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高一数学学习受阻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倩[1](2021)在《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文中提出高中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对高中班级进行管理、对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班主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班主任被社会与家长期望愈来愈高,对班主任的各项能力要求变得很高。高中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品行的发展也不能落下,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品行发展上负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各类学校的新办与发展,需要补充大量的教师队伍,新任高中班主任的群体在逐渐扩大,作为高中新任的班主任对于学生德育工作中遇到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德育能力,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在德育中的工作情况的掌握,追根溯源查找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探究提升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策略。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叙事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影响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等资料,笔者借助到这所高中进行顶岗代课的机会,对昆明市某某区的一所高级中学进行调查,笔者将三名各具特点的班主任L老师、Z老师、J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通过与这些班主任们共事和交流,了解她们在新任班主任时期对学生德育中面临过的问题,和分析阻碍他们德育能力提升的因素,找出原因。本研究将以昆明市某区某高中为例,从三名高中老师的新任班主任时期德育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叙述的角度记录三名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研究发现:德育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有班主任德育角色意识模糊、高中新任班主任的培训不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人际协调能力不够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挖掘影响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因素的基础上,从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提出提高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方法和路径。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说明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新任高中班主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方面。第三章: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个案分析—以某高中学校为例。以叙事的形式记录三位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中的德育实践过程。第四章:总结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从学生、学校及社会层面分析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第六章:从多方面分析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探究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之路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邓新星[2](2021)在《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数学错题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学习效果。中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数学学科则是中学的主要科目,因此学好数学对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不仅影响其数学学业成绩,还会极大影响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性。鉴于此,非常有必要研究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现状,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探究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为端正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提供实证支撑和理论依据。具体来说,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了解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2)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3)探究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的差异;(4)探讨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5)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6)对假设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为端正学生订正数学错题的态度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主要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选取了这两所中学的614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收集到597份有效问卷,并使用SPSS21.0软件和AMOS24.0软件对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以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具体而言,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了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的差异;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分析了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SS21.0软件对597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来分析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个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这两所中学开展了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并分析了学生的数学错题集,以进一步加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即中学生对数学错题的态度较积极;(2)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年级、班干部上均存在显着差异,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对订正数学错题的认知、对订正数学错题的行为倾向维度在班主任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对订正数学错题的情感维度在班主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4)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显着正相关;(5)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显着正向影响数学学业成绩。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1)基于订正数学错题态度视角,研究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2)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多样化的研究方法;(3)拓宽了数学错题管理的研究领域,以及丰富了错题管理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促进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有:(1)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对比试验法等来进一步研究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2)进一步探索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或者进一步探究某些变量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调节作用机制;(3)在全区甚至全国的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或者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情况。
