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汁论文-李楠楠,贾蒙,马亚琴

柑橘汁论文-李楠楠,贾蒙,马亚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柑橘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橙汁,热杀菌,非热杀菌,营养品质

柑橘汁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楠,贾蒙,马亚琴[1](2019)在《杀菌方式对柑橘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杀菌是目前柑橘汁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有效杀菌方式,但是热杀菌会导致柑橘汁营养品质下降和理化成分的改变。非热加工技术因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色、香、味等特性,已成为柑橘汁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应用于柑橘汁杀菌的主流非热加工技术(如超高压杀菌、超声波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等)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非热杀菌技术应用于柑橘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8期)

周琦,谈安群,易鑫,李贵节,程玉娇[2](2019)在《基于柑橘汁多甲氧基黄酮特征成分鉴别橙汁中宽皮桔汁》一文中研究指出榨取甜橙和宽皮柑橘各20多个品种的果汁,离心后所得上清液和果肉沉淀分别采用C18固相萃取和乙腈提取其中的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ed,PMFs),合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串联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fluorescence detection,HPLC-DAD-FLD)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以8种PMFs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两类果汁的鉴别模型,开发了一种经济便利的鉴别甜橙汁中是否过量掺入宽皮柑橘汁的方法。该模型对橙汁(长叶香橙汁)中掺入的宽皮柑橘汁(椪柑汁)的最低检出体积分数为10%。该方法达到国际通行标准中对橙汁中其他柑橘果汁最大添加量的检出要求,对鉴别甜橙汁纯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7期)

施要强[3](2018)在《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ABA处理前后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莽山野柑(Citrus nobilis Lauriro)果实表皮层覆盖“果霜”并具有怡人的芳香气味,是原产我国独特的柑橘种质资源,其特殊香气可经授粉传导至华农红柚(C.maxima cv.Huanong red pummelo)等商业品种的汁胞中,是柑橘果实香味品质改良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分析了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油胞层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变化,并利用100μmol/L的脱落酸(ABA)对华农红柚、国庆一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cv.Guoqing No.1)等六种柑橘汁胞进行处理,研究其对于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莽山野柑果皮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有随着果实不断膨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到转色期逐渐降低,但又于完熟时升高;莽山野柑中含量最高的叁种物质为单萜烯,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85%。单萜类在果实膨大期之前呈上升趋势,在果实成熟期逐渐降低;而倍半萜类物质在果实膨大前期含量逐渐降低,随着果实进入成熟期则逐渐升高。2.在2017年授与未授莽山野柑花粉的华农红柚汁胞和种子中发现,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和ABA在种子和汁胞中都没有差异;授粉种子中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显着低于开放授粉种子,而N-(3-吲哚乙酰基)-L-丙氨酸(IAA-Ala)则显着高于后者。因而确定内源激素参与或部分参与了莽山野柑花粉直感效应的产生。相对应地是,转录组分析发现,授莽山野柑花粉的成熟期华农红柚汁胞中ABA信号通路中的PYL(ABA受体可溶性蛋白家族)和AGH(PP2C)(蛋白质磷酸酶2 C)两个关键基因显着上调表达。推测莽山野柑的花粉直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ABA来调控华农红柚汁胞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使华农红柚呈现莽山野柑的特殊香气。3.对6种柑橘汁胞进行100μmol/L的ABA处理,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室温培养10d后进行挥发性物质检测。结果显示ABA处理对于华农红柚、国庆一号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C.sinensis cv.Newhall navel orange)和无籽管溪蜜柚(Citrus maxima cv.Seedless guanximiyou)的单萜和倍半萜物质代谢有显着影响。在华农红柚汁胞中,ABA对于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倍半萜烯,如δ-榄香烯、β-荜澄茄油烯、β-榄香烯、β-衣兰烯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榄香烯异构体和石竹烯显着降低;纽荷尔脐橙汁胞中倍半萜烯β-可巴烯和倍半萜醇表荜澄茄醇在ABA处理后显着降至低于检测限,表明ABA对于倍半萜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ABA处理使国庆一号温州蜜柑汁胞生成多种对照中未检测到的物质,如β-月桂烯、γ-萜品烯、吉马烯D、(2Z,5Z)-2,5-十五碳二烯-1-醇;而单萜d-柠檬烯(1386.8 ng/g)及倍半萜β-榄香烯含量(15.7ng/g)提升10倍以上。ABA处理同样使得无籽管溪蜜柚的β-月桂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显着低于对照。以上数据表明外源ABA处理不能显着改变柑橘汁胞中芳樟醇氧化物的含量,ABA并非莽山野柑花粉直感效应的直接原因;ABA处理确实可以引起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对果实香气品质调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于奉生,孙志高,方明,张群琳,李甜[4](2019)在《杀菌对柑橘汁中类胡萝卜素及色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个柑橘品种为原料,手动榨汁后分别进行巴氏杀菌和超声杀菌处理,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采用色差仪测定色泽,并计算果汁中维生素A(vitamin A,V_A)、β-隐黄素酯的含量,以及各种类胡萝卜素与色泽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杀菌比巴氏杀菌能更显着地提高果汁中类胡萝卜素、 V_A和β-隐黄素酯的含量;两种杀菌方式处理后,柑橘汁色泽参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即亮度值(L~*)、黄蓝值(b~*)和饱和度(C~*)升高,而红绿值(a~*)和橙汁指数(OJ)下降;此外,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素与各个色泽参数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7期)

