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研究 ——以聊城东昌湖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研究 ——以聊城东昌湖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论文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以及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建设方兴未艾,但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与建设对于人的行为因素的忽视致使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缺失。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如何在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中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协调和发展在公共空间环境创造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关系,使之更好的为创造优质公共活动服务,已成为现今城市设计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聊城东昌湖周边滨水区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滨水区、公共空间、公共活动概念的基础上,运用行为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环境行为研究方法,分析滨水区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之间的关系,对滨水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和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出适宜公共活动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及本论题研究的理论平台组成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学科的发展和现状
  • 1.2.1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 1.2.2 城市公共活动的发展
  • 1.3 研究运用的原则
  • 1.3.1 环境优先与生态可持续原则
  • 1.3.2 人本原则
  • 1.3.3 整体性原则
  • 1.3.4 历史与文化原则
  • 1.4 研究运用的方法
  • 1.4.1 观察法
  • 1.4.2 调查访问法
  • 1.4.3 综合描述和分析
  • 1.5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平台组成
  • 1.5.1 行为动机理论
  • 1.5.2 场所理论
  • 1.6 本文研究的框架
  • 1.7 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解释
  • 1.7.1 几个有关空间的概念
  • 1.7.2 滨水区概念
  • 1.7.3 公共活动概念
  • 第二章 滨水区公共空间构成与国内外滨水区的开发实践回顾
  • 2.1 滨水区公共空间构成
  • 2.1.1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概念
  • 2.1.2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界定
  • 2.1.3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 2.1.3.1 主观意识层面上的构成要素
  • 2.1.3.2 空间形态上的组成要素
  • 2.1.4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类型
  • 2.1.4.1 按功能性质分类
  • 2.1.4.2 按平面形式分类
  • 2.2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实践回顾
  • 2.2.1 国内城市滨水区整治与开发
  • 2.2.1.1 上海苏州河的整治与再开发
  • 2.2.1.2 南京“十里秦淮风光带”修复改造
  • 2.2.2 国外旧滨水区的改造与更新——以旧金山滨水区为例
  • 2.2.2.1 城市背景
  • 2.2.2.2 空间的形成模式
  • 2.2.2.3 公共空间的“活力发动元素”
  • 2.2.2.4 公共交通与空间情趣
  • 2.3 反思
  • 第三章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场所与行为特征研究——以聊城东昌湖周边为例
  • 3.1 聊城东昌湖简介
  • 3.1.1 概述
  • 3.1.2 风景资源状况
  • 3.1.2.1 自然风景资源
  • 3.1.2.2 人文风景资源
  • 3.2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分析
  • 3.2.1 东昌湖周边滨水区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查
  • 3.2.2 东昌湖周边滨水区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分析
  • 3.3 滨水区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
  • 3.4 聊城东昌湖周边滨水区公共活动的类型
  • 3.5 滨水区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相互作用分析
  • 3.5.1 公共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 3.5.2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对公共活动的重要性
  • 3.5.3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的相互作用
  • 第四章 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以东昌湖西滨水区改造设计为例
  • 4.1 东昌湖西滨水区改造设计总体概述
  • 4.1.1 现状总体评价
  • 4.1.2 规划理念
  • 4.1.3 规划形象定位
  • 4.1.4 规划总体布局
  • 4.1.5 道路系统规划
  • 4.1.6 水系规划
  • 4.1.7 景观配套设施规划
  • 4.2 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1 体育型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1.1 提供系统而完善的运动场所
  • 4.2.1.2 “绿色空间”与“运动空间”的有机融合
  • 4.2.2 娱乐性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2.1 娱乐性公共活动类型
  • 4.2.2.2 娱乐性公共空间的设计
  • 4.2.3 文化性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3.1 文化性公共空间的功能特点
  • 4.2.3.2 文化性公共空间设计
  • 4.2.4 自然性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
  • 4.2.4.1 自然性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
  • 4.2.4.2 自然性公共空间设计
  • 第五章 实践感悟——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滨水区域公共空间与景观塑造浅析——以紫阳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29)
    • [2].基于绿色发展视角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策略研究——以芜湖市龙湖治理项目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1)
    • [3].基于多目标视角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与应用[J]. 艺术研究 2019(04)
    • [4].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与思路探析[J]. 现代园艺 2018(13)
    • [5].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利用 以阳新滨江新区开发为例[J]. 中华建设 2016(02)
    • [6].城市滨水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J]. 门窗 2014(10)
    • [7].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域立法模式及其对“拥江发展”建设的启示[J]. 创意城市学刊 2019(04)
    • [8].生态浮岛结合活动浮台设计在城市滨水区的应用[J]. 明日风尚 2017(02)
    • [9].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与原则要点[J]. 花卉 2017(06)
    • [10].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景观设计[J]. 知识文库 2017(04)
    • [11].现代城市滨水区空间色彩的构成[J]. 流行色 2015(12)
    • [12].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的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05)
    • [13].对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探讨[J]. 城市地理 2014(14)
    • [14].浅谈渭河综合治理中城市滨水区的塑造[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15].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7)
    • [16].浅析城市滨水区绿化规划设计[J]. 农业与技术 2019(19)
    • [17].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15(12)
    • [18].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 风景名胜 2019(06)
    • [19].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生态、社会功能及文脉三维连接性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0].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J]. 内蒙古林业 2013(06)
    • [21].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模式探究[J]. 对外经贸 2012(04)
    • [22].国外城市滨水区文化建设经验对北京的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3].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4].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与保护新模式探析[J]. 对外经贸 2012(08)
    • [25].中国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山西建筑 2011(20)
    • [26].城市滨水区设计创新[J]. 民营科技 2011(09)
    • [27].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探析[J]. 山西建筑 2010(04)
    • [28].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J]. 热带地理 2010(02)
    • [29].浅析南方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营造[J]. 广西城镇建设 2010(06)
    • [30].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地域特色塑造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标签:;  ;  ;  ;  ;  ;  

    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研究 ——以聊城东昌湖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