张嫌[3](2021)在《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函数是探究运动变化的主要工具,通过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各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变量,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无论是资优生还是潜能生在解答函数相关题目时都容易出现解题错误,且订正效果不佳。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ACT-R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希望在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方面获得一些教学启示。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现状是怎样的;九年级学生在函数模块的解题错误有哪些类型;基于ACT-R理论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获取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分析ACT-R理论的内涵,深入挖掘ACT-R理论对教学实践中解题错误纠正的启示。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九年级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学生、老师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同时获知教师处理解题错误的方式等现状,进而分析初中阶段函数模块常见解题错误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将其分为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无意识错误四类。通过具体示例对四种类型解题错误进行剖析,并结合ACT-R理论提出相应的解题错误订正教学策略:精致练习策略、熟能生巧策略、迁移与理解策略、检验反思策略。为检验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将上述四种策略与常规纠错方式对比,展开实验研究,得出该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该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同类型错误的减少、解题错误订正习惯的养成、题后反思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陈兴康[4](2021)在《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数学解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解题错误对于学生而言又是十分正常且不可避免的。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学生在数学解题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减少解题错误的出现。三角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周期函数,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数学的必考点。就高中阶段所学习的三角函数内容而言,虽然难度算不上最难,但学生在解决三角函数相关问题时依然出现了许多解题错误。为了全面深入了解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哪些解题错误,弄清学生性别、层次等因素是否影响学生的解题错误,并据此提出一些帮助学生减少甚至避免解题错误发生的教学对策。本研究以三角函数内容作为切入点,选择了西南省份G省省会城市G市S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测验的方式收集资料,再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和可靠的数据。以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作为本研究的错误分析框架,从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四种错误类型的具体表现情况。主要结论如下:高一学生的解题错误类型主要为知识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同时也有少部分策略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性别对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四种错误类型都没有显着性影响,学生层次对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有显着影响。最后,根据对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解题错误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教学策略。
蔡文浩[5](2021)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数学运算,是指将数学中的一些已知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可能的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量的行为。数学运算贯穿于数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我国数学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数学运算素养作为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者在几年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也受到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诟病。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编制相应的数学运算能力测试卷和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分析目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所达到的水平、运算素养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力争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方面给师生带来帮助。论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运算素养、数学运算能力水平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章是对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编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测试卷来检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水平,找出数学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对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外部环境三个维度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第四章是在第三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探求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发展的因素;第五章是提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策略;第六章是对第五章提出的部分策略进行实践和效果分析;第七章是研究结论及反思。提炼结论,反思不足。通过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偏低。主要原因表现在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外部环境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方面。包括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信心不足、对运算出错的归因不当、对运算错题的归纳总结反思不够、对大体量计算缺乏足够的意志力等;二是教师教学方面。主要包括教师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本身教学和运算能力强弱、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等;三是外部环境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学习时间紧张导致运算训练少、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对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辅助性学习软件对运算培养带来的影响等。针对以上原因,本文给出提升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几点培养策略:一是要加强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包括加强对基础知识和算理教学的重视、学生自身应加强对运算的认识、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等;二是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三是要克服畏难心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最后,本文对以上部分策略进行了实践和效果分析。从加强思想方法教学--局部检验法等方法的推行、鼓励学生大胆计算勇于突破、在积累本(错题本)上标注出易错点并进行总结提醒、逐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等方面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践,并通过考试成绩情况、有代表性试题完成情况、实验班学生积累本质量情况和实验班学生的访谈情况进行了效果分析,效果良好。
