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核心机构,银行体系脆弱性不仅威胁到银行体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成因,对促进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改革、实现稳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对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导致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具体地主要表现在在信贷市场和经济体制这两个方面。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做了简单概述,第三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第四章是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市场因素分析,通过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在微观层面说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产生机理,第五章是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制度因素的分析,通过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以及我国目前阶段所面临的经济体制问题,揭示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特殊性,第六章是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做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 1.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2 研究方法
  • 1.2 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综述
  • 1.2.1 金融脆弱性
  • 1.2.2 银行体系脆弱性
  • 1.2.3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
  • 1.2.4 国内学者的文献综述
  • 1.3 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 1.3.1 框架结构
  • 1.3.2 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银行体系脆弱性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 2.1 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
  • 2.1.1 马克思的货币脆弱观点
  • 2.1.2 欧文·费雪的“债务—通缩”理论
  • 2.1.3 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
  • 2.1.4 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
  • 2.2 信息经济学理论
  • 2.2.1 不完全信息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信息经济学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解释
  • 2.3.1 银行与储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2.3.2 银行与贷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测度
  • 3.1 测度的方法
  • 3.2 测度指标的选取和结论
  • 第四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市场因素分析
  • 4.1 银行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效应
  • 4.1.1 贷款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
  • 4.1.2 贷款担保的逆向选择效应
  • 4.2 银行信贷市场中的道德风险效应
  • 4.2.1 贷款利率的道德风险效应
  • 4.2.2 贷款利率与银行体系脆弱性关系的检验
  • 4.2.3 银行向企业追缴贷款的博弈分析
  • 第五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的制度因素分析
  • 5.1 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 5.1.1 委托—代理所产生的问题
  • 5.1.2 近年来银行的内部治理改革
  • 5.2 国有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制度
  • 5.2.1 政府干预
  • 5.2.2 内部人控制
  • 5.2.3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 5.3 金融监管
  • 第六章 治理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 6.1 加强银行的内部控制
  • 6.2 改革企业与银行的产权制度
  • 6.3 完善金融监管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对策建议[J]. 时代金融 2016(05)
    • [2].试析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行为及其治理对策[J]. 东岳论丛 2008(05)
    • [3].怎样的银行体系更有益于金融稳定?——基于国际网络结构的评述[J]. 国外社会科学 2009(06)
    • [4].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改革及其产权结构设计[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5].我国银行体系运行稳定性的评估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 对外经贸 2013(08)
    • [6].回眸三十年:我国银行体系的再造与问题[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7].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3)
    • [8].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J]. 金融论坛 2011(07)
    • [9].浅谈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管理[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15)
    • [10].我国银行体系的网络结构特征——基于复杂网络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 2016(08)
    • [11].我国银行体系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 金融与经济 2015(06)
    • [12].再论银行体系性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银行体系与国家利益之争[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7)
    • [13].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10)
    • [14].重塑我国银行新格局的构想[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4)
    • [15].中国银行制度选择[J]. 时代金融 2012(33)
    • [16].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情况及趋势[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04)
    • [17].数字货币对银行体系的影响——以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8)
    • [18].中印金融体系比较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3)
    • [19].中国信贷市场结构分析[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 [20].后金融危机时期俄罗斯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对外经贸 2011(12)
    • [21].移动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01)
    • [22].宏观经济要素、银行特征与不良贷款——基于公司与零售贷款组合的比较研究[J]. 财贸经济 2012(08)
    • [23].移动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 区域金融研究 2012(11)
    • [24].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业 2008(06)
    • [25].预算约束与金融制度选择的新理论:文献述评[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3)
    • [26].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BSSI指数视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7].当前俄罗斯银行体系发展战略评析[J]. 东北亚论坛 2009(01)
    • [28].关于推进内蒙古地区发展社区银行的建议[J]. 北方金融 2017(01)
    • [29].外资银行在华绿地投资及其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23)
    • [30].中国金融改革的逻辑困境及其出路[J]. 浙江金融 2014(04)

    标签:;  ;  ;  ;  ;  ;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