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式微,其显赫地位逐渐被佛、道所取代,学者或溺于文章,或牵于训诂,或惑于异端,“圣人之道不行,圣人之学不传”。面对时代的挑战,宋儒开始了由训诂之学向义理之学的转变,解放思想,倡导价值主体的自我挺立。北宋哲学家程颢“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其仁学思想便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仁”作为儒家探讨的经典主题之一,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程颢正是通过创造性的诠释解读孔孟传统儒学中的仁学思想,赋予其宇宙和道德双重的终极意义,使宇宙本体和儒家伦理道德贯通为一。本文谨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仁与天理通而为一的宇宙本体论和伦理道德本体论二条进路,从宇宙观、心性论、工夫论三方面,探究程颢的仁学思想,以期有益于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探讨。论文共分五个部分。本文的引言部分,除作必要的文献综述之外,首先简要叙述了二程为人为学思想之不同,以及对程颢仁学思想单独探究的原因和意义,进而由程颢的生平和学行入手,阐述其所面临的时代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指出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十国的战乱不止,造成了社会的长期动乱和分裂,致使伦常破坏,道德沦丧,精神迷失。与此同时,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家的挑战。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重整社会道德风气,重塑儒学一尊之地位,重现圣人之道圣人之学在学术、人生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影响和范导作用,程颢以行圣人之道、传圣人之学为己任,继承孔孟之仁学,将宇宙社会个体人生纳入到仁学的体系中来,使仁学思想实现了整体内在境界上的深化,具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完成了伦理型仁学向哲学型仁学的转化。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程颢的整体宇宙观及其总体宇宙的仁的底蕴。作者认为程颢深契于《易》与易学中生生日新的宇宙图景,对《周易》和易学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和发挥,在其哲学体系中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生机、洋溢盎然生意的整体宇宙图景,此整体宇宙是以天理为终极根基根据的,天理是一终极的令万物生生之理,是“绝对仁善之体”,由此天理与仁通而为一。本文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程颢的心性论。通而为一的天理与仁不仅是宇宙之本体,也是社会伦理和个体人生价值的道德根源,天理与仁下贯至人,人在个体所成的过程中已然的禀受之而有了性,性因气禀而有善恶之显。程颢以“天命之谓性”阐释“生之谓性”,并论述了性气关系、性之善恶问题。文章进而指出,明道发挥了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性命之学,认为“心具天德”、“只心便是天”,人人生而具有仁心,因此,这就需要人基于天理仁体的价值根基,自觉仁心仁性,明确人生的应然追求,做一番识仁和定性的修养工夫。本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仁的人生应然价值追求方面的意涵。充满无限生机、洋溢盎然生意的整体宇宙是人的整个生活世界,是人存在、活动、展现的终极场所,本天理以立人道,基于对人道德生命的终极关切,程颢的宇宙论、心性论最终要落实到人的人生应然追求上。在程颢看来,人应该明觉仁与天理通而为一的价值根基,做一番识仁与定性的修养工夫,以完全地畅然展现、实现个我生命,成就“浑然与物同体”的宇宙式的大我,继而使个体生命呈现出“与物同、与人同、与无限同”的乐的气象,达至“浑然与物同体”的天地境界。本文的结语部分总结了程颢的仁学思想,阐述了程颢对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儒学的复兴和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作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和理学思想体系的奠基者,程颢的仁学思想不仅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对儒学的复兴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是应时代的需要而发展的,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程颢的仁学思想对于后世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心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启发意义。其所透显出与儒家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契合一致的强烈人文主义精神,迄今仍颇富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程颢的伦理政治志向、淑世及实践[J]. 现代哲学 2020(01)
- [2].自然与道德——程颢对“天理”古义的扬弃与阐发[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3].论程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三个向度[J]. 怀化学院学报 2017(02)
- [4].程颢:理学家的另一面[J]. 师道 2016(10)
- [5].程颢“万物一体”论的当代价值[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6].中外教育家评价(连载) 16.程颢 程颐[J]. 成才之路 2013(16)
- [7].程颢 天理万物,经以载道[J]. 中华儿女 2015(15)
- [8].理学家程颢,小官当得很自在[J]. 环球人物 2013(09)
- [9].定性识仁——程颢修养工夫之微探[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10].程颢自然审美体验的生成及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2)
- [11].程颢仁说思想研究[J]. 中国哲学史 2014(01)
- [12].程颢“生之谓性”道德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 中国文化论衡 2019(02)
- [13].真假父亲[J]. 数学大王(趣味逻辑) 2020(05)
- [14].心中无妓[J]. 杂文选刊(中旬版) 2008(08)
- [15].道、理、器的形上形下之辨——谈程颢哲学[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12)
- [16].程颢对儒家境界论的提升及其意义[J]. 华夏文化 2020(03)
- [17].程颢的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广西社会科学 2019(03)
- [18].程颢易学“生生”之道的哲学意蕴[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9].程颢“天理”的心性本体义涵辨析[J]. 齐鲁文化研究 2008(00)
- [20].“观天地生物气象”——程颢《秋日偶成》鉴赏[J]. 名作欣赏 2016(20)
- [21].自然之性和仁义之性——程颢人性论的两重性[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9(03)
- [22].北宋“明道先生”程颢的教化观考证[J]. 兰台世界 2014(30)
- [23].论程颢哲学的形而上学定位[J].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6)
- [24].程颢:“识仁”感通百姓心[J]. 中国纪检监察 2016(18)
- [25].论程颢对王安石变法的立场[J]. 华夏文化 2018(04)
- [26].程颢、程颐与宋明理学[J]. 文史知识 2016(03)
- [27].程门立雪[J]. 中学生 2016(06)
- [28].论程颢的诗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1)
- [29].论程颢诗的“吟风弄月”[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7(06)
- [30].性之可说与不可说——程颢人性学说探微[J]. 理论界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