沈若诚[6](2021)在《高中数学纠错教学实践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正确和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在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正确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分析自己学习错误的成因,进而探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课程设置中,函数既是初高中衔接的内容,又在高中必修课程中以主线形式出现,必修部分的建议课时就达到了52课时,占到必修总课时的约36%,位列五条主线之首。高一函数在中学数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如何对函数学习错误加以利用,富有技巧性地实施“纠错”教学,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各类错误加以整合利用,灵活多变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和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纠正认知上的欠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数学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借助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分析法、访谈法等。以产婆术、错误分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函数教学实践来分析函数学习错误的基本类型,将其大致分为知识型错误、逻辑型错误、策略型错误和心理型错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生的调查、教师的访谈以及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具体问题中导致高一学生在函数解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基于研究背景和当前高中课堂中学习错误的处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了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函数的“纠错”教学。在纠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理解函数思想。同时也帮助教师更清晰的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错误的本质原因。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设计“纠错”教学,通过对比“纠错”教学前后的测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以验证纠错教学的实践效果。
霍鑫铠[7](2020)在《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过度教学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过度教学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阻碍,探寻过度教学现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关于“过度教学”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对过度教学的内涵及表征进行了归纳整理,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包括课堂导入、教学目标、教学呈示、师生互动、教学评价五个课堂观察维度。并用该量表对30节课化学课堂进行观察,教学内容选择元素化合物,课型选择常态课,对课堂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时,存在着导入时间过长,导入内容过多,导入内容与教学重点无关等课堂导入过度教学现象。(2)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着超过新课程标准要求,追求高考考试大纲的过高制定目标的过度教学现象。(3)高中化学教学呈示时,存在着课堂实验全都以录像视频呈现,过度使用多媒体,不书写板书,讲课方式传统单一,教学节奏把握过快,教学的内容添加过多等过度教学现象。(4)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着判断性问题出现次数过多,教师无效的提问次数过多。教师采用齐答的提问方式过多,个别问题设计过难,学生启而难发等过度教学现象。(5)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时,存在着过度缺少以评价思维过程为教学评价重点的教师评价。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1)课堂导入简明扼要,激发兴趣的同时引入教学重点。(2)认真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情制定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3)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要进入课堂,认真书写板书,讲课方式灵活多样,依据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节奏。(4)减少无关教学内容的提问和低效的判断性提问,增加随机点名提问的提问方式。(5)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及时弄清楚自己思考错误的根源。
王琪[8](2020)在《基于场认知风格的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差异研究》文中认为高中阶段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习题训练中出现错题是正常现象。错题暴露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足之处,如果利用得当,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习资源。教育工作者们一直高度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错题资源,进行错题管理。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需要尊重学生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对学生错题管理的指导也应如此。认知风格联结学生的人格和智商,是导致学生个体差异的一个因素,影响数学学习活动,不可被忽视。本课题结合认知风格和错题管理理论,以盐城市某四星级高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学生场认知风格对错题管理情况的影响。通过《镶嵌图形测试》确定学生的认知风格,302名高一学生分为152名场独立型学生和150名场依存型学生。再通过数学错题管理调查问卷,调查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比较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数学错题管理情况,分别从错题管理观念、态度、行为以及策略四个维度分析差异。分析不同认知风格学生数学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以下结论:(1)高一学生对数学错题都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能够认识到错题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会对数学错题进行相应的管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错题应对方式,但是缺乏深层管理的策略。(2)从数学错题管理总体来说,场独立型学生优于场依存型学生。(3)不同认知风格学生在错题管理态度、行为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在态度方面,场独立型学生在进行数学错题管理时有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更主动的进行错题管理。在行为方面,场依存型学生在进行错题管理时更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督促,错题管理处理时间更拖沓。(4)不同认知风格学生在错题管理观念和策略方面无显着差异。(5)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数学成绩与错题管理水平间均呈正相关。基于调查结果,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错题管理,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杨忠旬[9](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文中提出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的学科,过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数学中的科学与创造发明并不完全按照逻辑思维的法则进行,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对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同培养。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存在着跨文化的现象,并且教育观念较滞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当地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为着力点,提出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建议,进而带动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厘清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调查问卷》进行编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探索初中与高中学生非逻辑思维是否存在着差异。