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 ——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廓清与建构

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 ——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廓清与建构

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绪论、六个专题性论述和结束语所组成。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主旨、提纲以及写作意义做出详细说明,简单介绍了各章的主要内容,澄清了论文的主要概念、观点,特别是提供了论文中所没有涉及到的背景知识和写作思路等。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试图总结和廓清所有有关社会认识的思维,并且试图构建一个合理的研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们能够将散乱复杂的不同研究内容有机地纳入一个成体系的研究平台中,一方面可以在这一体系中深入分析和比较各类研究的内容和特征,另一方面在系统的归纳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引入个人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创新,以期在社会认识论研究这一新颖的研究领域内给出自己的求解和探索。第一章分为三节来论述,分别是:第一节现代认识论的发展、第二节认识论的社会化方向和第三节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在第一节中论文主要阐述了认识论的现代发展的新特征,即认识论的自然化方向以及认识论的社会化方向,论文在指出自然化认识论的重要理论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意义的同时,指出了自然化认识论的缺陷与不足之处,特别是由于辩护问题与循环问题的存在使得自然化认识论遇到了无法回避的难题和缺陷。而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向悄然生成,并迅速地在学术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而为认识论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思路,这就是社会认识论。论文具体指出了社会认识论的两个研究进路,即其一个体与社会相区分的研究进路,其二陈词问题的研究进路,同时论文指出了一种广义的社会认识论,从而扩大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领域。在第二节中论文重点阐述了社会认识论的两个生成方向,即个体化向社会化的转向以及自然化向社会化的转向,系统地指出了两种转向的生成原因,从而指明社会认识论的产生有其历史和理论的必然性,因而需要以新的思维来看待和关注这一研究内容。在第三节中论文重点阐述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指出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有助于明确认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哲学方法论丰富和多元化,有助于补充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建制化。综合来看,本章系统论述了认识论的现代发展,指出了当代哲学研究特别是认识论研究表征出明显的社会化趋势,并试图分析认识论的社会化趋势具有特定的哲学思维拓展的背景。文章具体指明社会认识论的两个不同的生成方向,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第二章分为两节来论述,分别是第一节社会认识论的涵义和第二节社会认识论的划界。在第一节中论文主要阐述了社会认识论的历史渊源,分别从古希腊时期、17、18世纪、19世纪以及20世纪四个不同的阶段探讨了社会认识论的思想脉络,尽管其中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火花,但是对于社会认识论的系统研究来说,却是一种必要的追溯和考察。除此以外,在这一节中论文还对社会认识论的内涵做出了具体的界定,从知识政策研究、知识社会组织、知识社会属性进行了探讨,特别是从知识社会属性入手,界定了八种不同的内涵定义,从而从多个不同角度分别对社会认识论研究的理论特征做出了丰富的考察和全面的归纳。在第二节中论文对社会认识论的划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社会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社会认识论与知识社会学两个角度入手,指出社会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区别就在于,认识标准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认识标准是理性的还是社会的。知识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都是对知识社会性的研究,除去二者的定义不同之外,它们对科学传统和社会结构之于知识社会性的看法也不一致,知识社会学认为科学传统和社会结构构成了知识的社会性,而社会认识论否认这一点,认为知识的社会性来源于社会互动。综合来看,本章致力于三个基本工作,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追溯了社会认识论的发展线索和思想脉络演变;其次,对社会认识论的内在涵义做出了基本界定,展示出其研究风格和多元理解;最后,进一步明确了其与传统认识论、知识社会学的划界。第三章分为三节来论述,分别是第一节社会认识论的理论定位、第二节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路径和第三节社会认识论的基本域面。第一节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的三种不同理论定位,以对社会认识论和传统认识论的关系作为分析的基础从而将众多纷繁散乱的研究内容归纳在三个理论定位之上,具体来看表现为延续性定位、替代性定位和平行性定位。第二节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的两类研究路径,以知识就是信念、知识就是制度化的信念为核心阐述了社会学式的研究路径,以知识就是真信念、知识就是获得辩护的真信念为核心阐述了哲学式的研究路径,从而从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归纳和区分。第三节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的基本域面,以社会因素在个体中的作用、认知劳动的分配、集体性知识的本质这三个问题为核心,详细地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主要探讨问题,重点突出了陈词问题以及专家意见选择问题。综合来看,本章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的本质,是本论文的基础研究部分的核心内容。文章具体分析了社会认识论的三种不同的理论定位,指出了哲学式和社会学式的两类研究路径,在此基础上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域面,并相应地将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研究内容做出了详尽的论述和分析,从而构建了一条把握社会认识论的核心思维主线。