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杏芬
摘要: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在本文中,逼着从创设情境,激发灵感;关注社会,拓展视野;体验生活,多思善想;放飞思维,流露真情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将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作文;真情实感;技法
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这句话若用在学生的写作上,就是说作文里要有能打动人心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说真话,抒真情。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生活体验,很难写出较鲜活或具有时代色彩的文章。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更好地体现“真”字,教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是指教师平时通过语言引导、实物演示、音像呈现、表演活动等多种手段再现生活,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所要写的实物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所写的文章言之有物,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在作文指导课上,笔者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七十二间房客》的小品,在表演中,乐善好施的金医生,尖酸刻薄的八姑,美丽善良的阿香,死要面子的西洋菜,见风使舵的三六九等人物形象都得到很好的表现,这样的表演,既给学生上了一堂人生百态课,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笔者再要求学生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的灵感被激发,写作时就无需捏造,作文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脸谱图。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对他爸爸的脸的“喜怒哀乐”的变化原因作了深入剖析;也有学生从京剧人物的脸谱图:红脸代表正义,黑脸代表无私,青脸代表勇敢,黄脸代表忠诚,白脸代表奸诈联想到“千人一面”和“千人千面”。这样,学生学会了从一张脸中,以小见大;从一张脸中,谈及做人;从一张脸中,窥视社会,并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这体现了学生对生活、人生、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
二、关注社会,拓展视野
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可不必限定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而应该有意识地把周围的世界作为“材料”,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亲身体验、思考,甚至用整个心灵来感知,然后在写作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广播、广告、网络等传媒手段,引导学生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从而拓展视野。笔者经常下载《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给学生观看,并把其中的一些故事指导给他们做作文材料。学生对这些故事有很大的兴趣,常常会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笔者再引导他们联系社会现实进行思考,要求学生们把讨论的以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成文章,这样,学生的作文,视野就开阔了,思想也更有深度了。例如,在《今日说法》之《十二岁少年之死》中,年仅十二岁的留守少年陆洋,只因肚子饿潜入罗平元家中找吃的,却料想不到就此与同伴阴阳相隔了。通过让学生观看这期节目,由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身边有许多像陆洋一样的留守少年,甚至个别学生本身就是留守少年,所以他们感触颇深,因此,体现在作文中,其主题思想也变得更加有深度:都在拷问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安全问题。
三、体验生活,多思善想
文章是生活的产物。而源于生活的第一手素材,带着泥土的芬芳,浸着露珠的温情,更触及着原生态生活的深厚底蕴,可使文章“情”更真,“意”更切。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这样,他们写出的文章才显得更真实,才能触动人心,才会有更深的感悟。例如,一周清洁工作之后,笔者让学生写心得。一位学生写道:“每天早上擦一段瓷砖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为了做好这件事,我不得不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以擦干净瓷砖上的污垢。课间保洁,我常常不得不充当垃圾工,捡他人留下来的渣滓”、“瓷砖我也曾涂过,现在才体会到你涂我擦的辛苦;纸屑我也曾扔过,现在才体会到你扔我捡的劳累”、“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善小而不为’。乱扔乱涂虽‘恶小’,但人人这样,便影响校园美观,也影响自己作为文明人的形象;捡拾垃圾,擦洗瓷砖虽‘善小’,但美化了校园,提升了自己的行为品质,也乐在其中”。这位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写出的内容是多么的真实鲜活,感悟是多么的深刻!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其感悟能力也会与日俱增,一些有益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会深深植入心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确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要把生活提炼成文字还需要一双慧眼。笔者认为慧眼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力。感悟力弱的人面对生活如同荒漠,感悟力强的人在荒漠中也会发现勃勃的人生。
四、放飞思维,流露真情
曾几何时,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空话连篇,感情不真。例如,面对中秋圆月,不忘思念台湾的亲人,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面对春蚕红烛,不忘歌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面对华灯初上的夜景,不忘对党大唱赞歌……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的思维翅膀就会被折断,想象力就会被凝固。因此,我们必须告诉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生命,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我们应提倡学生“心口如一”,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在写作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的“异端”存在,鼓励他们在思想上要敢于冲破旧枷锁,放飞思维,大胆创新。当然,我们对体现积极向上、体现时代精神的文章要鼓励并大力提倡;对幼稚、消极的思想要给予理解、尊重,并适时给予引导。
在一节作文评析课上,笔者班上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老屋的钟声》,其主题揭示了祖孙情深,写得含蓄细腻。笔者认为这文章是否真实动人,还是让学生自己品评体会吧。开始,学生对文章交口称赞,忽然有位学生小声说:“她奶奶并不是爱她,而是在害她。”听到这句话,笔者心中一亮,何不抓住这个话题让学生们再展开讨论呢?文中的奶奶包办了孙女日常生活的一切,是爱她还是害她?笔者要求学生就该话题联系自己长辈的做法进行讨论。有了新的议题,学生情绪猛然高涨,发言十分踊跃,连平时最沉默的A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焦点最后落在了“这样的奶奶值不值得歌颂”上,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在课后,笔者机智地将他们的讨论结果迁移到网络:在班级贴吧里挂上“我眼中的奶奶”的帖子,要求全班学生每人跟一帖。学生看到心里也乐开了花,跟的痴痴迷迷。其实,他们忽略了笔者的“险恶”用心——用他们最喜欢的网络来诱惑他们写出真意。那节课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令大家难忘,因为笔者从学生们的话中、脸上看到了他们参与学习的兴奋与愉快,而笔者自己也从中悟出: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我们还是要把主权还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创作。
(作者单位: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52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