采用访谈法了解水族地区一线教师对非逻辑思维的理解状况和民族地区教师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众多学者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确定了非逻辑思维的四个维度(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紧接着对水族地区两所初中学校与两所高中学校886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经过收集问卷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性别、年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得出,其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水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水平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2)通过对八年级到高三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均值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非逻辑思维水平越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均值比较分析,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低。表明水族地区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越丰富,学生思维定势就越严重。(3)通过对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2,Sig=0.000>0.01,表明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关性显着;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在0.30~0.50之间,表明非逻辑思维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Sig=0.000,表明两者相关性显着。(4)通过对水族地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八年级与九年级到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九年级与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非常显着。(5)经过与水族地区师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教师教育观念较滞后,同时受到教学进度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师生教学过程配合不和谐,导致课堂氛围较差。根据研究结论与结合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提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异,立足于课堂,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三点建议。
刘存华[10](2020)在《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文中指出自逆商引入我国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数学逆商成为研究热点。数学逆商是衡量学生面对数学困难时的反应指标,现有研究表明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以数学成绩为结果变量,加入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两个中介变量,探究数学逆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由数学逆商量表、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数学焦虑量表以及基本信息栏组成的《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南宁市三所学校的678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4.0和AMOS24.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后进行观察和个案访谈,最后得出若干结论和教育建议。具体而言,使用SPSS24.0进行如下操作:对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发现其现状和特点;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以获知三者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住址上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家庭关系、父母学历、教师支持、父母教育期待、自我教育期待对三者的影响程度;通过相关性分析以检验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使用AMOS24.0进行如下操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系统地分析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路径。选取9名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访谈结果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一学生数学逆商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上水平,数学焦虑处于中下水平;第二,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在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住址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三,家庭关系、父母学历、教师支持和父母教育期待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逆商,但是自我教育期待的影响并不显着;第四,家庭关系、父母学历、父母教育期待和自我教育期待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但教师支持的影响并不显着;第五,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任意两者显着相关;第六,数学逆商可以通过影响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数学成绩,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第七,数学逆商可以通过影响数学焦虑进而影响数学成绩,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第八,数学逆商可以通过影响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作用于数学焦虑,最后影响数学成绩,即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更为深入地揭示了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成绩提供了理论性支持。最后,本研究拟从提升数学逆商、增强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缓解数学焦虑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二、浅析高一数学学习受阻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高一数学学习受阻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设计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德育研究 |
三、关于德育能力的研究 |
四、关于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意义研究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班主任 |
二、新任班主任 |
三、德育能力 |
第二章 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与学校的联系 |
第二节 三位班主任的选择 |
第三节 学习型L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成长历程描述 |
一、入职初期:德育专业知识素养不够----艰难的开端 |
二、入职后的德育能力提升阶段 |
三、L老师的反思 |
第四节 改良派Z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
一、初当班主任:用力过猛 |
二、 德育与教学关系失衡:陷入自我矛盾僵局 |
三、虚心求索:走入学生的世界 |
四、班主任德育摸索阶段:处理关系——实现教育影响一致 |
五、努力向成功的迈进:抽丝剥茧 耐心寻法 |
六、Z老师的反思 |
七、Z老师的希望 |
第五节 学院派J老师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历程 |
一、“豪门教育血统”-----奠定教育功底 |
二、职业前教育培训-----铺自信前行之路 |
三、接受现实:经验积累阶段 |
四、J老师的反思 |
五、J老师的希望 |
第三章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角色模糊 |
第二节 新任班主任综合素质与德育能力有限 |
一、缺乏沟通之道 |
二、德育素养欠缺 |
第三节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缺乏 |
第四节 有效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不够 |
第五节 人际协调能力不够 |
第六节 组织德育活动能力弱 |
一、德育活动准备不充分,“度”的把控不到位 |
二、德育活动形式宏大,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
三、没有处理好德育活动与教学的关系 |
第四章 新任高中班级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受阻的原因 |
第一节 学生自身 |
