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以及现在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居高不下,而如何将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出去,已成为我国当前最现实、最棘手、最迫切的课题。在面临着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逐渐下降,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关于县域经济对农村劳动力吸纳问题的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论证。然后以河北省为例,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情况进行了研究;接着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归纳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最后,根据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1.2.2 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的方法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理论基础部分§2-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2.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2-2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2.2.1 县域经济的相关概念2.2.2 县域经济理论§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3-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存在的问题3.1.1 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农业内部得到有效转移3.1.2 乡镇企业的吸纳能力逐年下降3.1.3 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狭窄§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前景分析§3-3 县域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分析3.3.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对农民增收的影响3.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3.3.3 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关系3.3.4 发展县域经济是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第四章 河北省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证分析§4-1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4.1.1 河北省各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比较4.1.2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分析4.1.3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地区比较§4-2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4.2.1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4.2.2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4.2.3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4.2.4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4-3 河北省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概况第五章 河北省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分析§5-1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5.1.1 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5.1.2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5-2 河北省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分析5.2.1 由农业产业化带动的农业内部的吸收5.2.2 向第二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转移5.2.3 由特色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5.2.4 向乡镇、民营企业转移5.2.5 向小城镇转移5.2.6 劳务经济带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六章 促进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相关建议§6-1 借势优化产业结构升级§6-2 深化乡镇企业的改革§6-3 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6-4 在完善县域基础设施的同时推进小城镇建设§6-5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工作§6-6 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第七章 结论参考文献附录A附录B附录C致谢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村剩余劳动力论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论文; 县域经济论文; 相关分析论文; 河北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