第四章分为五节来论述,分别是第一节求真社会认识论、第二节最小化社会认识论、第三节规范社会认识论、第四节建构社会认识论和第五节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第一节重点论述了艾尔文.戈德曼的求真社会认识论,阐述了他的求真维度思想以及对真理的六种批判和辩护,指出了他的社会认识论的评价目标、评价基础和评价标准,最后详细地阐述了求真值分析特别是使用贝叶斯定理进行的求真计算。第二节论述了菲利浦.凯彻尔的最小化社会认识论,指出他对科学变化、个体实践与共识实践、认知劳动分配的解释和认识,论文指出他的理论是一种最小化的社会认识论。第三节论述了史蒂夫.富勒尔的规范社会认识论,分别探讨了规范认识论、规范性研究、科学管理与看不见的手、知识生产的修辞学研究这四个方面,进而勾画出富勒尔的规范社会认识论研究内容。第四节论述了建构主义社会认识论思想,指出知识的社会建构的三种认识、建构论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建构论之于认识论的意义,从而合理地从外部将建构论纳入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范畴之内。第五节论述了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思想,分别从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定位、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历史与发展、女性主义认识论的论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内容。综合来看,本章完善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充实了社会认识论的研究主线,更详尽的展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特征。具体来看,文章介绍了五个不同的理论和思想,指出了这些理论的内容、特征和哲学意义,指出无论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表现为什么样的实际特征,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域和研究范式,它们都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时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第五章分为四节进行论述,分别为第一节科学知识的合法化、第二节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与知识、社会认识论与研究伦理学。第一节重点论述了科学知识的合法化问题、三种社会认识论的解决策略、以及规范认识论的新解释,指出了社会认识论对于科学知识合法化问题的全新回答。第二节重点论述了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本质特征以及社会认识论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求真认识论的解决方法,从而对于认知偏见这个复杂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求解。第三节重点论述了信息与知识的社会认识论思维与认识方式,论文从社会认识论的目标域、社会认识论的方法域、社会认识论的价值域入手,指明社会认识论之于信息科学的意义和启示。第四节重点论述了社会认识论与研究伦理学的关系和定位,分别从研究伦理学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认识论的解读方式、研究伦理学的解释域入手,指明社会认识论完善了伦理学解释机制,丰富了伦理学的道德解释功能。综合来看,本章作为社会认识论的实践研究,从具体问题上来透视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社会维度思想在求解哲学难题上的意义和方式,详尽地分析了社会认识论之于科学知识合法化、认知偏见、信息与知识、研究伦理学问题上的启迪和朝向认识社会化的发展,揭示了认识论的社会化思想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第六章分为两个研究组成,分别为第一节语境经验论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第二节精致的语境经验论。第一节重点介绍了海伦.朗基诺的语境经验论内容,展现了朗基诺的语境经验论的研究内容、理论特征和语境解释的思想观念,指出语境解释了假说和证据之间的鸿沟。第二节创新性地提出我个人的精致的语境经验论,指出了我个人对朗基诺研究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从三个方向批判和修改了朗基诺的观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构建了一个精致的语境经验论,进一步分析论证了语境解释的具体过程和解释作用。综合来看,本章认为社会认识论显示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的变革和方法论的更新,必将为认识论研究带来深刻启迪和认识价值。结束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在写作上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同时揭示了社会认识论研究这一学科发展的趋势,即走向实践哲学。同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自由的思想交流市场”,进一步说明本论文的意义,指出这一观念的价值就在于推动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为什么社会认识论会出现在社会学和哲学两个完全不同的研究域内并形成“认识论的社会化”潮流,指出开放与实践的社会认识论就是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趋势所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认识论的社会化趋势
  • 第一节 现代认识论的发展
  • 一、认识论自然化的形成
  • 二、认识论社会化的形成
  • 第二节 认识论的社会化方向
  • 一、个体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 二、自然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 第三节 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社会认识论的涵义
  • 第一节 社会认识论的涵义
  • 一、社会认识论的历史溯源
  • 二、社会认识论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社会认识论的划界
  • 一、与传统认识论的划界
  • 二、与知识社会学的划界
  • 第三章 社会认识论的本质
  • 第一节 社会认识论的理论定位
  • 一、延续性定位
  • 二、替代性定位
  • 三、平行性定位
  • 第二节 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路径
  • 一、社会学式的研究路径
  • 二、哲学式的研究路径
  • 第三节 社会认识论的基本域面
  • 一、社会因素在个体知识中的作用
  • 二、认知劳动的分配
  • 三、集体性知识的本质
  • 第四章 社会认识论的理论特征
  • 第一节 求真社会认识论
  • 一、求真维度
  • 二、社会认识论的评价
  • 三、求真值分析
  • 第二节 最小化社会认识论
  • 一、科学变化的解释
  • 二、个体实践与共识实践
  • 三、认知工作分配的研究
  • 四、最小化的社会认识论
  • 第三节 规范社会认识论
  • 一、规范认识论的解读
  • 二、规范性研究
  • 三、科学管理与看不见的手
  • 四、知识生产的修辞学研究
  • 第四节 建构主义社会认识论
