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纳米流体论文-谢鸿洲

有机纳米流体论文-谢鸿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纳米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机-有机复合壳层,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热物性,对流换热系数

有机纳米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谢鸿洲[1](2015)在《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壳层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的热物性及传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潜热型蓄冷流体是一种集蓄冷和强化传热为一体的功能流体。传统的有机相变微胶囊蓄冷流体存在流动阻力大、导热系数低等不足。基于无机纳米粒子的高导热性及纳米胶囊相变流体的低流动阻力,研究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壳层的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以聚苯乙烯(PS)和二氧化硅(Si O2)作复合壳层,正十四烷(Tet)作芯材的新型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热物性及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采用细乳液原位聚合法合成了新型PS-Si O2@Tet纳米胶囊相变材料(Nan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NEPCM)及其乳液;探讨了抗冻剂乙二醇质量分数对新型蓄冷流体冰点及稳定性的影响;对复合壳层纳米胶囊的热性能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表征,并测量其相变蓄冷流体的热物性,包括粒径大小及分布、导热系数、表观比热容、粘度和密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PS-Si O2@Tet NEPCM的平均粒径为151.3 nm,相变潜热达83.38 k J·kg-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以质量分数为15%的乙二醇和OP-10/SDS复合乳化剂以及水组成的混合液为基液,当PS-Si O2@Tet NEPCM的质量分数为5%时,新型蓄冷流体的导热性能(5℃时导热系数为0.4035 W·m-1·K-1)和表观比热容(6.79℃时比热容峰值达8.842 J·g-1·℃-1),均高于未用Si O2改性的PS@Tet NEPCM蓄冷流体,且新型蓄冷流体具有较低的粘度(5℃时粘度为2.76 c P)、较高的机械稳定性,适合作为潜热型蓄冷功能流体。在自行建立的新型蓄冷流体传热性能实验台开展了复合壳层NEPCM蓄冷流体的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分析影响其释冷/蓄冷过程强化换热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释冷过程中,质量分数为5%的复合壳层NEPCM流体,其对流换热系数较未用Si O2改性的提高了8%,较基液提高了50%;对应地,在蓄冷过程中,其提高分别为6%和30%。在释冷/蓄冷过程中,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复合壳层NEPCM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但是其强化换热的程度随之降低;随着复合壳层NEPCM质量分数的增加及管外换热介质流量的增大,新型蓄冷流体强化换热的效果均有所增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0)

钟勋,俞小莉,吴俊[2](2009)在《氧化铝有机纳米流体的流动传热基础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To enhance heat exchang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a nanofluid with alumina nano-particles suspended in propylene glycol and water(base liquid)was prepared.The boiling point,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and viscosity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by ebulliometer,transient hot-wire method,comparison method and rotation viscometer.The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flow resistance of 1%—5%(vol)nanofluids were measured in the plate-pin oil cooler tes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particl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of base liquid.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and fluid temperatur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rmal properties of nanofluids.The boiling point of nanofluids was over 120℃,a little lower than that of base liquid.Adding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would decrease specific heat but increase thermal conductivity,viscosity and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In Test 2,the mean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of 5%(vol)nanofluid in the plate-pin oil cooler was 124.56% higher than that of base liquid,while the flow resistance rose moderately.(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于伟[3](2007)在《萃取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有机流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溶剂萃取还原法制备了在有机相中稳定的纳米银流体。萃取剂Cyanex 302可实现在硝酸浓度小于4 mol/L条件下对银的萃取。通过对有机相中银离子的还原,得到了在汽油中稳定的纳米银流体,汽油挥发后可得到Cyanex 302修饰的纳米银粒子。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0 nm左右,分布较为均匀。红外光谱结果表明Cyanex 302与银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化学键作用,这使得银粒子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分散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07年S1期)

张绍玲[4](2005)在《单硫代膦酸萃取剂Cyanex 302在制备纳米材料与有机流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本课题组对萃取剂界面性质长期深入地的研究背景,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了酸性萃取剂Cyanex 302(二(2,4,4-叁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在制备有机纳米流体和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本文首先采用萃取沉淀法,在汽油中直接制备了稳定的含高浓度纳米Bi_2S_3的有机流体:用Cyanex 302先将Bi~(3+)萃入有机相,然后向其中通入H_2S气体,直接在汽油中制备了稳定的含Bi_2S_3的纳米有机流体。并对Bi_2S_3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定量分析了在有机溶剂中的负载量。同时也在醇水介质中制备了Cyanex302修饰Bi_2S_3纳米粒子,然后再将其重新分散于汽油等有机溶剂中,两步法制备了Bi_2S_3纳米流体.分析结果表明萃取剂与Bi_2S_3纳米粒子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起到表面修饰作用,防止了团聚,增大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负载量。萃取沉淀法制备的纳米Bi_2S_3粒子粒径更小,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更均匀,其负载量达到19.27g·L(-1),明显高于后者。该法简化了纳米流体的制备过程,大大提高了纳米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为纳米流体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其次是先用Cyanex 302萃取Bi~(3+)或Mo(Ⅵ),然后将萃取负载有机相直接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了Bi_2S_3纳米棒和均匀分散的微米级MoS_2小球。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所制备材料形貌的影响。X射线衍射图表明MoS_2小球为2H型晶相。已知MoS_2有四种结晶形态,即3H、2H、2H_2、2T型,其中只有2H型的结晶才被应用于润滑领域,因此它在润滑摩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MoS_2和Cyanex 302-Mo(Ⅵ)配合物分别添加到液体石蜡中进行摩擦学行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负载MoS_2和Cyanex 302-Mo(Ⅵ)配合物的液体石蜡均能较大程度地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明显改善液体石蜡的承载能力,是一种比较好的减摩抗磨材料。 最后,利用Cyanex 302-正己烷-NaOH类叁元相图中的液晶区作为模板,成功制备了片状半导体纳米材料CdSe、PbSe和铁氧化合物。液晶模板的水层是微反应器,限制了纳米晶的生长,得到的纳米晶的形貌复制了液晶的层状结构。(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5-04-20)