一、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
二、心理素质有待全面提高 |
三、生命意识淡薄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对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缺乏科学性评价 |
二、忽视了高中新任班主任也需进行专业化发展 |
三、班主任补贴杯水车薪 |
四、班主任的选拔标准较低 |
五、各年级间班主任年龄结构比较单一 |
六、学校对德育工作能力不重视 |
第三节 社会方面 |
一、德育影响的冲突 |
二、德育的盲目性 |
三、职前教育的不完善 |
第五章 提升新任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途径 |
第一节 综合能力 |
一、加强对学习的关注-----提升德育知识素养 |
二、协调关系促发展 |
三、调整对学生的指导方式 |
第二节 应用能力 |
一、有效施加德育影响能力 |
二、转变对德育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学生发展的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
(一)论文结构 |
(二)内容安排 |
五、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六、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订正数学错题态度 |
(二)数学学业成绩 |
二、文献综述 |
(一)错题管理的完善与拓展研究 |
(二)错题管理的实证研究 |
(三)错题管理的教学实践研究 |
(四)错题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五)错题管理的提升策略研究 |
三、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一、理论基础 |
(一)试误学习理论 |
(二)元认知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研究假设 |
三、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工具的设计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访谈工具的设计 |
二、预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预调查问卷的施测 |
(四)预调查量表的分析 |
三、正式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正式调查问卷的施测 |
(四)正式调查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五、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
六、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果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一)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二)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总体水平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性别差异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年级差异 |
(三)是否担任班干部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
(五)是否独生子女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六)班主任是否为数学教师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一)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二)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的差异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一)初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二)高中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
五、回归分析结果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结果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结果 |
六、个案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访谈 |
(二)教师访谈 |
七、文本分析 |
八、本章小结 |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的分析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一)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
(二)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
(三)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班干部差异分析 |
(四)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家庭所在地差异分析 |
(五)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
(六)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班主任差异分析 |
三、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一)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总体水平的结论 |
(二)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结论 |
(三)关于不同数学学业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上差异的结论 |
(四)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各维度之间,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结论.. |
(五)关于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及各维度对数学学业成绩影响的结论 |
二、启示 |
(一)学生层面的建议 |
(二)教师层面的建议 |
三、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本研究的不足 |
二、未来研究的方向 |
三、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预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的正式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解题错误订正策略提出的现实性 |
1.1.2 解题错误存在的时代性与正常性 |
1.1.3 初中函数的重要性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错误(error or mistake) |
1.2.2 错题(Wrong question or Wrong answer) |
1.2.3 数学解题错误(Math error) |
1.2.4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2.5 模型思想(Model idea) |
1.2.6 ACT-R理论(Adaptive Control Theory-Rational) |
1.2.7 调查研究(Survey Research) |
1.2.8 教育实验(Educational Experiment)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问题 |
1.3.2 研究的内容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 |
2.2 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2.1 解题错误的归因 |
2.2.2 解题错误的分类 |
2.2.3 解题错误纠正策略研究现状 |
2.3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相关研究 |
2.3.1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分类 |
2.3.2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纠正策略 |
2.4 研究述评 |
第3章 研究理论与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ACT-R理论 |
3.1.1 ACT-R理论的内容 |
3.1.2 ACT-R理论的教学启示 |
3.1.3 小结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对象 |
3.2.3 研究方法 |
3.2.4 研究工具及分析 |
3.2.5 研究的伦理 |
3.2.6 小结 |
第4章 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4.1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1.1 基本信息 |
4.1.2 学生对解题错误的认识分析 |
4.1.3 学生对解题错误分类的认识分析 |
4.1.4 学生在函数模块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
4.1.5 常规订正策略的现状分析 |
4.1.6 调查对象自述订正经历分析 |
4.1.7 调查对象提出的建议分析 |
4.2 调查的结论 |
第5章 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的分类及具体体现 |
5.1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来源 |
5.2 函数模块典型错误的分类与分析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无意识错误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ACT-R理论,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教学策略提出与检测 |
