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甘蓝型黄籽油莱7500和933044,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7512和中双4号为材料,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分析2个黄籽材料粒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黄籽基因等位性;通过AFLP技术筛选同种皮色泽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结果如下: 1.7500或933044×中油82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3:1分离,F1与黄籽亲本回交1代全为黄籽,与黑籽亲本回交1代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1:1分离:在7500或933044×7512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1:3分离,F1与黄籽亲本回交1代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1:1分离,与黑籽亲本回交1代全为黑籽;在7500或933044×中双4号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3:13分离,F1与黄籽亲本回交1代黄籽植株与黑籽植株呈1:1分离,与黑籽亲本回交1代全为黑籽。以上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7500和933044黄籽性状分别受一对显性黄籽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黑籽基因互作控制。 2.甘蓝型黄籽油菜7500与3个黑籽亲本的杂交组合粒色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在66.5%~84.8%之间,狭义遗传率在60.0%~64.9%之间;而甘蓝型黄籽油菜933044与3个黑籽亲本的杂交组合粒色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在77.6%~90.0%之间,狭义遗传率在64.4%~69.8%之间。方差分析表明:2个不同黄籽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存在显著差异,甘蓝型黄籽油菜933044粒色性状的的遗传率显著大于甘蓝型黄籽油菜7500,表明黄籽材料933044粒色性状的遗传较7500稳定,由环境引起的遗传变异都小于由遗传引起的变异,因此2个材料的黄籽性状有较高的遗传传递能力。 3.同一组合的正反交F1代粒色表现均很接近,F测验值介于0.30~2.12,而概率P介于0.153~0.584,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黄籽粒色性状主要受细胞核控制,没有明显的细胞质效应。 4.2个黄籽材料的杂种一代表现黄籽,F2代出现了黑籽,黄籽与黑籽植株分离比为15:1,适合性测验X2值为0.38,小于X0.05(1)2=3.84,因此2个黄籽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5.以甘蓝型黄籽油菜933044与甘蓝型黑籽油菜中油821杂交后代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筛选到1个与粒色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利用MAPMAKE/EXP(version3.0)作图软件统计分析F2群体表明:其遗传距离为6.4cM。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殊粒色小麦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 2016(04)
- [2].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宛麦20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11)
- [3].南阳特殊粒色小麦品种选育[J]. 中国种业 2008(02)
- [4].特殊粒色小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0)
- [5].不同粒色青稞及其生物处理样品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9(06)
- [6].小豆种质资源粒色与生育期的相关性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3(01)
- [7].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粒色种子芽与苗特征研究[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2)
- [8].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宛麦20[J]. 中国种业 2011(10)
- [9].白菜型油菜粒色性状的遗传分析[J]. 青海农林科技 2008(02)
- [10].小豆种质资源粒色与叶色相关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S2)
- [11].四川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小麦诱变育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2].红黑小豆杂交F_3世代粒色变异和抗氧化性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03)
- [13].小麦籽粒色污病及其病因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1)
- [14].灌水及化控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0(04)
- [15].不同粒色小麦籽粒中铁锌铜锰含量及其与种皮色素的相关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08(03)
- [16].甘蓝型油菜粒色与含油量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01)
- [17].白粒小麦品种(系)穗发芽抗性机制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1(04)
- [18].特色小麦品种——美国巨黑黑小麦一号[J]. 农家科技 2010(11)
- [19].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氮素分配和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 [20].白菜型油菜粒色主效基因BrTT1的调控机制分析[J]. 作物学报 2020(11)
- [21].不同粒色青稞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评价[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9)
- [22].不同粒色藜麦营养品质及多酚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比较分析[J]. 食品与机械 2020(08)
- [23].不同粒色谷子品系的鸟害程度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4(02)
- [24].产地及籽粒外观品质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02)
- [25].谷子品种资源微量元素硒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1)
- [26].灌浆期遮光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花青素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06)
- [27].红小豆种植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4)
- [28].普通蓖麻籽粒两种颜色遗传分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9].小豆粒色性状遗传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8)
- [30].糜子粒色、米色与营养指标及脱壳难易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