组与高脂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化指标:NF-κB、VCAM-1的阳性率在高脂组和高脂高糖组动脉内皮细胞中强于对照组(P<0.05),而高脂组与高脂高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GIR与NF-κB、VCAM-1显著负相关(r=-0.759,P<0.01;r=-0.702,P<0.01),与脂联素正相关(r=0.747,P<0.01)。脂联素与TG、TC、NF-κB、VCAM-1负相关(r=-0.372,P<0.05:r=-0.387,P<0.01:r=-0.657,P<0.01:r=-0.628,P<0.01),与HDL-C显著正相关(r=0.701,P<0.01)。讨论IR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AS及冠心病。IR时HDL-C下降削弱了血管的保护因素,LDL-C增加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激活NF-κB,启动炎症反应,激活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使动脉内皮受损。NF-κB的活化可能是AS发生的启动机制之一。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凝胶结合蛋白,脂联素可加速脂肪酸氧化,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保护内皮、抗炎、拮抗AS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高脂或高脂高糖饮食引起IR后通过血脂紊乱激活NF-κB,启动VCAM-1表达,使血管发生炎症反应,GIR与NF-κB、VCAM-1负相关,表明IR越重,血管炎症反应越强。血管保护因素脂联素的下降,进一步加重了血管的炎症,脂联素与NF-κB、VCAM-1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支持了这一点。但在这一时期血管大体并未见改变,表明如果此时施加干预因素,可能逆转血管炎症过程。结论1、高脂和高脂高糖饮食可以建立IR大鼠模型,且两者无明显差别。2、IR大鼠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和脂联素下降。3、IR大鼠动脉血管内皮存在炎症反应,NF-κB、VCAM-1与脂联素负相关。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中文论著摘要
  • 英文论著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前言
  • 材料及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五、参考文献
  • 六、附录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胰岛素抵抗大鼠动脉血管内皮炎症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