6.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6.1.1 知识性错误——精致练习策略 |
6.1.2 逻辑性错误——熟能生巧策略 |
6.1.3 策略性错误——迁移与理解策略 |
6.1.4 无意识错误——检验反思策略 |
6.2 实验目的与设计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设计 |
6.3 实验的过程 |
6.4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6.4.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
6.4.2 教学策略对每种错误类型错误率的影响分析 |
6.4.3 教学策略对学生养成订正习惯、形成题后反思能力的研究 |
6.5 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7.3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反思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初中生函数模块学习问卷 |
附录B 中测试卷:二次函数章节考试卷 |
附录C 后测试卷:函数模块章节考试卷 |
附录D 实验组对照组三次考试成绩 |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解题错误的研究 |
2.2 关于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研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思路 |
3.4 研究方法 |
3.4.1 文献分析法 |
3.4.2 调查研究法 |
3.4.3 错误类型刻画 |
3.5 研究工具 |
4 研究结果 |
4.1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1.1 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总体分布 |
4.1.2 不同性别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1.3 不同层次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类型分布 |
4.2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知识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2.1 高一学生知识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2.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知识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2.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知识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3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逻辑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3.1 高一学生逻辑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3.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逻辑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3.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逻辑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4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策略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4.1 高一学生策略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4.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策略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4.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策略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5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疏忽性错误的具体表现 |
4.5.1 高一学生疏忽性错误总体情况分析 |
4.5.2 不同性别学生三种疏忽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4.5.3 不同层次学生三种疏忽性错误的差异性分析 |
5 研究结论 |
5.1 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中的错误类型以知识性错误和疏忽性错误为主 |
5.2 性别不影响高一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的四种错误类型上的表现 |
5.3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的表现上存在显着差异 |
6 研究建议 |
6.1 重视概念、公式和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减少知识性错误的发生 |
6.2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疏忽性错误的发生 |
6.3 摒弃性别偏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
6.4 分层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减少学生层次对解题错误的影响 |
7 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三角函数测试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数学核心素养 |
2.1.2 数学运算素养 |
2.1.3 数学运算能力 |
2.2 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综述 |
2.3.2 数学运算能力的研究综述 |
2.3.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运算能力研究综述 |
2.3.4 运算能力水平划分的研究综述 |
2.3.5 综述小结 |
3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调查 |
3.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2 测试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1 测试卷的编制 |
3.2.2 预测试及难度、区分度、信效度分析 |
3.2.3 调查实施过程 |
3.3 测试卷结果分析 |
3.3.1 测试成绩的分析 |
3.3.2 各题运算典型问题分析 |
3.3.3 测试卷调查基本结论 |
3.4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3.4.3 问卷的效度分析 |
3.4.4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5.1 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2 影响高中生运算能力各因素分析 |
3.5.3 问卷调查基本结论 |
4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 |
4.1 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 |
4.1.1 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信心不足 |
4.1.2 学生对运算出错的归因不当 |
4.1.3 学生对运算错题的归纳总结反思不够 |
4.1.4 学生对大体量计算缺乏足够的意志力 |
4.2 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 |
4.2.1 教师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2 教师本身教学和运算能力的影响 |
4.2.3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影响 |
4.3 外部环境方面的影响 |
4.3.1 课程学习时间紧张导致运算训练少 |
4.3.3 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对运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
4.3.4 辅助学习软件对运算素养培养带来的影响 |
5 提升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
5.1 加强对数学运算的重视程度 |
5.1.1 教师加强对基础知识和算理教学的重视 |
5.1.2 学生加强对运算的认识 |
5.1.3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
5.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运算习惯的培养 |
5.2.1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5.2.2 注重对运算习惯的培养 |
5.3 克服畏难心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 |
6 提升高中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
6.1 实践设计 |
6.1.1 实践目的 |
6.1.2 实践对象 |
6.1.3 实践方案 |
6.2 实践内容 |
6.2.1 加强思想方法教学---局部检验法等方法的推行 |
6.2.2 鼓励学生大胆计算、勇于突破 |
6.2.3 在积累本(错题本)上标注出易错点并进行总结提醒 |
6.2.4 逐步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
6.3 效果分析 |
6.3.1 根据考试成绩情况的效果分析 |
6.3.2 根据有代表性试题完成情况的效果分析 |
