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区域之间相互依赖、关联互动的关系将进一步加深,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此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理解以及重新定义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实践经验,主要探讨了这样两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协调?”和“如何进行协调?”,其目的是为今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政策提供参考。笔者首先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分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的结论,进而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立足福建省的实际条件,借鉴相关的理论方法,为促进福建省的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从区域协调和部门协调两个方面提出福建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资源保障确保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中文文摘第1章 绪论1.1 研究范围1.2 问题的提出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 研究方法1.4.1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4.2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4.3 一般分析和个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4.4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5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2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基础2.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1.1 均衡发展理论及评析2.1.2 非均衡发展理论及评析2.2 区域经济协调理论的发展2.2.1 区域经济协调理论的产生2.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内容2.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2.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理论2.3.1 区际联系的理论2.3.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2.3.3 区域人—地关系理论2.3.4 区域循环经济理论第3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分析3.1 质的规定性—福建省区际经济关系协调状况分析3.1.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程度分析3.1.2 原因分析3.2 质的规定性——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协调状况分析3.2.1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3.2.2 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协调现状3.3 量的规定性——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测定3.3.1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3.3.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构建3.3.3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第4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础4.1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宏观环境分析4.1.1 改革开放以前4.1.2 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4.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4.2 福建省基础特征分析4.2.1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4.2.2 劳动者素质的差异4.2.3 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4.2.4 历史基础的不同4.2.5 交通条件的差异第5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想5.1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5.1.1 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5.1.2 适时适度倾斜与区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5.1.3 公平竞争与优势互补的原则5.1.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5.2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想5.2.1 区域协调5.2.2 部门协调第6章 福建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6.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1.1 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6.1.2 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6.2 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2.1 配置多元化市场主体6.2.2 健全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6.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4 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垒实区域经济协调基础6.5 加强资源保障,确保能源安全6.6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个人简历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文; 协调度论文; 协调构想论文; 协调措施论文; 福建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