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砜及其共混膜的成形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聚醚砜及其共混膜的成形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对聚醚砜(PES)制膜体系的相分离行为和对PES/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流变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PES为主要膜材料制备了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并通过共混,制备了酚酞基聚醚砜(PES—C)/PES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提出了PES/PES-C共混膜表层成孔机理。一、研究了聚醚砜/溶剂/非溶剂体系相分离行为结合线性浊点关系(LCP关系),根据浊点测定实验,通过三元相图研究了PES制膜体系的相分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LCP关系可以用于描述PES/DMAc/水和PES/DMAc/1,2丙二醇三元体系在相分离时的浊点组成,并可以依据LCP关系外推计算二个体系的双节线;对于PES/(DMAc+1,2丙二醇)/水四元体系,发现水和1,2丙二醇作为一个组分处理时,体系仍然符合LCP关系;水和1,2丙二醇对PES/DMAc溶液在浊点组成上具有加和性,可以通过PES/DMAc/水及PES/DMAc/1,2丙二醇体系的LCP关系计算PES/(DMAc+1,2丙二醇)/水体系的浊点组成;根据由LCP关系计算得到的PES/DMAc/(水+DMAc)和PES/DMAc/(1,2丙二醇+DMAc)体系的双节线发现,当凝固浴中DMAc加入量在50%以上时,体系的双节线偏离DMAc/PES轴的速度明显加快;随着非溶剂凝固能力的下降,加入DMAc对体系双节线在相图中位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二、研究了PES/DMAc溶液的流变性能在所研究溶液的浓度范围内(18%~28%),PES溶液属于切力变稀流体,随着PES浓度的增加,非牛顿指数降低,零切粘度上升。给出了零切粘度与浓度的关系式。讨论了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20℃~100℃),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非牛顿指数上升,零切粘度降低。由零切粘度与铸膜液温度之间的关系,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了溶液的粘流活化能。三、研究了PES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的成形、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关系以PES为主要材料,以1,2丙二醇为制膜液的低分子添加剂,聚乙二醇为制膜液的大分子添加剂,制备平板膜以研究制膜液浓度、添加剂、预蒸发时间、凝固浴组成等制膜工艺条件对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纺制中空纤维膜以研究内凝固浴组成、内凝固浴压力和外凝固浴中溶剂浓度等制膜条件对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铸膜液浓度的上升,PES平板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而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则上升。随着低分子添加剂1,2-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PES平板膜的水通量和平均孔径呈上升趋势;而孔隙率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1,2-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膜对的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先上升,然后再下降。大分子添加剂PEG作为致孔剂可以改变膜孔的大小、数量,进而改变膜的性能。随着PEG添加量的上升,PES平板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均呈上升趋势。截留率则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当PEG添加量较多(>3%)时,截留率随PEG添加量增加而下降。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PES平板膜的水通量略有上升,孔隙率变化不明显,平均孔径略有增加。截留率先是略有降低而后呈升高的趋势。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PES平板膜的水通量、平均孔径和孔隙率都呈上升的趋势,截留率下降。随凝固浴中DMAc含量的增加,PES平板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下降,截留率上升。随着内凝固浴压力的提高,PES中空纤维膜的内、外径增加,壁厚减小,水通量、膜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增大,中空纤维膜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着外凝固浴浓度的增大,纤维的内外径和厚度基本不变,而PES中空纤维膜的外径与内径之比也没有规律性的变化;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先下降后增大,在外凝固浴浓度为20%出现一个最小值,截留率则先增大后下降,在外凝固浴浓度为20%出现一个最大值。四、研究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相容性及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采用稀溶液粘度法和相差显微镜等手段探讨了聚醚砜(PES)与酚酞基聚醚砜(PES-C)的相容性,讨论了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共混浓溶液的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PES/PES-C是一个在任意配比下都具有动力学稳定性的体系,在其共混比为1左右时,PES/PES-C体系又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在共混比为1左右时,PES/PES-C体系既可以获得澄清透明的铸膜液又能在成膜过程中产生相分离。共混溶液的非牛顿指数均小于1,并随着PES与PES-C比例的变化而变化。随着PES与PES-C比例的接近,两者相容性的变化导致非牛顿指数不断增加,在PES/PES-C=1:1时出现了最大值。共混溶液的零切粘度随PES—C含量的增加,溶液的零切粘度逐渐增大。在共混比例为1:1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非牛顿指数逐渐减小,更加偏离牛顿流体。在共混比例为1:1时,共混溶液的零切粘度与总固浓度之间具有较高的浓度依赖性。共混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并逐渐趋近于1。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了共混比为1:1时,不同浓度的粘流活化能,由结果可知随溶液浓度的增加,Eη的值增加,且共混比为1:1共混溶液粘流活化能的值介于PES溶液和PES-C溶液的粘流活化能值之间。五、研究了PES/PES-C共混膜成形、结构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将PES与PES-C共混制备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研究了PES与PES-C的共混比及其它因素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PES/PES-C共混膜表层成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组分聚合物膜的规律相似,随着铸膜液中聚合物总浓度的上升,PES/PES-C共混膜的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下降的趋势;而膜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无论平板膜还是中空纤维膜,即随着铸膜液中PES与PES-C共混比接近于1,膜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截流率下降。随着铸膜液温度的上升,水通量、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膜对牛血清白蛋白截流率逐渐上升。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了PES/PES-C共混膜表层成孔机理,可应用此膜表层孔的形成机理,共混时选择不同比例的PES/PES-C及不同的铸膜液温度,以此调节相容性,控制膜的孔径和孔隙率,制备不同性能和用途的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膜
  • 1.1.1 膜分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概况
  • 1.1.2 膜分离过程的优点
  • 1.1.3 膜的结构及膜组件
  • 1.2 膜的制作与形成机理
  • 1.2.1 相转化制膜方法
  • 1.2.2 相转化制膜方法形成机理
  • 1.2.3 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 1.3 聚醚砜膜