6.3.3 根据实验班学生积累本(错题本)质量的效果分析 |
6.3.4 根据实验班学生访谈情况的效果分析 |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测试卷 |
附录2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测试卷答案 |
附录3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4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调查问卷统计表 |
致谢 |
(6)高中数学纠错教学实践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问题 |
1.1.3 研究的意义 |
1.1.4 研究的方法 |
1.1.5 研究的结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学习错误的相关研究 |
2.1.1 学习错误类型的研究 |
2.1.2 学习错误成因分析研究 |
2.2 高中函数学习错误的研究 |
2.2.1 函数学习错误类型的研究 |
2.2.2 函数学习错误的成因分析研究 |
2.2.3 函数学习错误的矫正策略研究 |
2.3 “纠错”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1 “纠错”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2.3.2 “纠错”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2.4 理论研究 |
2.4.1 “纠错”教学的涵义 |
2.4.2 “纠错”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
3.1.1 访谈对象 |
3.1.2 问卷和测试卷的调查对象 |
3.2 研究方式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测验法 |
3.3 研究工具说明 |
3.3.1 《教师访谈提纲》 |
3.3.2 《高一函数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四章 高一函数学习错误研究 |
4.1 教师访谈分析 |
4.2 调查问卷分析 |
4.3 高一函数学习错误类型分类及成因分析 |
4.3.1 知识型错误 |
4.3.2 逻辑型错误 |
4.3.3 策略型错误 |
4.3.4 心理型错误 |
第五章 高一函数“纠错”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高一函数“纠错”教学的策略 |
5.1.1 重塑学生的错误观 |
5.1.2 设计教学,剖错归因 |
5.1.3 通过错题本强化反思的意识 |
5.2 函数“纠错”教学案例 |
第六章 “纠错”教学的实践效果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设计 |
6.2.1 实验时间 |
6.2.2 实验对象 |
6.2.3 实验变量 |
6.2.4 实验假设 |
6.2.5 实验步骤 |
6.2.6 纠错过程 |
6.3 实践研究 |
6.3.1 成绩差异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今后课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过度教学是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
1.2 过度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阻碍 |
1.3 探寻过度教学现状的重要意义 |
2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意义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2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
4 “过度教学”的研究现状 |
4.1 国外“过度教学”研究现状 |
4.2 国内“过度教学”研究现状 |
5 核心概念界定 |
5.1 有效教学 |
5.2 过度教学 |
6 研究思路和方法 |
6.1 研究思路 |
6.2 研究方法 |
7 课堂观察的案例与分析 |
7.1 “过度教学”现象研究对象选取说明 |
7.2 课堂观察量表的研制 |
7.3 提高量表使用效度的要点 |
7.4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
7.5 课堂教学的过度教学案例分析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课堂过度教学的改进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场认知风格的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场认知风格的文献综述 |
2.1.1 认知风格的含义 |
2.1.2 关于场认知风格的研究 |
2.2 关于错题管理的文献综述 |
2.2.1 错题管理的起源 |
2.2.2 关于错题管理的研究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场认知风格 |
3.1.2 错题管理 |
3.2 理论基础 |
3.2.1 场认知风格理论 |
3.2.2 元认知理论 |
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4 反思性学习理论 |
第4章 调查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场认知风格测验的设计 |
4.3.1 测验的选择与评分标准 |
4.3.2 测验的试测 |
4.3.3 测验的信效度 |
4.4 数学错题管理问卷的设计 |
4.4.1 问卷的设计与评分标准 |
4.4.2 问卷的试测 |
4.4.3 问卷的信效度 |
4.4.4 问卷的评价框架 |
第5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 不同场认知风格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差异比较 |
5.1.1 场认知风格的划分 |
5.1.2 错题管理整体状况分析 |
5.1.3 在四个维度的差异分析 |
5.2 数学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5.3 数学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的回归分析 |
5.4 数学错题原因的调查分析 |
5.5 教师对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指导分析 |
5.6 访谈结果与分析 |
5.6.1 教师访谈 |
5.6.2 学生访谈 |
5.7 错题集文本分析 |
5.7.1 场独立型 |
5.7.2 场依存型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教学建议 |
6.1 对教师的建议 |
6.1.1 强调意义——促进错题管理 |
6.1.2 加强监督——保障错题管理 |
6.1.3 组织活动——加强错题交流 |
6.1.4 收集典型——整合教学资源 |
6.1.5 依据风格——实施因材施教 |
6.2 对学生的建议 |
6.2.1 转变态度——积极面对错题 |
6.2.2 培养习惯——主动进行管理 |
6.2.3 注重反思——深入分析原因 |
6.2.4 及时回顾——有效利用错题 |
第7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附录A 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镶嵌图形测验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
1.1.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1 国外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
1.2.2 国内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
1.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4 非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
1.2.5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
1.2.6 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的关系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创新 |
1.5.1 视角创新 |
1.5.2 内容创新 |
2 调研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课例分析法 |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4 调查实施 |
2.5 研究框架 |
2.6 本章小结 |
3 资料与数据分析 |
3.1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现状调查 |
3.1.1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1.2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1.3 不同学校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
3.2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现状调查 |
3.2.1 不同性别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
3.3 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
3.4 中学生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
3.5教师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3.5.1 教师访谈笔录 |
3.5.2 教师访谈总结 |
3.5.3 学生访谈笔录 |
3.5.4 学生访谈总结 |
3.6 随堂听课记录与分析 |
3.6.1 随堂听课前期工作 |
3.6.2 随堂听课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讨论 |
4.1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讨论 |
4.2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定势的现状讨论 |
4.3 水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
