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属纳米粒子因其在催化、光学、微电子学、磁学、光学传感、信息存贮、生物标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倍受关注。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其颗粒大小、形貌、组成和结构紧密相关。Pd作为一种重要的铂族元素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兴趣。Pd被广泛用作催化剂,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与其显著的吸氢能力密切相关。近十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活性,人们致力于单分散的Pd纳米结构的尺寸和形貌控制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等作为稳定剂制备得到了各种不同形貌的Pd纳米颗粒,但是,所得到的Pd纳米颗粒形貌不单一,大小不均匀,为多种形貌的混合物。为此,本文探索单一形貌的Pd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方法。利用微波-多醇法,以H2PdCl4为前驱体,以三缩四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适量KOH存在下,合成得到了正二十面体的钯纳米颗粒,并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前驱体H2PdCl4的浓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二十面体的平均粒径大小。采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PVP两者协同作用,以三缩四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使用微波-多醇法成功地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3.8nm的立方体钯纳米结构。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KBr、KCl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等物质考察CTAB对钯纳米结构的影响,表明Brˉ对立方体钯纳米结构的控制起主要作用。在反应之前CTAB中的Brˉ取代H2PdCl4中的Clˉ离子,不仅改变了反应前驱体的组成,而且改变了氧化还原电极电势,从而改变了还原反应速率。通过改变CTAB的浓度,可以制备出形貌单一的立方体钯纳米颗粒。利用油浴加热法,以H2PdCl4为前体,以三缩四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当只采用PVP作为稳定剂时,合成的钯纳米结构为二十面体;采用CTAB和PVP协同稳定时,得到的钯纳米颗粒主要是立方八面体或棒状纳米结构;对不同形貌的钯纳米颗粒的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不同形貌的Pd纳米颗粒,其晶形均为fcc结构,并且对{111}晶面择优取向的纳米结构最明显的是棒状,其次是立方八面体,最后是二十面体。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纳米材料1.1.1 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1.1.2 纳米材料的结构1.1.3 纳米材料的特性1.1.3.1 量子尺寸效应1.1.3.2 表面效应1.1.3.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1.1.3.4 小尺寸效应1.1.3.5 介电限域效应1.2 纳米粒子的物理与化学特性1.2.1 物理特性1.2.1.1 热学性能1.2.1.2 磁学性能1.2.1.3 光学性质1.2.1.4 纳米粒子悬浮液和动力学性质1.2.1.5 敏感特性1.2.1.6 光催化性能1.2.2 化学特性1.3 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1.3.1 物理方法1.3.1.1 气体蒸发法1.3.1.2 真空冷凝法1.3.1.3 物理粉碎法1.3.1.4 机械球磨法1.3.1.5 溅射法1.3.2 化学方法1.3.2.1 气相反应法1.3.2.2 沉淀法1.3.2.3 水热反应法1.3.2.4 溶胶-凝胶法1.3.2.5 微乳液法1.3.2.6 醇盐分解法1.3.2.7 喷雾热解法1.3.2.8 化学还原法1.3.2.9 其他方法1.4 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1.4.1 光谱技术1.4.1.1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IR)1.4.1.2 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spectrometry,UV-Vis)1.4.2 电镜技术1.4.2.1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1.4.2.2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1.4.3 X 射线方法1.4.3.1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1.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ry,XPS)1.4.4 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NMR)1.5 贵金属纳米颗粒形貌控制合成研究的进展1.6 本论文构想第2章 微波多醇法合成正二十面体钯纳米颗粒2.1 实验部分2.1.1 仪器2.1.2 试剂2.1.3 实验方法2.1.3.1 前体溶液的制备2.1.3.2 二十面体 Pd 纳米颗粒的制备2.1.3.3 TEM 表征2.1.3.4 XRD 表征2.1.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2.1.3.6 SEM 分析2.2 结果与讨论2.2.1 反应过程的紫外-可见(UV-vis)光谱表征2.2.2 TEM 表征2.2.3 SEM 分析2.2.4 钯纳米颗粒的XRD 表征2.2.5 钯纳米颗粒的XPS 表征2.2.6 反应时间对Pd 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2.2.7 稳定剂PVP 用量的影响2PdCl4 摩尔比的影响'>2.2.8 KOH 与H2PdCl4摩尔比的影响2PdCl4 浓度的影响'>2.2.9 H2PdCl4浓度的影响2.3 小结第3章 立方体钯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3.1 实验部分3.1.1 仪器及试剂3.1.1.1 仪器3.1.1.2 试剂3.1.2 实验方法3.1.2.1 前体溶液的配制3.1.2.2 立方体钯纳米结构的制备3.1.2.3 UV-vis 吸收光谱分析3.1.2.4 TEM 表征3.1.2.5 XRD 分析3.2 结果与讨论3.2.1 反应过程的UV-vis 吸收光谱3.2.2 TEM 表征3.2.3 CTAB 浓度对钯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3.2.4 钯纳米颗粒的XRD 表征3.2.5 立方体钯纳米颗粒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3.3 结论第4章 油浴加热法钯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4.1 实验部分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4.1.1.1 仪器4.1.1.2 试剂4.1.2 试验方法4.1.2.1 前体溶液的配制4.1.2.2 钯纳米颗粒的制备4.2 结果与讨论4.2.1 钯纳米颗粒的TEM 表征4.2.2 表面活性剂CTAB 的影响4.2.3 PVP 用量的影响4.2.4 反应温度的影响4.2.5 KOH 的影响4.2.6 不同形貌钯纳米颗粒的XRD 分析4.3 小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纳米颗粒论文; 形貌论文; 三缩四乙二醇论文; 微波论文; 聚乙烯吡咯烷酮论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论文; 二十面体论文; 立方体论文; 立方八面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