宋继田,阚红,王文超,孙美晓[5](2017)在《浦江不知火(柑橘)汁维生素C含量和芳香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定浦江不知火(柑橘)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和芳香成分,为此类柑橘的生产、加工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果汁维生素C含量和芳香成分进行检测。实验部分实验材料的选定。选用浦江不知火通过挑选→剥皮→榨汁→果汁原汁。实验仪器。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VARIAN 4000MS/GCMS-QP2010 Ultra气质联(本文来源于《食品界》期刊2017年09期)

刘颖沙,李建科,张琳,刘美慧,宋兵兵[6](2017)在《柑橘汁中嗜酸耐热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单宁酸对其抑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化的凯氏培养基对柑橘中的嗜酸耐热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并与标准菌株进行对比,再用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对柑橘中的嗜酸耐热菌进行抑菌试验,确定最低的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两株可疑菌可在25~55℃温度范围以及2.4~6.0的p H值范围,符合嗜酸耐热菌的特点。与标准菌株在菌落形态、显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等方面进行比较表明,2株分离菌与标准菌株有明显的相似性。抑菌试验表明,单宁酸对嗜酸耐热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单宁酸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 L,分离菌与标准菌表现高度相似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徐辉艳[7](2017)在《胡萝卜柑橘汁复合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胡萝卜、柑橘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了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胡萝卜汁∶柑橘汁=1.0∶1.0,4%糖浓度和0.005%柠檬酸,可制成风味独特、色泽鲜艳的保健型复合饮料。(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葛娜,彭帮柱,徐晓云,潘思轶[8](2017)在《失活乳酸菌去除柑橘汁中链格孢霉毒素TeA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果实易受链格孢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产生并积累链格孢霉毒素,其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是毒性最强的一种链格孢霉毒素,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细胞毒性,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柑橘汁中TeA含量,本研究利用灭活乳酸菌菌体细胞作为吸附剂,主要研究其吸附去除柑橘汁中TeA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吸附时间、TeA初始质量浓度和pH值对TeA去除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对吸附去除橙汁中TeA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灭活乳酸菌菌粉添加量1.20g/20mL、吸附时间11.43h、TeA初始质量浓度250μg/L、橙汁pH3.15,在此条件下,TeA去除率为86.98%。同时建立了TeA去除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预测效果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14期)

王淼,张晶,贺妍,卢嘉,郭静[9](2016)在《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柑橘汁胞粒化评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加准确、客观、快速地评定柑橘汁胞粒化程度,改变目前主要依靠肉眼感官评级的现状。该文进行了机器打分研究,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相关分析。该研究将低场核磁成像及磁弛豫时间测试结果与柑橘汁胞含水率及汁胞粒化程度的感官分级等指标相对应,应用于柑橘汁胞粒化程度的人工智能鉴定和识别。相关分析、F检验和多重比较等数学分析表明,利用低场核磁横向弛豫时间的响应值可有效反应汁胞粒化程度。横向弛豫时间3个峰的响应值与不同汁胞粒化程度柑橘的感官评价等级及汁胞含水率、果实失重率等存在显着相关(P<0.05)或极显着相关(P<0.01)。经成对t检验分析,基于低场核磁建立的汁胞粒化评级模型与评价员得到感官平均评分的评价结果间没有显着差异(P=0.4982<t=0.7143)。研究结果为柑橘汁胞粒化程度感官分级的理化技术替代研究提供了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李申,马亚琴,韩智,朱攀攀,王珺[10](2015)在《氨基酸在柑橘汁非酶褐变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酶褐变是柑橘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氨基酸作为重要反应物,以多种形式参与果汁褐变。文中就柑橘汁加工和贮藏过程发生的非酶褐变的机理、氨基酸对褐变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柑橘汁褐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5年11期)

柑橘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榨取甜橙和宽皮柑橘各20多个品种的果汁,离心后所得上清液和果肉沉淀分别采用C18固相萃取和乙腈提取其中的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ed,PMFs),合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检测串联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fluorescence detection,HPLC-DAD-FLD)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以8种PMFs为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两类果汁的鉴别模型,开发了一种经济便利的鉴别甜橙汁中是否过量掺入宽皮柑橘汁的方法。该模型对橙汁(长叶香橙汁)中掺入的宽皮柑橘汁(椪柑汁)的最低检出体积分数为10%。该方法达到国际通行标准中对橙汁中其他柑橘果汁最大添加量的检出要求,对鉴别甜橙汁纯度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柑橘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楠楠,贾蒙,马亚琴.杀菌方式对柑橘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9

[2].周琦,谈安群,易鑫,李贵节,程玉娇.基于柑橘汁多甲氧基黄酮特征成分鉴别橙汁中宽皮桔汁[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3].施要强.莽山野柑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及ABA处理前后柑橘汁胞中挥发性物质代谢谱的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8

[4].于奉生,孙志高,方明,张群琳,李甜.杀菌对柑橘汁中类胡萝卜素及色泽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宋继田,阚红,王文超,孙美晓.浦江不知火(柑橘)汁维生素C含量和芳香成分分析[J].食品界.2017

[6].刘颖沙,李建科,张琳,刘美慧,宋兵兵.柑橘汁中嗜酸耐热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单宁酸对其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7].徐辉艳.胡萝卜柑橘汁复合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

[8].葛娜,彭帮柱,徐晓云,潘思轶.失活乳酸菌去除柑橘汁中链格孢霉毒素TeA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7

[9].王淼,张晶,贺妍,卢嘉,郭静.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柑橘汁胞粒化评级[J].农业工程学报.2016

[10].李申,马亚琴,韩智,朱攀攀,王珺.氨基酸在柑橘汁非酶褐变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

标签:;  ;  ;  ;  

柑橘汁论文-李楠楠,贾蒙,马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