石华强[5](2005)在《萃取法制备有机纳米流体及萃取溶剂热合成纳米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研究了利用萃取体系直接在油相中制备高负载Ag、Ag_2S、PbS纳米有机流体及萃取溶剂热合成CdS纳米线、Bi_2S_3纳米棒和MoS_2微球。 分别用溶剂萃取还原法、萃取沉淀法制备了含萃取剂Cyanex 301(二(2,4,4-叁甲基戊基)双硫代膦酸)修饰的Ag、Ag_2S、PbS纳米流体。首先将金属Ag~+、Pb~_(2+)用萃取剂Cyanex 301转移到有机相,然后直接在有机相中与还原剂NaBH_4或者沉淀剂H_2S反应,得到了含纳米Ag、Ag_2S、PbS粒子的有机流体。Ag、Ag_2S与PbS在汽油中的最大负载量分别为:0.10mol/L、0.17mol/L和0.10mol/L。由于粒子在溶剂中有较好的分散稳定性能,无法用离心方法直接得到粒子,故首先将其溶剂挥发掉,再用极性溶剂丙酮、乙醇洗涤,最后在70℃真空干燥8h才能得到较少量的Ag、Ag_2S、PbS纳米粒子。用XRD、IR、TEM、UV-Vis和TG等仪器表征其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由于表面吸附了萃取剂Cyanex 301,有效阻止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将得到的叁种粒子重新分散到其它有机溶剂中,测定了最大负载量,并与醇水介质中共沉淀法制备的Cyanex 301修饰的Ag_2S、PbS粒子在相同溶剂中重新分散得到的纳米流体进行了负载量的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负载量都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减少,但萃取沉淀法制备的纳米流体的负载量都比醇水介质共沉淀法得到的负载量大。萃取还原、萃取沉淀法避免了传统制备有机纳米流体中“制备-改性-添加”叁步法中可能会出现的团聚,工艺简单,为工业上实现生产含表面修饰的纳米粒子的有机流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用萃取溶剂热法将萃取有机相直接进行溶剂热反应制备了CdS纳米线、Bi_2S_3棒和MoS_2微球,萃取剂Cyanex 301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既作萃取剂,又对产物具有一定的表面修饰作用,而且在制备过程中萃取剂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还原作用并分解产生硫源。将得到的粒径1-3μm、球形MoS_2分散到基础油中,用四球法进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蜡油中添加钼配合物或MoS_2后具有一定的抗磨减摩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05-04-20)

于伟,傅洵[6](2004)在《含纳米银有机流体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萃取法将银离子转移到有机相并直接还原,制备了稳定的含纳米银有机流体;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有机流体中的纳米银微粒;采用MMW-1型立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含纳米银液体石蜡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萃取剂对纳米银微粒具有良好的表面修饰作用;纳米银微粒可以有效地改善液体石蜡的减摩抗磨性能;纳米银质量分数为0.1%的液体石蜡的减摩性能最佳;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可望用于含纳米微粒的有机流体和润滑油的规模化制备.(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石华强,张绍玲,蔺玉胜,傅洵,胡正水[7](2004)在《含纳米硫化铅有机流体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萃取沉淀法直接在非极性溶剂中一步合成了含二烷基二硫代膦酸萃取剂Cyanex301(二(2,4,4-叁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修饰的Pb S钠米微粒的有机流体。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表征了其粒子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b S钠米微粒是由Cyanex301表面修饰层和Pb S钠米微粒所构成,Cyanex301和Pb S微粒之间存在S→Pb S的键合作用,表面修饰层的存在有效地阻止了纳米微粒的团聚。得到的粒子在汽油、苯、氯仿等溶剂中有着良好的分散性,其粒子平均粒径为20nm。同时,用醇/水介质沉淀法制备了Cyanex301修饰的Pb S钠米微粒,将以上两种方法制备的Pb S微粒分散到相同溶剂中,分别比较了粒子在溶剂中的最大负载量。结果显示:萃取沉淀法制备的钠米微粒的负载量普遍比醇/水介质沉淀法高,萃取沉淀法制备的Pb S钠米微粒在汽油中的负载量可达10g/L。Cyanex301在整个过程中既作萃取剂,又作修饰剂。溶剂萃取沉淀法制备含纳米Pb S粒子的有机流体,避免了制备-改性-添加叁步法中可能会出现的团聚,工艺简单,为工业上实现生产高负载量的纳米有机流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4-10-14)

