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谔医学思想研究

陆士谔医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陆士谔是我国近现代中医学史和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特色的人物,他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变;他活动的范围(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中心。而中医在这个时期也经历着不同寻常的变化,由于受外力冲击,中医不得不被动地寻找着改进完善的方法。陆士谔作为一个有深厚中医理论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家,亲身经历了中医的剧烈变化,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他的医学观点非常有价值,应该得到我们认真的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分别从陆士谔的家世、师承、人格特点三方面考察陆士谔医学思想渊源。陆士谔的家族世代业儒,家学渊源深远。长辈的言传身教,优越的学习环境,自己的努力刻苦,奠定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他能深刻理解作为中华文化杰出代表的中医,传统文化基础是一个重要条件。他的家族中有业医者,外祖医术高明,对他的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陆士谔从唐纯斋学医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但他何时拜唐氏为师习医目前有一些争议。本章综合分析了陆士谔的生活经历和他文章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开始从唐纯斋学医的时间是1906年。青浦名医唐纯斋对陆士谔医学思想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唐纯斋尊经崇古,学验俱丰,对《伤寒论》和《伤寒论》注家武进邹润庵极为推崇,这些都被陆士谔继承下来。唐纯斋高尚的医德,也深深地影响了陆士谔。陆士谔自身患病,西医诊为三期肺病,无药可治,后经唐纯斋治疗,得以痊愈的经历使他产生了对中医的信念,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心。分析了陆士谔作为一名儒医的人格特点:第一,笃行仁义,恪守儒者之志。第二是强烈的政治情结。高尚的人格是陆士谔医学研究历程中的内在动力。第二章,论述了陆士谔的医学研究经历,以其医学观点的变化发展将其医学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并简要阐述了其医学观点。第一阶段(幼年学医~1906):为陆士谔初步接触医学的时期,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陆士谔对中西医学都有学习研读,奠定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第二阶段(1906~1929):陆士谔中医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他对《内经》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个人见解。这个时期大体上赞同阴阳五行、运气学说;对《伤寒论》的研究比较深入,把《内经》和《伤寒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中西医比较问题发表诸多看法。第三阶段(1929~1944)中西医矛盾激化后,尤其是废医案发生后,陆士谔对运气、五行学说,逐渐由赞成变为批判,同时越来越推崇《伤寒论》。在中西医比较上,把中西医放到非常鲜明的对立位置。第三章,具体考察陆士谔《内经》、《伤寒论》思想,总结他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从陆士谔对历代医家评价,陆士谔提出的中医学医方法等方面来考察陆士谔的医学思想。《内经》研究。关于阴阳五行,陆士谔认为阴阳是寒热、虚实、表里、上下、脏腑、气血的代名词。五行是升降沉浮的代名词,因此五脏得以和五行相配合,用来形容脏气的消长。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表示脏腑间一脏之气对另一脏气的辅佐或克伐。五行只适用于内伤病上,不能用于外感病。关于五运六气,陆士谔的看法前后有一定变化。早期大体上是赞成的,并以地绕日阳解释运气学说原理。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即中西医论争激化后,陆氏推翻了自己以前对运气学说的解释,认为司天在泉、天符岁会之说毫无意义,但五行与运气比起来,五行较为可信。关于营卫气血,陆士谔认为营与血,卫与气同中有异;气血有形,营卫无形;营与血、卫与气是水与寒、火与热的关系。关于经脉,陆士谔认为经脉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无生命者无经脉,生命绝经脉即灭。经脉存在的证据是靠外观内察两种工夫互相印证得来的,因此,靠解剖化验寻究经络踪迹不可行。由于陆士谔认为五行生克、五运六气学说不切合实用,有其理想化的一面,他提出了删节《内经》的观点。陆士谔不拘于既成的注解,对《内经》某些字句的含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伤寒论》研究。陆士谔认为《伤寒论》的条文是仲景随笔记录而成,并无一定顺序,王叔和对《伤寒论》的编辑整理,条理清楚,值得肯定。陆士谔认为六经是三阴三阳六条经脉,六经病症有经气为病、有经脉为病。陆士谔在伤寒与温病关系上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温病是伤寒之一种,它们的区别是伤寒为经病,温病为络病,治疗伤寒和温病时只需辨清在经在络,而不需辨其是伤寒是温病,治疗用药上,伤寒用经药,温病用络药。陆士谔的《伤寒论》研究没有成书,主要是一些札录,他对《伤寒论》诸多条文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把《伤寒论》推到了独尊的位置上,认为《伤寒论》不仅超越了后代各家医书,也在《内经》之上。陆士谔还提出了学习《伤寒论》必须有《伤寒》的眼光,要以《伤寒》来解《伤寒》。陆士谔对历代医家和医著作了评论,总的来说各家虽各成其是,仍是在《伤寒论》的羽翼下。陆士谔论述了读中医书的方法,提出信细大静四字真诀,列出了中医必读书目。第四章,论述陆士谔对中西医学比较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陆士谔对西医理论有所吸收,对中西医进行比较后,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皆有所短。