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自1985年起每5年就开展一次全国性的有关骨移植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骨移植材料的使用每年都在增加,2007年最新一次发布的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4年5年间的163,564例组织移植病例中82.4%为骨移植,其中植骨材料的选择自体骨依然是首选,占56.4%;各种合成骨移植替代物占40%;骨库同种异体骨仅占3.6%,但与前五年同期比较三者各自所占移植总量的比值却表现为自体骨移植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人工骨移植比例持续上升,骨库同种异体骨增速最快,三者平均每年较前年递增倍数分别为1.32, 1.68,和1.72倍1,故而部分专家建议对于小儿骨缺损修复则不再首选自体骨移植。其原因主要是考虑:自体骨移植局部效果虽好,但仍属于“拆东墙补西墙”,且儿童青少年往往骨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植骨的需要,造成术中困难,对较大骨囊肿造成囊腔内残留死腔而致术后复发,而且取自体骨增加手术时间、费用和感染几率,造成取骨区疼痛,影响儿童骨骼发育2。而亲属骨作为同种异体骨也并非临床植骨的最优选择,且难以保证其确切的疗效3。各国的研究者们曾经尝试采用多种人工替代材料修复这些骨缺损4,如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同种异体骨、人同种异体的脱钙骨基质等,虽然这些材料分别从某些特定的方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体骨植骨的缺点,但其固有缺陷决定了这些材料在骨需求量大,患者自身情况差时均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及患者的要求。鉴于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动物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5,有必要在此工作基础上谨慎地进行一部分临床试用性研究为今后组织工程骨正式走上临床,形成对长骨缺损的正规化、规模化地治疗模式完成临床观察数据的初步积累,进一步完善以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治疗及随访的标准化操作规程6。然而目前我们所研制的组织工程骨构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7且保存条件苛刻,不能达到“随取随用”的最终要求8。早期的研究发现,部分蛋白制品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的真空包装可以达到在室温下保存2年而不发生变质的良好效果9,从最早应用于处理生物学材料直到今天Philip J.等使用冻干同种异体骨成功修复牙周骨缺损10,冻干技术在骨组织保存方面的研究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且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深低温保存对于骨组织组织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11,这无疑为组织工程骨这种对成骨效能和力学强度同时均有较高要求的组织工程产品的保存乃至产业化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此项研究的临床试用是在获得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的,实施本项试用的西南医院骨科已成为全军首家获得总后勤部卫生部批文的单位。方法1.本课题按照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临床试用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为特定的患者于术前3-4周开始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在此过程中按规程中预定的检验项目对构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目标细胞或组织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测定,始终信守首先保障受试者人身安全的承诺。2 .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后由指定医师按照SOP中预定的临床路径展开对受试者围手术期的各项诊疗、随访观察和与受试者之间进行对其康复进程的长期动态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受试者有益的建议和帮助。临床疗效评价主要通过对受试者影像学及血液学各项指标的持续监测进行。3.将当天手术预留的组织工程骨同期植入6周龄BALB/C裸鼠皮下,通过对其定期行X线检查、CT扫描以及取植入骨组织行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价植入骨的成骨情况,同时向裸鼠皮下注射与植入骨内等量的种子细胞混悬液,通过观察其生活习性有无改变及定期称重、取其重要脏器行切片、HE染色观察的方法初步评价种子细胞的致瘤性。4.将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按标准程序冻干后与未冻干的组织工程骨一并提取其中的成骨相关蛋白后通过western-blotting技术对其中BMP-2、TGF-β1以及IGF-1的表达进行测定,初步对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和冻干对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的影响做一探索性研究。结果1.按照组织工程骨临床试用标准化操作规程构建个体化工程骨的过程中,种子细胞增殖迅速,诱导分化效率高,构建的骨组织内细胞基质分泌旺盛,几乎充满支架材料的每个孔隙。2.严格按照组织工程骨SOP成功完成了30例试用者所需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所有试用者手术过程顺利并获得了较完备的临床随访资料。资料显示腔隙性骨缺损植骨区于术后平均3月左右均可见较高密度的钙化影,术后12月左右病灶获得基本修复,CT检查发现髓腔样结构。术后随访1.5年的病例可发现完全的髓腔再通,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符合术前对组织工程骨成骨效能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的预测。3.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实验中,术后1、2、3月复查X线片可观察到植骨区逐渐出现高密度影的同时对照侧DBM始终未显影;术后3月组织学HE及Masson染色切片可观察到组织块内部及外部均有编织骨形成,并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及小血管长入;皮下注射种子细胞混悬液实验过程中,实验裸鼠未见明显生活习性改变,切取其心、肺、肝、肾做HE染色观察未见组织破坏或肿瘤样组织形成。4.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内BMP-2、TGF-β1以及IGF-1三种抗体均呈阳性表达,细胞上架后电泳灰度值经统计学分析均与上架前有显著差异(P<0.01),表示细胞分泌蛋白量较未上架时有显著意义的增加,同一样本不同时间点电泳灰度值比较显示上架第5、7、9天与上架3、12、15天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三种蛋白的表达高峰时段为上架后5-9天。结论1.构建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提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好和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观察到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和促进骨愈合作用。2.通过对组织工程骨临床试用者较长期的血清学持续监测和放射学动态观察,初步证实了组织工程骨用于修复各类长骨缺损有较强的生物安全性。3.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小儿长骨缺损显示出了可喜的临床效果,这为治疗各种病因造成的小儿骨缺损的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4.根据我科制定并已提交SFDA讨论审定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标准操作规程所制备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可分泌较多的BMP-2、TGF-β1以及IGF-1,且冻干后的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依然存在较高的成骨活性,为组织工程骨产品的较长期保存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支持。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的实验室构建研究
  • 实验一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细胞形态学观察和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组织工程骨裸鼠实验研究及冻干组织工程骨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组织工程骨裸鼠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冻干组织工程骨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资料
  • 讨论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骨冻干技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兔胫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3)
    • [2].3D打印技术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4)
    •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缺损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05)
    • [4].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9(16)
    • [5].基层医院应用骨搬运技术在胫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01)
    • [6].自体肋骨移植在胸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6(04)
    • [7].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07)
    • [8].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并骨缺损[J]. 广东医学 2017(14)
    • [9].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09)
    • [10].骨瓣移植治疗指骨缺损15例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 2015(07)
    • [11].微创植骨术与开放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对比研究[J]. 当代医学 2013(35)
    • [12].“骨不连、骨缺损”专题征稿启事[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9(03)
    • [13].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01)
    • [14].应用单边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04)
    • [15].兔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中骨缺损长度及缺损位置的影像学比较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08)
    • [16].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05)
    • [17].小鼠股骨临界骨缺损模型的构建及评估[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22)
    • [18].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2)
    • [19].依托3D打印技术构建严重骨缺损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01)
    • [20].骨搬运与骨短缩-延长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07)
    • [21].全膝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胫骨平台骨缺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18)
    • [22].应用钛板修复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18)
    • [23].种植体周围骨愈合及骨缺损愈合中神经生长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2(05)
    • [24].GTR联合PRF修复牙周炎骨缺损1例报告[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4)
    • [2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01)
    • [26].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01)
    • [27].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动物模型制备及临界骨缺损值[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20)
    • [28].胫骨骨缺损患者骨搬运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20(16)
    • [29].种植体周围环性骨缺损剩余骨壁厚度对种植修复后骨愈合的影响[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06)
    • [30].胫骨骨缺损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03)

    标签:;  ;  ;  ;  ;  ;  ;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