张绍玲,张丽,傅洵,蔺玉胜,胡正水[8](2004)在《用萃取沉淀法制备Bi_2S_3的纳米有机流体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萃取沉淀法在有机相中制备了稳定的Bi_2S_3纳米有机流体。单硫代膦酸萃取剂Cyanex302(二(2,4,4-叁甲基戊基)单硫代膦酸)将Bi~(3+)萃取到有机相中,两相分离后,向有机相中通入H2S,得到饱和负载纳米Bi2S3的有机流体和Bi_2S_3沉淀,此沉淀可重新分散到有机溶剂中。纳米Bi_2S_3粒子的红外谱图证实,Cyanex302与纳米Bi_2S_3粒子之间存在着化学键合,对Bi_2S_3起到了很好的的表面修饰作用,这大大增加了它的油溶性,即增加了在有机溶剂中的负载量。定量分析表明,纳米Bi2S3在汽油中的最大负载量为25.2g/l,且在不同溶剂中的最大负载量不同。对含纳米Bi_2S_3的有机流体多倍稀释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粒子在其中分散较好,平均粒径约20nm。用溶剂萃取沉淀法直接制备负载纳米Bi_2S_3的有机流体,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制备—改性—添加叁步法中可能会出现的团聚,工艺简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4-10-14)

于伟,贺金红[9](2004)在《纳米银有机流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剂萃取法将银离子转移到有机相,并将负载的银离子直接还原,成功制备了稳定的纳米银有机流体,在正己烷中的最大负载量为0.60%(w/w),并用傅立叶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有机流体中的纳米银粒子进行了表征。这种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为工业上大规模制备纳米流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04年04期)

高炜[10](2002)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纳米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锌是少数可以实现量子效应的半导体,与普通氧化锌相比,纳米氧化锌展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无毒和非迁移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本文以廉价无机锌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upercritical Fluid Drying简称SCFD)制备了纳米级ZnO,并采用TEM、XRD等手段对其物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形貌、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锌盐浓度的提高,产物粒径逐渐增大;PH值<8~9时,随着pH增加粒径逐渐变小;pH=8~9时,粒径达到最小,继续增加体系pH值,ZnO粒子迅速将长大;相同的陈化时间,陈化温度越高,ZnO的粒径越大,在相同的温度下,陈化时间越长,粒径越大。研究同时还发现了SCFD可实现干燥、晶化一步完成。与普通干燥相比,SCFD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可控等优点。 本文还对纳米氧化锌的表面化学改性进行了讨论,发现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粒子的分散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对纳米氧化锌与有机物的复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分别采用了超临界溶胀法和原位聚合法将氧化锌与有机/高分子进行了复合。 本文最后还将用此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在紫外光照射下对苯酚的光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粒子催化剂在光催化反应中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2-05-24)

有机纳米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o enhance heat exchang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a nanofluid with alumina nano-particles suspended in propylene glycol and water(base liquid)was prepared.The boiling point,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and viscosity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by ebulliometer,transient hot-wire method,comparison method and rotation viscometer.The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and flow resistance of 1%—5%(vol)nanofluids were measured in the plate-pin oil cooler tes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anoparticl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of base liquid.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and fluid temperatur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rmal properties of nanofluids.The boiling point of nanofluids was over 120℃,a little lower than that of base liquid.Adding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would decrease specific heat but increase thermal conductivity,viscosity and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In Test 2,the mean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 of 5%(vol)nanofluid in the plate-pin oil cooler was 124.56% higher than that of base liquid,while the flow resistance rose moderatel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纳米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谢鸿洲.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壳层纳米胶囊相变蓄冷流体的热物性及传热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

[2].钟勋,俞小莉,吴俊.氧化铝有机纳米流体的流动传热基础特性[J].化工学报.2009

[3].于伟.萃取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有机流体[J].现代化工.2007

[4].张绍玲.单硫代膦酸萃取剂Cyanex302在制备纳米材料与有机流体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5

[5].石华强.萃取法制备有机纳米流体及萃取溶剂热合成纳米材料[D].青岛科技大学.2005

[6].于伟,傅洵.含纳米银有机流体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4

[7].石华强,张绍玲,蔺玉胜,傅洵,胡正水.含纳米硫化铅有机流体的制备与表征[C].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4

[8].张绍玲,张丽,傅洵,蔺玉胜,胡正水.用萃取沉淀法制备Bi_2S_3的纳米有机流体及性质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4

[9].于伟,贺金红.纳米银有机流体的制备[J].应用化工.2004

[10].高炜.超临界流体法制备纳米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2

标签:;  ;  ;  ;  

有机纳米流体论文-谢鸿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