  • 1.3.1 聚醚砜及其性能简介
  • 1.3.2 聚醚砜膜的研究概况
  • 1.4 膜的共混改性和聚砜类共混膜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聚醚砜/溶剂/非溶剂体系相分离行为研究
  • 2.1 聚合物膜的制备及相转化法
  • 2.1.1 双节线的计算
  • 2.1.2 双节线的经验公式
  • 2.2 本章的研究内容
  •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3.1 实验材料
  • 2.3.2 浊点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PES/DMAC/非溶剂体系的相分离行为
  • 2.4.2 PES/DMAC/非溶剂体系的双节线的计算
  • 2.4.3 PES/DMAc/(DMAc+非溶剂)体系的双节线的计算
  • 2.4.4 PES/(DMAc+1,2丙二醇)/水体系的相分离行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PES/DMAC溶液流变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铸膜液浓度对流变性的影响
  • 3.3.2 铸膜液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制膜工艺对PFS平板膜结构和性能的影晌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和试剂
  • 4.2.2 测试仪器
  • 4.2.3 膜的制备
  • 4.2.4 膜性能测试
  • 4.2.5 膜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
  • 4.2.6 膜的形态结构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铸膜液的组成对PES平板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4.3.2 预蒸发时间对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4.3.3 凝固浴对PES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4.3.4 凝固浴对PES中空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相容性及流变行为研究
  • 5.1 引言
  • 5.1.1 共混聚合物
  • 5.1.2 相容性概念及其分类
  • 5.1.3 聚合物相容性理论预测
  • 5.1.4 稀溶液粘度法理论基础
  • 5.1.5 聚合物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酚酞基聚醚砜溶解度参数的测定
  • 5.2.3 相分离观察
  • 5.2.4 流变性能的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PES/PES-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 5.3.2 聚醚砜/酚酞基聚醚砜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PES/PES-C共混膜的研制及其结构和性能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材料
  • 6.2.2 测试仪器
  • 6.2.3 膜的制备
  • 6.2.4 测试方法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总固含量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6.3.2 共混比对膜性能的影响
  • 6.3.3 铸膜液温度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 6.3.4 PES/PES-C共混膜表层成孔机理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共混膜的制备[J]. 包装工程 2020(13)
    • [2].甘油/聚乙二醇复配增塑改性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研究[J]. 武夷学院学报 2017(06)
    • [3].纤维素/壳聚糖共混膜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1)
    • [4].PVC/PES-g-PEGMA共混膜的制备及其耐污染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5)
    • [5].包膜肥料用魔芋飞粉共混膜的性能和结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2)
    • [6].凝固浴中乙醇用量对海藻酸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印染助剂 2017(03)
    • [7].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J]. 包装工程 2016(07)
    • [8].季铵化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的制备与抗菌性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9].聚乳酸/海藻酸钠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03)
    • [10].离子液体中丝素/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表征[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06)
    • [11].聚乙烯醇/羧甲基壳聚糖共混膜的结构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09(06)
    • [12].可降解共混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2)
    • [13].果胶/黄原胶共混膜的制备工艺优化与表征[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6)
    • [14].离子液体法制备再生纤维素/角蛋白共混膜的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5].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壳聚糖/TiO_2共混膜制备工艺[J]. 包装工程 2013(09)
    • [16].乙二醇/丝素蛋白共混膜的研究[J]. 丝绸 2013(09)
    • [17].聚乳酸/聚乙烯醇共混膜的亲水性与降解性能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8(01)
    • [18].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共混膜热力学性能[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S1)
    • [19].海藻酸/羧甲基纤维素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 化学世界 2011(11)
    • [20].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基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功能材料 2010(09)
    • [21].改性纤维素和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09(06)
    • [22].肝素化丝素/聚氨酯共混膜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07)
    • [23].防粘连壳聚糖衍生物共混膜的生物学性质研究[J]. 功能材料 2008(04)
    • [24].醋酸纤维素-壳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10)
    • [25].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表征[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8(06)
    • [26].基于废弃羊毛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J]. 印染 2018(05)
    • [27].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可食性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包装工程 2012(21)
    • [28].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用于草莓保鲜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1(11)
    • [29].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 膜科学与技术 2013(04)
    • [30].超细羽绒粉体/天然橡胶共混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聚醚砜及其共混膜的成形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