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历程(1949-2002)

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历程(1949-2002)

论文摘要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民主政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指导民主政治建设,对经济社会建设也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民主政治理论,取得许多重要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六十二周年,面对历史发展的前后相继点,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历程,把握基本线索,探索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总结基本经验教训,对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乃至执政理论建设等,都有比较重要的借鉴价值与现实意义。本论文分序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序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意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概念界定,大陆和海外研究综述,以及主题、理论依据、史料来源等论文的基本特点。正文部分在比较充分地占有和分析基本史料基础上,对1949-2002年间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历程进行总体考察,认为民主政治理论出现过革命型、建设型理论发展状态。这两种发展状态的互动,甚至冲突,实现了民主政治理论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最重要的民主政治理论的质变。正文共分六章,基本思路如下:第一章对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三大来源作了介绍。本章通过分别介绍理论来源(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实践来源(革命和建设的民主政治道路)和传统文化来源,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理论、实践和传统,这三大来源共同推动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共同决定理论发展的深入与准确程度,也是本文分析历史进程的基本立足点。第二章对革命型和建设型的民主政治理论模式作了界定。本章首先分析了两种理论模式的联系,认为他们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实质相同,根本目的相同,基本实现方式和路径相同,基本规律相同。然后,着重分析了两种理论模式的区别,认为他们所处时代主题和基本内涵不同,主要任务不同,主要内容不同,具体实现方法不同,基本特色不同,所属思想体系不同。两种理论模式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他们既一脉相承,又不可混淆混用。界定革命型和建设型的理论模式,是本文分析历史进程的基本逻辑工具。第三章对1949-1956年的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作了考察。本章认为,由于国际国内主要矛盾的特点,和中国共产党对此的正确判断,民主政治理论初现两种发展状态,即革命型理论发展状态和建设型理论发展状态。这两种发展状态同时存在,一方面革命型理论已完成模式化构建,并在新中国建立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建设型理论的萌芽刚刚产生,距离模式化构建尚早。革命型、建设型理论发展状态承担不同的历史任务,并形成前者为主,后者为辅的民主政治理论形态,指导了民主政治建设成功开展。第四章对1956-1966年的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作了考察。本章认为,由于国际国内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但中国共产党对此的判断出现错误,民主政治理论继续出现两种发展状态。这两种发展状态互相交错,一方面探索建设型理论获得非常宝贵的思想结晶;另一方面继续大范围运用革命型理论模式,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严重失误。革命型、建设型理论发展状态错误并行,使建设型理论模式迟迟无法形成,无法持续推动民主政治理论的正确发展,两种理论发展状态已经严重冲突。这十年间,民主政治理论模式初步转换的任务没有完成,相反革命型理论发展状态越来越强化,建设型理论发展状态越来越弱化。第五章对1966-1976年的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作了考察。本章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出现全局性错误,民主政治理论也就出现两种发展状态的错误统一。一方面革命型理论模式畸形发展,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惨重损失;另一方面建设型理论发展艰难延续,但受到严重干扰和束缚。这种错误统一,偏离了探索建设型理论的正确方向,产生出一个呈现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包含大量错误思想、经过实践证明失败的理论形态,是建设年代民主政治理论的反动。经过充分的反面教育,发展建设型理论渐渐成为全党和人民群众的共识。第六章对1976-2002年的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作了考察。本章认为,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民主政治理论终于实现两种发展状态的正确统一,建设型理论模式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成功理清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思路,既科学扬弃革命型理论模式,又继承和拓展探索建设型理论的思路。从1976-1992年,建设型理论模式基本形成;从1992-2002年,建设型理论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成功实现民主模式的转换。建设型民主政治理论模式,实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政治理论的质的飞跃,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应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结束语部分对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大陆文献综述
  • (一) 改革开放以前的主要文献
  •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文献
  • 四、大陆研究综述
  • (一) 关于民主政治理论发展阶段
  • (二) 关于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基本经验
  • (三) 关于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基本特点
  • (四) 关于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历史、现实条件
  • (五) 关于科学划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界限