  • 一、知识的社会建构
  • 二、建构论对科学知识的解释。
  • 三、建构论之于认识论的意义
  • 第五节 女性主义社会认识论
  • 一、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定位
  • 二、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历史与发展
  • 三、女性主义认识论的论题
  • 第五章 社会认识论的实践考察
  • 第一节 科学知识的合法化
  • 一、科学知识的合法化问题
  • 二、三种社会认识论的解决策略
  • 三、规范认识论的新解释
  • 第二节 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
  • 一、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
  • 二、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认识论的解决策略
  • 第三节 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的信息与知识
  • 一、社会认识论的目标域
  • 二、社会认识论的方法域
  • 三、社会认识论的价值域
  • 第四节 社会认识论与研究伦理学
  • 一、研究伦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 二、社会认识论的解读方式
  • 三、研究伦理学的解释域
  • 第六章 社会认识论的语境经验趋向
  • 第一节 语境经验论的内容和意义
  • 一、知识观的批判与重建
  • 二、语境的价值和作用
  • 三、理性与社会二分法的终结
  • 第二节 精致的语境经验论
  • 一、语境问题的再论述
  • 二、批判性重新思考
  • 三、客观性的批判解读
  • 结束语:走向实践哲学的社会认识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治的哲学与哲学的政治——政治认识论研究的双重维度论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重视和加强历史认识论研究[J]. 史学月刊 2016(06)
    • [3].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路径寻赜[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 [4].新中国教学认识论研究70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05)
    • [5].内在主义的认识论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17(06)
    • [6].基于社会维度的认识论探赜——近30年来国内社会认识论研究综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10)
    • [7].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8].认识的极限及其超越: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前沿问题[J]. 哲学研究 2020(02)
    • [9].教学认识论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J]. 中国教育科学 2014(03)
    • [10].西方政治认识论研究的“支援背景”及其范式论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0(03)
    • [11].面向当代人类实践和社会问题——就社会认识论研究20年访欧阳康教授[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2].社会认识论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第一届社会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视域学术论坛”综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3].科学认识论研究的当代视域——体知合一的认识论研究之二[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9)
    • [14].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10)
    • [15].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5)
    • [16].对“认识的另一半”的开拓性研究——《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读后感[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7].理性与非理性构建创作之美——评张浩《人事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J]. 美与时代(下) 2011(10)
    • [18].认识论研究方向的现代性转变[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9].近十年国内历史认识论研究述评[J]. 史学月刊 2019(06)
    • [20].浅析认识论研究视角的现代性转变[J]. 青春岁月 2013(24)
    • [21].论集体合作的认识论研究——从维基百科谈起[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3(06)
    • [22].非理性认识论研究的新进展——《认识的另一半》读后[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3].认识论研究重要的拾遗补缺之作——评张浩《认识论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 [24].认识论研究的新拓展——评《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J]. 哲学研究 2011(09)
    • [25].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上)[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06)
    • [26].国内技术认识论研究综述[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08)
    • [27].侦查认识论研究存在的偏差与修正[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01)
    • [28].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走向新的繁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1)
    • [29].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J]. 史学月刊 2008(07)
    • [30].当代社会认识论研究及其意义(上)[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4)

    标签:;  ;  ;  

    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 ——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廓清与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