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激光焊接辅以化学胶Ⅰ期修复放置可降解支架胆总管的可行性,以期发挥二者的优点,以完全无缝线的激光吻合方法减少胆管瘢痕形成,加以化学胶增强激光焊接的强度以减少胆管修复后的并发症。本地杂交犬45 只,雌雄不限,体重10-15kg,随机分为A、B、C 三组,A 组:胆总管横行切开,一期缝合(对照组,以下简称缝合组),n=15;B 组:胆总管横行切开,激光焊接胆管(处理组1,以下简称激光组),n=15;C 组:胆总管横行切开,激光焊接+化学胶(处理组2,以下简称激光+胶组),n=15。每组均在胆总管吻合前置入可降解支架。观察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胆管吻合时间;术后定期测量血清ALT、ALP、GGT;胆管破裂压;胆管吻合口外径的变化;病理学观察;胆管内支架的变化(胆管支架外形、支架材料电镜观察和分子量变化)。结果各组动物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激光组2 只犬死于胆漏,缝合组和激光+胶组动物未出现胆漏。对照组(缝合组)胆管吻合时间(16.6min±2.0min)多于处理组(激光组胆管吻合时间2.8min±0.5min,激光+胶组胆管吻合时间3.4min±0.5min)。血清ALT、ALP、GGT 术后约2 周均出现一过性高峰,4~5 周时恢复正常水平。胆管破裂压测定,术后1 周、4 周、12 周激光组均低于缝合组和激光+胶组;缝合组和激光+胶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缝合组胆管外径术后1 周未出现明显变化,4 周、12 周时的测定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ERCP治疗胆总管异物一例[J]. 新医学 2020(07)
- [2].超声内镜在不明原因胆总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医学 2020(16)
- [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应用胆道镜取石20例治疗体会[J]. 西藏医药 2017(01)
- [4].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研究(附60例报道)[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05)
- [5].ERCP诊治老年胆总管疾病40例回顾分析[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6)
- [6].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9)
- [7].运用胰门板降低技术取出嵌顿于胰腺段胆总管的巨大结石[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6)
- [8].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评价[J]. 人人健康 2020(14)
- [9].腹腔镜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与开腹胆总管切开Ⅰ期缝合效果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12)
- [10].胆总管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11(03)
- [11].ERCP对胆总管疾病的诊疗价值[J]. 河北医学 2011(05)
- [12].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异常的临床处理及疗效分析[J]. 新疆医学 2011(03)
- [13].胆总管自发性穿孔的病因及诊治分析[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01)
- [14].应用“胆总管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3)
- [15].“胆总管窗”的临床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03)
- [16].两种胆总管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 重庆医学 2020(03)
- [17].胆总管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7(01)
- [18].胆总管压力动态监测在个体化夹管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01)
- [19].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碱性磷酸酶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8)
- [20].胆总管中下段管状腺瘤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06)
- [21].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治疗体会[J]. 吉林医学 2012(05)
- [22].胆总管中段下端癌局部切除12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1(07)
- [23].选择性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45例临床分析[J]. 交通医学 2011(04)
- [24].15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的治疗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09)
- [25].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36例临床探讨[J]. 医药论坛杂志 2010(07)
- [26].先天性胆总管闭锁1例[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10)
- [27].胆总管术后大出血2例[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 [28].医源性胆总管远段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12)
- [29].胆总管玻璃样变1例[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12)
- [30].胆总管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