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鸽霉素结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福鸽霉素结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论文摘要

粘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重要药源微生物类群。本论文在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粘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中抑瘤活性物质的分离和筛选、组成结构、培养条件优化、抑瘤活性物质的体内抑瘤活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B16、SGC 7901肿瘤细胞系为筛选模型,WXNXJ-C菌株发酵产物中有7个具有较高抗癌活性和较宽的抗肿瘤谱的物质。经C-18层析柱、15 rpc柱、C-18制备柱等多次分离、纯化,采用LC/MS、MALDI-TOF、MS/MS、IR、NMR等分析技术对7F组分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分子量为424 Da的C22H32O8,系统名称为[1R,7R,8R,10S,11S, 12S,13S]-1,7,12,13-tetrahydroxy-14-methoxy-8,10-dimethyl-6-phenyl-5,15-dioxa-bicyclo[ 9.3.1]pentadecan-4-one;1,7,12,13-四羟基-14-甲氧基-8,10-二甲基-6-苯基-5,15-二氧-双环[9.3.1]十五烷-4-酮),起名为福鸽霉素(Phoxalone)。查新确证福鸽霉素是粘细菌WXNXJ-C产生的一种新的含有15元环的大环内酯化合物。通过建立移植黑色素瘤B16小鼠模型,初步考察了福鸽霉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对荷瘤小鼠进行实体瘤称重,无论福鸽霉素纯品还是粗提物均有显著的抑瘤效果,其抑瘤率均在30 %以上;样品作用组瘤体积生长速率比阴性对照组慢,且瘤体积小;同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能增加荷瘤小鼠脾脏的重量及脾指数,也能一定程度地提高胸腺指数。HE染色表明福鸽霉素能使B16肿瘤细胞呈团索状实性排列或弥漫性分布,并有肿瘤细胞大片坏死。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产福鸽霉素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马铃薯淀粉、CaCl2和脱脂奶粉。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通过响应面法对影响纤维堆囊菌So ce MWXAB-125产福鸽霉素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当马铃薯淀粉、CaCl2、脱脂奶粉浓度分别为8.05 g/L、2.72 g/L、10.00 g/L时,福鸽霉素产量最大预测值为120.46 mg/L,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福鸽霉素的产量为119.98 mg/L,较优化前产量(67.0 mg/L)显著提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粘细菌
  • 1.1.1 粘细菌的发现
  • 1.1.2 粘细菌的生活环境
  • 1.1.3 粘细菌的两个显著特性
  • 1.1.4 粘细菌的营养条件
  • 1.2 粘细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 1.2.1 粘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的特点
  • 1.2.2 粘细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及其作用机理
  • 1.2.3 粘细菌活性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 1.3 粘细菌产生抗肿瘤药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筛选模型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福鸽霉素的结构鉴定与初步活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纤维堆囊菌WXNXJ-C 的菌落观察
  • 2.3.2 纤维堆囊菌WXNXJ-C 的生理、生化实验
  • 2.3.3 纤维堆囊菌WXNXJ-C 发酵样品制备
  • 2.3.4 福鸽霉素(Phoxalone)的分离纯化
  • 2.3.5 福鸽霉素(Phoxalone)的结构鉴定
  • 2.3.6 福鸽霉素(Phoxalone)的初步活性研究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纤维堆囊菌WXNXJ-C 的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
  • 2.4.2 C-18 层析柱粗分离
  • 2.4.3 AKTA RPC 柱分离制备
  • 2.4.4 HPLC C-18 柱分离制备
  • 2.4.5 福鸽霉素(Phoxalone)的结构鉴定
  • 2.4.6 福鸽霉素(Phoxalone)初步活性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粘细菌WXNXJ-C (SO CE C)产福鸽霉素的发酵条件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菌种
  • 3.2.2 ME 培养基
  • 3.2.3 主要仪器
  • 3.2.4 培养方法
  • 3.2.5 福鸽霉素的测定
  • 3.2.6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发酵时间对福鸽霉素产量的影响
  • 3.3.2 无机离子的影响
  • 3.3.3 前体物质的影响
  • 3.3.4 各种氨基酸的影响
  • 3.3.5 Plackett-Burman 法确定影响产生福鸽霉素的关键因素
  • 3.3.6 单因素实验
  • 3.3.7 RSM 研究重要培养组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论文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纤维堆囊菌的初步分离纯化鉴定及快速培养[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05)
    • [2].广东6株纤维堆囊菌的分离与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3].埃博霉素产生菌Myxobacteria sp.Ery 1369的培养条件优化[J]. 海峡药学 2014(07)
    • [4].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代谢产物对B16肿瘤细胞的影响[J]. 精细化工 2009(12)
    • [5].几株粘细菌显微形态特征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6].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微生物代谢物埃博霉素B的含量[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8(03)
    • [7].产纤维素酶粘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测定[J]. 广西轻工业 2010(04)
    • [8].抗真菌活性粘细菌的筛选及鉴定(英文)[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1(03)
    • [9].20株土壤粘细菌系统发育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0].粘细菌来源的生物活性产物的筛选[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
    • [11].抗真菌活性粘细菌的筛选及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9)
    • [12].1株粘细菌CMC0606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9)
    • [13].粘细菌BD105产生的抑瘤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 [14].基于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分析粘细菌孢囊杆菌亚目形态分类的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J]. 微生物学报 2008(06)
    • [15].新疆阿克苏地区盐碱地粘细菌分离鉴定[J]. 微生物学报 2012(02)
    • [16].粘细菌X21的分离鉴定及产物活性研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7].一株新粘细菌生物学性质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08(12)
    • [18].神农架样品中粘细菌的分离与纯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4)
    • [19].药用植物根系土壤可培养粘细菌的分离鉴定[J]. 微生物学报 2013(07)

    标签:;  ;  ;  ;  ;  

    福鸽霉素结构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