  • (六) 关于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 (七) 关于发展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 (八) 关于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依托——政治体制改革
  • 五、海外研究综述
  • 六、本文基本特点
  • (一) 本文主题
  • (二) 本文理论依据
  • (三) 本文基本史料依据
  • (四) 本文基本思路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三大来源
  • 一、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主政治
  • (二) 列宁、斯大林论民主政治
  • 二、实践来源
  • (一) 新中国建立前在革命的民主政治道路上,革命型理论从稚嫩到成熟,最后完成模式构建
  • (二) 新中国建立后在革命和建设的民主政治道路上,革命型理论模式继续运用,建设型理论模式基本确立和初步发展
  • (三) 新中国建立后错误实践导致错误认识,推动理论一度向反面发展
  • 三、传统文化来源
  • (一) 肯定通过商汤式革命,诛“民贼”和“独夫”,支持了革命型理论模式的正义性
  • (二) 提倡民本、仁政和个人权利的思想非常丰富,为发展建设型理论模式提供坚实土壤
  • (三) 监察与谏言制、科举选官制等历史悠久,为发展建设型理论模式提供了制度参考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界定革命型、建设型民主政治理论模式
  • 一、两种理论模式的联系
  • (一) 思想基础和精神实质相同
  • (二) 根本目的相同
  • (三) 基本实现方式和路径相同
  • (四) 基本规律相同
  • 二、两种理论模式的区别
  • (一) 所处时代主题不同
  • (二) 基本内涵不同
  • (三) 主要任务不同
  • (四) 主要内容不同
  • (五) 具体实现方法不同
  • (六) 基本特色不同
  • (七) 所属思想体系不同
  • 三、两种理论模式既一脉相承又不可混淆
  • (一) 两种理论模式需要回答不同的基本问题
  • (二) 两种理论模式对革命的理解不尽相同
  • (三) 混淆两种理论模式曾在实践上造成很大危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主政治理论初现两种发展状态(1949-1956)
  •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
  • 二、指导思想发生重要变化
  • 三、革命型理论模式继续发展和完善
  • (一)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和批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二) 民主政治建设服务于工作大局
  • (三) 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四) 明确人民和敌人的界限
  • (五) 探索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
  • 四、建设型理论基本思路的产生
  • (一) 确立和发展基本制度
  • (二) 法制建设的起步
  • 五、历史的反思
  • (一) 两种理论发展状态承担不同的历史任务
  • (二) 两种理论发展状态高度统一
  • (三) 民主政治理论需要破旧立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主政治理论继续出现两种发展状态(1956-1966)
  •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 二、指导思想发生混乱
  • 三、探索建设型理论的思想结晶
  • (一) 开始独立发展本国的民主政治
  • (二) 再次分析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三) 探索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四) 尝试拓展人民的范围
  • (五) 探索社会主义时期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
  • 四、继续大范围运用革命型理论模式
  • (一) 中苏大论战的重大影响
  • (二) 继续突出民主政治的工具属性
  • (三) 坚持革命年代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四) 错误界定人民的范围
  • (五) 错误探索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
  • 五、历史的反思
  • (一) 徘徊在两种理论发展状态的基本特点
  • (二) 徘徊在两种理论发展状态的具体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主政治理论两种发展状态的错误统一(1966-1976)
  • 一、开展建设的极端紧迫性
  • 二、指导思想的错误统一
  • 三、革命型理论模式畸形发展
  • (一) 中苏两党的严重冲突
  • (二) 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大批判”
  • (三) 无限放大民主政治的工具属性
  • (四) 扭曲地强调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五) 片面强调民主政治对经济社会建设的推动
  • (六) 从严重混淆敌我到敌我不分——错误界定人民范围的惨痛教训
  • (七) 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方式受到严重破坏
  • 四、建设型理论艰难延续
  • (一) 约束革命型理论模式的应用
  • (二) 保留建设型理论一些基本内容
  • 五、历史的反思
  • (一) “文革”时期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基本特点
  • (二) 理论发展出现严重错误的具体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民主政治理论两种发展状态的正确统一与基本形成建设型民主政治理论模式(1976-2002)
  • 一、紧扣时代脉搏
  • 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 三、基本形成建设型理论模式(1976-1992)
  • (一) 坚持民主政治目的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 (二) 独立发展本国的民主政治
  • (三) 坚持正确方向
  • (四) 基本确定社会主义时期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五) 大范围拓展人民的范围
  • (六) 改革和探索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
  • (七) 民主政治建设战略——实现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四、进一步发展建设型理论模式(1992-2002)
  • (一)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二)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三)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四) 认真反省苏联解体深刻教训
  • (五) 明确提出发展民主政治的最根本要求
  • (六) 探索人民范围的新拓展
  • (七) 继续创新人民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主要方式
  • (八) 致力于建设国际政治新秩序
  • 五、历史的反思
  • (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基本特点
  • (二) 理论正确发展的具体原因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历程(1949-200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