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新和利用,对防止遗传基础单一化,选育甚至重新塑造一批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对指导杂种亲本的准确选配,选育出强优势杂种组合意义重大。本试验应用SRAP、SSR分子标记分析评价了48份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根据品种间的遗传聚类结果,选择12份亲本按NCⅡ6×6配制36份杂种,并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研究了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69对SRAP随机组合引物和114对SSR引物,在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48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204条和195条差异DNA条带,多态性引物比率分别为73.91%和71.05%,平均每对引物组合分别产生4条和2.4条多态性DNA条带。2.SRAP和SSR标记的品种间分子遗传距离相似系数r=0.6135,但决定系数较小,R2=0.3764。品种间SRAP标记的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0.4950处划分为三大类群ⅰ、ⅱ和ⅲ。而SSR标记分析的,在遗传距离0.4675处被划分为二大类群Ⅰ和Ⅱ。3.SSR和SRAP标记的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国家的甘蓝型油菜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大,种群间的变异分别占总种群变异的27.8%、28.68%,而种群内的变异分别为72.2%、71.32%,品种的种群基因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4.SRAP标记在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品种中,分别检测到8个、8个和5个专有等位基因(Private allele)专有位点,分别占总检测位点的4.88%、4.88%和3.05%;SSR标记分别检测到12个、8个和6个专有位点,分别占总检测位点的6.94%、4.62%和3.47%。5.利用农艺性状表现值、SRAP、SSR及产量相关性状QTLs标记,估算了12份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遗传聚类图。DNA分子标记方法估算亲本的遗传距离间的相似程度极高,农艺性状表现值估算亲本的遗传距离与产量相关性状QTLs标记的相似程度达显著水平,说明了产量相关性状QTLs标记与某些农艺性状关联。6.苗期杂种优势比较试验表明,甘蓝型油菜杂种从生长初期就开始表现出营养体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主根长和子叶下胚轴伸长快,侧根数增多。主根长与侧根数显著相关(r=0.5935);鲜重与于重高度相关(r=0.9565),与叶数显著相关,(r=0.516)。鲜重与干重、鲜重与叶数中亲优势间高度正相关,而干重与叶数中亲优势间呈显著相关。7.武汉和兰州环境下,36份F1的产量相关性状表型值及其中亲优势平均表现及变异范围均不同。48个参试材料(12份亲本及36份F1杂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均方,在基因型、环境间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上,除单株产量外,其他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这表明甘蓝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易受基因型和环境等因素影响。8.分析了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其中,武汉试验点,株高、有效分枝部位高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兰州试验点,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花序长度极显著负相关。9.分析了遗传距离与杂种性状表现及中亲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方法(农艺性状表现值、SSR、SRAP、SSR及SRAP联合标记和产量相关性状QTLs标记)估算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难于预测甘蓝型油菜杂种苗期、产量相关性状及杂种优势表现。对杂种组合分类后,农艺性状或分子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仍然难于预测杂种单株产量及其杂种优势的表现。10.两个环境下,模拟了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中亲优势间的关系趋势。结果表明,当亲本间遗传距离在两个极端范围(极小和极大)时,单株产量杂种优势不明显,而处于适当范围时,单株产量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高产量(性状值及中亲优势)杂交组合的分子遗传距离及等位基因杂合度,比低产量杂交组合的大及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藏油12号”栽培技术与实施效果[J]. 西藏农业科技 2019(04)
- [2].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抗裂角性筛选与相关性状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4)
- [3].不同甘蓝型油菜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3)
- [4].西藏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分析[J]. 高原农业 2020(05)
- [5].中美科学家揭开甘蓝型油菜“家族血统”之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3)
- [6].甘蓝型油菜开花相关基因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8)
- [7].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初报[J]. 园艺与种苗 2019(10)
- [8].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8(03)
- [9].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新油22号”研制成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9)
- [10].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与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 [11].甘蓝型油菜抗旱机制及育种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3)
- [12].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7)
- [13].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4)
- [14].甘蓝型油菜几丁质酶基因家族进化及其应答病菌的表达分析(英文)[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2)
- [15].甘蓝型油菜优质高产新品种“汇丰1号”品种选育[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10)
- [16].砷胁迫下甘蓝型油菜苗期根、下胚轴和鲜重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作物学报 2019(02)
- [17].西藏山南引进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9)
- [18].甘蓝型油菜蜡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2)
- [19].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 种子 2017(12)
- [20].新疆育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种[J]. 科学种养 2018(10)
- [21].甘蓝型油菜脯氨酸降解途径关键基因的进化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22].一种快速高效筛选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方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7(05)
- [23].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2)
- [24].外源激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03)
- [25].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26].冬季甘蓝型油菜田除草好帮手——冬闲[J]. 农村百事通 2011(18)
- [27].新型甘蓝型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1(18)
- [28].甘蓝型油菜花药培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29].密度及肥力对甘蓝型油菜产薹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5)
- [30].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