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脏和胆管远期效应的实验研究

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脏和胆管远期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脏和胆管远期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肝胆外科

作者: 李文岗

导师: 黄志强

关键词: 门静脉动脉化,墨汁灌注,三维重建,肝门部胆管癌,肝移植

文献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在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性根治术或在肝移植的临床实践中常面临支配肝脏的血管重建以及保证肝脏有充足血液回流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用动脉化门静脉(PVA)的方法来重建血管通道。此外,随着肝胆外科技术的发展,肝门部胆管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因素,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了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研究的方法、肝外胆管壁组织构筑形态,并在PVA动物模型的基础之上,更深入地研究了限流和非限流性PVA对肝门部胆管以及肝脏的远期效应,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此术式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 方法: 1.用碳素墨汁灌注透明、计算机显微三维可视化重建、双染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PBP)平面结构及空间构象。 2.建立动物实验模型:限流与非限流性PVA动物模型;肝脏及肝门部胆管完全由门静脉血支配和完全由限流术后动脉化门静脉血支配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手术方式对大鼠肝门部胆管和肝脏的远期影响。 3.对大鼠肝外胆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组织构筑形态进行了重建观察,并与人类肝外胆管壁的组织构筑形态进行了比较。 结果: 1.本试验在肝门部胆管PBP研究中所应用的三种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出大鼠肝门部胆管微血管的分布形态以及PBP的平面结构、三维立体构象,并可行定量分析。 2.与限流术后的PVA相比,未采取限流措施PVA高流量的动脉化门静脉血可导致肝门部胆管PBP微血管显著扩张,内膜下层微血管总数增多。两组胆管上皮细胞核增殖指数(PI)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胆管壁各层组织无明显病理性改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探讨大鼠肝门部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门部胆管的远期效应

第三部分 动脉化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大鼠肝脏功能和结构的远期效应

第四部分 大鼠与人类肝外胆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组织构筑形态观察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综述三

发表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改进[D]. 刘春利.第四军医大学1991

相关论文

  • [1].肝移植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D]. 郑树国.第三军医大学2002
  • [2].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受体免疫耐受诊断和预测的初步研究[D]. 朱峰.浙江大学2005
  • [3].CTLA4Ig腺相关病毒体系的构建及诱导大鼠动脉化部分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陆森.南京医科大学2005
  • [4].诱导HO-1减轻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HO-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D]. 王科.南京医科大学2005
  • [5].Rapamycin在肝硬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肝脏星状细胞的激活和Rho-ROCK通路的研究[D]. 苏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6].小肽免疫抑制剂抑制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 赵雪松.吉林大学2005
  • [7].右叶部分肝移植的解剖学研究[D]. 刘静.第一军医大学2005
  • [8].肝脏移植三层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杨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9].VEGF在移植肝脏早期损伤和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朱瑾.第三军医大学2004
  • [10].移植肝“毒性胆汁”形成及导致胆管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D]. 陈耿.第三军医大学2006

标签:;  ;  ;  ;  ;  

动脉化门静脉对大鼠肝脏和胆管远期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