4.4 水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
5 对策或建议 |
5.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
5.2 建立新异、突破思维定势 |
5.3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圆锥曲线中的三角形面积求解的探究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10)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背景 |
(二)理论背景 |
(三)现实诉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与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五、研究创新 |
六、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数学逆商的研究综述 |
(一)逆商的概念界定 |
(二)数学逆商的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数学逆商的相关研究 |
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
(一)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三)国内外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三、数学焦虑的研究综述 |
(一)数学焦虑的概念界定 |
(二)数学焦虑的测量 |
(三)国内外数学焦虑的相关研究 |
四、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
(一)数学逆商与数学焦虑 |
(二)数学逆商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
(三)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
(四)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 |
五、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
六、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一)取样设计 |
(二)样本情况 |
二、调查工具 |
(一)基本信息栏 |
(二)数学逆商量表 |
(三)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
(四)数学焦虑量表 |
(五)数学成绩 |
三、施测方法 |
四、研究假设 |
五、数据处理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二、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现状 |
(一)关于数学逆商水平的划分说明 |
(二)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总体水平概况 |
(三)高一学生数学逆商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四)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影响因素探索 |
三、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
(一)关于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划分说明 |
(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水平概况 |
(三)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四)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索 |
四、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的现状 |
(一)关于数学焦虑的划分说明 |
(二)高一学生数学焦虑总体水平概况 |
(三)高一学生数学焦虑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四)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探索 |
五、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一)中介效应及其检验方法 |
(二)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三)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四)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五)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
六、观察与个案访谈 |
(一)观察了解 |
(二)个案访谈设计 |
(三)个案访谈记录及分析 |
(四)个案访谈结论 |
七、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一、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现状的分析 |
(一)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高一学生数学逆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三)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的分析 |
(一)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三)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现状的分析 |
(一)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的基本情况分析 |
(二)高一学生数学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三)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关系的分析 |
(一)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关系的分析 |
(二)数学逆商和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的分析 |
(三)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关系的分析 |
(四)数学逆商和数学焦虑关系的分析 |
(五)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关系的分析 |
(六)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七)数学焦虑在数学逆商和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八)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关于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现状的结论 |
(二)关于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的结论 |
(三)关于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现状的结论 |
(四)关于高一学生数学逆商、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一)提升高一学生数学逆商的建议 |
(二)增强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
(三)缓解高一学生数学焦虑的建议 |
三、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三、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浅析高一数学学习受阻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新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现状研究 ——基于S中学三位老师的调查[D]. 李佳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中学生订正数学错题态度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邓新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九年级学生函数模块解题错误纠正研究[D]. 张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高一学生三角函数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D]. 陈兴康.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5]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蔡文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中数学纠错教学实践研究 ——以高一函数教学为例[D]. 沈若诚.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高中化学课堂“过度教学”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D]. 霍鑫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8]基于场认知风格的高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差异研究[D]. 王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9]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D]. 杨忠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10]数学逆商与数学成绩的关系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D]. 刘存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