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与Ⅱ型糖尿病相互影响的临床探讨

牙周炎与Ⅱ型糖尿病相互影响的临床探讨

黄轶红1郭建学2

(1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梅州514299)

(2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广东梅州514299)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周炎与II型糖尿病患者的相互影响。方法以2009年7月~2012年1月糖尿病并牙周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治疗糖尿病,不给予牙周炎治疗;实验组同时治疗牙周炎和糖尿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炎与糖尿病有彼此促进的作用,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需要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牙周炎糖尿病II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37-02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1]。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一种疾病,主要为牙周炎,在人群发病率可以高达70%以上[2]。关于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已经受到临床重视。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分析牙周炎与II型糖尿病患者的相互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9年7月~2012年1月糖尿病并牙周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符合WHO1999年指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近1年内未进行牙周治疗,近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牙齿数在15个以上,无其他全身疾病,无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37岁,平均为(55.85±7.84)岁;糖尿病病程在2~12年,平均为(7.85±1.26)年。实验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36岁,平均为(55.17±7.92)岁;糖尿病病程在2~13年,平均为(7.66±1.2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糖尿病的相关治疗,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针对性给予降糖药物或调解以往降糖药物的使用。并指导患者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

实验组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齿龈清洁,齿龈刮治,平整根面,并给予抗生素替硝唑口服。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尿病指标和牙周指标。糖尿病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牙周指标包括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

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牙周探针对每颗牙的牙龈下缘1mm处进行探查,观察是否有出血,根据出血程度进行0~5分打分,得分越高表示出血越多。龈沟液量使用无菌滤纸方法采集并称重,将滤纸插入到牙袋内0.5~1.0mm,遇到阻力后停止,留置30s,取出[3]。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指标和牙周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量、龈沟出血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总胆固醇比较

3讨论

大量研究发现,牙周炎与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时,患者体内慢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胰岛素受体数目逐渐减少,患者活动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后,会导致高脂血症发生,使免疫细胞发生一定改变,进而降低了组织的修复能力,促进牙周的慢性感染。

糖尿病对牙周炎的影响主要为:首先,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出现微循环障碍,正常血流受到影响,导致血小板粘附,红细胞的脆性增加,组织长期缺氧,血管内皮损伤,使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其次,糖尿病微血管改变导致组织的局部功血不足,牙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第三,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缺陷[4],杀菌能力降低,抗感染能力降低;第四,糖尿病患者有胶原代谢障碍,抑制了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此外,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积累还会影响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

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包括:首先,牙周炎的感染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及代谢能力受到影响,使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其次,牙周感染会降低骨骼肌葡萄糖的摄入,导致血糖控制困难。此外,牙周疾病发生的炎症介导,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胰岛素活性[5]。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给予了糖尿病的针对性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牙周指数有效改善;而实验组患者在给予糖尿病与牙周炎的联合治疗后,患者的各个指标控制更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牙周炎与糖尿病有彼此促进的作用,对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患者,需要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彩云,孙剑,孟杨等.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相关性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的Meta分析[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9(2):163-167.

[2]李峥,朱凌,沙月琴等.牙周健康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4):379-383.

[3]危晶晶,常春荣,潘亚萍等.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代谢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2):70-74

[4]马丽,潘亚萍,张建全等.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37-341.

[5]张帆,徐国超,黄萍等.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易感性相关研究靠[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25(6):889-892.

标签:;  ;  ;  

牙周炎与Ⅱ型糖尿病相互影响的临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