到陆氏医学研究历程的第二三阶段,陆士谔由求其同,变为显其异,比较了中西医在对人体的认识、对病因的认识、在诊断认证、治疗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陆士谔认为中西医的病名牵涉到中西医理的重大分歧,很难统一。陆士谔以取类比象法来说明药物的作用原理。药物如果要取得应有的疗效,必须保持气味的完整性,如果完整性遭破坏,药性就会大变而不堪用。因此他反对中药西制,反对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改革法,他认为判断中西药的标准在精神上,不在形式上。在中医教学方面,陆士谔认为中医集团式教育(学校教育)有其缺陷:第一减少了临床的时间,而中医学习须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第二,学校教授的内容增加了西医知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容易使学生贵西而贱中;第三,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悟性。而传统师带徒的教学方法正符合中医学习的规律。陆士谔通过对中西医学各方面的比较,得出中医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医学,即中医是科学,而西医是非科学这个观点,旨在强调中医不能以西医为标准进行改革,而失去自己的立脚点。第五章,讨论陆士谔对当时中医界存在问题的思考。陆士谔认为中医不能尽愈诸病的原因,不在医理,而在中医个人身上,包括医德和医术两方面的欠缺。中医界缺乏学术交流与宣传,中医书字句难解等,都是阻碍中医发展的因素。由此,陆士谔提出了中医改进的原则和途径,即在坚持中医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整顿”。第六章,总结了陆士谔临床经验的特色。他在治疗湿温病,伏邪温病方面很有心得;内科杂病方面,对痰证、虚证的论治有独到见解。陆士谔不囿于传统观点,对妇科疾病也有不少新认识。他提出了西医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法。陆士谔还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了当时非常实用的避孕方、戒烟方。第七章,对陆士谔尊经师古、独立自主的医学思想特点进行了总结,考察了陆士谔医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实意义。陆士谔年谱。对陆士谔的生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特别是对他的医学活动有比较全面详细的记录。对陆士谔的医著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理。总之,陆士谔在近现代中医史上具有不应忽视的地位,他是在中医西化思潮非常严重的时代,坚持走中医完全独立发展的为数不多的医家,他的中医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有关《伤寒论》的研究,他在中西医比较中的许多看法,他学习中医的方法等,对我们现今的实际情况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陆士谔医学思想渊源
  • 1 家世
  • 2 师承、学医经历
  • 3 人格特点
  • 第二章 陆士谔医学研究历程
  • 1 第一阶段(幼年学医~1906年)
  • 1.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
  • 1.2 主要医学观点
  • 2 第二阶段(1906年~1929年)
  • 2.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
  • 2.2 主要医学观点
  • 3 第三阶段(1929~1944)
  • 3.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
  • 3.2 主要医学观点
  • 第三章 陆士谔对中医经典和历代医家医著的研究
  • 1 《内经》研究
  • 1.1 阴阳五行
  • 1.2 五运六气
  • 1.3 营卫气血
  • 1.4 经脉
  • 1.5 《内经》条文校释
  • 1.6 删节《内经》
  • 2 《伤寒论》研究
  • 2.1 对《伤寒论》的基本认识与对伤寒注家的评价
  • 2.2 寒温统一的观点
  • 2.3 《伤寒论》条文注解
  • 2.4 对《伤寒论》有关病症的认识
  • 2.5 陆士谔《伤寒论》思想特点
  • 3 对历代医家、医著的评述
  • 3.1 对宋元以前医家、医著的评价
  • 3.2 对宋元已降医家、医著的评价
  • 4 读中医书籍的方法
  • 第四章 陆士谔对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
  • 1 早期对西医理论的吸收和中西医比较
  • 1.1 吸收
  • 1.2 比较
  • 2 后期对中西医学的比较
  • 2.1 有关人体认识的比较
  • 2.2 有关病因认识的比较
  • 2.3 有关诊断认证的比较
  • 2.4 有关治疗的比较
  • 2.5 对中药西制的商榷
  • 2.6 对统一病名的商榷
  • 2.7 对中医集团式教育的商榷
  • 3 小结和评价
  • 第五章 陆士谔对中医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
  • 1 业医者素质
  • 1.1 医德
  • 1.2 医术
  • 2 其他问题
  • 3 中医改进的原则和途径
  • 第六章 陆士谔临床经验的特色
  • 1 外感病
  • 1.1 湿温病论治
  • 1.2 伏邪温病论治
  • 1.3 治案
  • 2 内科杂病
  • 2.1 痰证论治
  • 2.2 虚证论治
  • 3 妇科病
  • 4 西医常见病的中医诊治
  • 5 独特的效验方剂
  • 5.1 避孕方
  • 5.2 戒烟方
  • 第七章 陆士谔医学思想的特点和现实意义
  • 1 陆士谔医学思想的特点
  • 2 陆士谔医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陆士谔年谱
  • 陆士谔医著简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落花流水》留下憾事[J]. 上海采风 2009(03)
    • [2].陆澹安笔名考[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3].“脚编辑”与“皇二子”[J]. 档案春秋 2019(09)
    • [4].话说胡治藩[J]. 书城 2008(06)

    标签:;  ;  ;  ;  

    陆士谔医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