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与超越 ——论董立勃小说的创作主题与边疆书写

守望与超越 ——论董立勃小说的创作主题与边疆书写

论文摘要

作为新疆当代文坛极具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作家,董立勃摒弃对历史叙事的传统描述方法,以展示人性和人情因素的多元阐释为切入点,有意将西部边地的人文风情带入人们的关注视野,从容地表现边地世界复杂的人性和特有的温情,其系列“垦荒”小说作为一种对特定时空下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透视出作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社会现实人生的深度思考。引言从新疆当代文坛的创作现状和董立勃个人的创作历程出发,导出论述的主题。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董立勃“垦荒”小说的文本分析,立足“垦荒”这一历史背景和“下野地”这一特定时空构成的叙事底色,围绕董立勃小说中多样性的创作主题、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与迷失以及带有地域性的边地书写作系统性的感性阐述和理论观照。论文首先从特定时空中权力话语对日常生活的干预、个体欲望对生命存在的实际操控以及因迷恋权力、欲望造成人性的异化进行分析,作家以反思的态度深度挖掘造成生命个体悲剧人生的诸种因素,揭露出嫁接在“组织”之上权利话语与掌权者个人欲望发生共谋下普通个体的尴尬的生命真实;同时阐述了贫瘠的生存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孕育产生的“下野地”特有的边地人情,最终完成对边地人性和人情的挖掘与剖析。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表现是董立勃小说的重点,论文把阐述的焦点对准董立勃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基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迷失的立场,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通过对董立勃笔下的两类女性形象不同的社会境遇和人生命运进行对照分析来展示“下野地”女性不同的命运图式,进而梳理出在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关照下女性主体意识的精神觉醒与自我迷失的心理历程,揭示了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女性解放面临的尴尬境遇和现实颈瓶,还原特定时空中女性个体的生存真相,从而彰显了作家独特而鲜明的女性解放观和人性启蒙观。独具边地人文风情的“下野地”,为董立勃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立体的想象空间和多重的思考维度,寄托了作家对西部边地的审美关照和精神寄托,突显了作家宝贵的创作个性和生命体验,表达了作家特有的理想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情愫;同时也呈现出作家继续创作所面临的具体困境。结语部分再次突出论述的主题,点明了董立勃及其垦荒小说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学史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边地人性与人情的诗意表达
  • 1、权力话语与欲望叙事
  • 2、悲剧人生与边地人情
  •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迷失
  • 1、觉醒与反抗:女性主体意识的精神自觉
  • 2、屈从与苟合: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迷失
  • 四、精神家园:超越地域性的边疆书写
  • 1、割舍不了的"下野地"
  • 2、独特温情的边疆书写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女性主体意识在中国梦中的建构与重塑[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论《一点慈悲》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J]. 语文建设 2015(27)
    • [3].《欢乐》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艰难建构[J]. 北方文学 2020(08)
    • [4].《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J]. 北方文学 2016(17)
    • [5].电影《芳心之罪》中南方家庭生活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芒种 2017(02)
    • [6].张爱玲笔下女性主体的悲剧性——顾家姐妹的命运剖析[J]. 报刊荟萃 2017(05)
    • [7].张家口高校女大学生女性主体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 大家 2011(04)
    • [8].当代女性主体意识探析[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01)
    • [9].当代转型期我国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J]. 兰州学刊 2013(07)
    • [10].《小时代》里的女性主体意识[J]. 电影评介 2013(14)
    • [11].浅论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的现实意义[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3)
    • [12].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 [13].论女性主体意识[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4)
    • [14].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尊多背景比较及相关性探索[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15].提高女性主体意识 减少女性职务犯罪[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16].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02)
    • [17].郝思嘉:“逝”不去的梦和人——论《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 南昌高专学报 2008(04)
    • [18].跨越文化边界:陈谦小说女性主体意识的叙事策略及文化寓意[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19].论男权体系下鱼玄机女性主体意识的矛盾困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4)
    • [20].女性主体意识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东南学术 2008(02)
    • [21].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9(15)
    • [22].莫里森作品《乐园》中的非裔女性主体意识[J]. 同行 2016(10)
    • [23].“三言”“二拍”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4].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的转换与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5].李清照作品女性主体意识管窥[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4)
    • [26].由清末的女子留日运动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7].浅析《雨中的猫》的女性主体意识[J]. 校园英语 2015(07)
    • [28].浅谈对技校女生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14(05)
    • [29].论《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 电影文学 2011(16)
    • [30].《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标签:;  ;  ;  

    守望与超越 ——论董立勃小说的创作主题与边疆书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