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疏化”现象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以沂蒙山区五合村为例

农村“过疏化”现象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以沂蒙山区五合村为例

论文摘要

在中国迈向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却日渐衰败,呈现“过疏化”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劳动力及各类农村发展资源过度流失、留守人员老龄化、农民原子化倾向、村落的“空心化”等结构性问题。“过疏化”现象给当前中国的乡村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过疏化”使乡村治理局面更加复杂,治理难度更大,乡村社会陷入治理困境。本文以沂蒙山区五合村为个案,系统地分析了乡村“过疏化”的表现形式与形成机理,并进而讨论如何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和城市化模式,以克服农村“过疏化”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首先,农村“过疏化”现象表现为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服务、亲情、组织、文化、村居等六个方面;其次,对于具体的村庄而言,“过疏化”问题的形成既有个性化的特征,也有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则致力于发掘一般性的、具有类型学意义的成因;再次,农村“过疏化”现象给农村治理带来诸多困境,但这些困境也可以通过治理路径的重构来加以应对;最后,本文从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合村并居、民主治村、农民工退出土地、拓展扶贫对象、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等七个方面提出应对“过疏化”的具体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4.1 参与观察法
  • 1.4.2 典型调查法
  • 1.4.3 系统分析方法
  • 1.5 相关基础理论
  • 1.5.1 “核心—外围”理论
  • 1.5.2 功能空间一体化理论
  • 1.5.3 人居环境理论
  • 1.5.4 “退出—呼吁”理论
  • 1.5.5 “推—拉”理论
  • 2 农村“过疏化”基本概念、表现形态和生成机理
  • 2.1 农村“过疏化”的定义
  • 2.2 农村“过疏化”现象的形态
  • 2.2.1 人口“过疏化”:常住人口减少,发展空间狭窄
  • 2.2.2 服务“过疏化”:社会服务条件欠缺
  • 2.2.3 亲情“过疏化”:家庭感情纽带受损
  • 2.2.4 组织“过疏化”:农民原子化倾向严重
  • 2.2.5 文化“过疏化”:村落传统文化消退
  • 2.2.6 村居“过疏化”:村落布局“空心化”
  • 2.3 农村“过疏化”现象的生成机理
  • 2.3.1 体制机理:“城乡二元结构”
  • 2.3.2 动力机理:市场化、城镇化和工业化
  • 3 五合村“过疏化”现象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 3.1 五合村“过疏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 3.1.1 五合村“过疏化”现状
  • 3.1.2 五合村“过疏化”现象的成因
  • 3.2 农村“过疏化”现象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 3.2.1 乡村治理主体缺位
  • 3.2.2 民主管理有形无实
  • 3.2.3 乡村结构简单复制
  • 3.2.4 乡村秩序受到冲击
  • 3.2.5 乡村治理难度增加
  • 3.2.6 “造血”扶贫实现困难
  • 4 “过疏化”现象的治理路径选择
  • 4.1 推进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带动作用
  • 4.2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 4.3 建设中心村落,推进合村并居
  • 4.4 实行“乡村宪政”,实行民主治村
  • 4.5 引入工商资本,解决流出人员退地问题
  • 4.6 拓展扶贫视野,兼顾两类对象
  • 4.7 优化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 5 城乡关系重构:对农村“过疏化”现象的再思考
  • 5.1 城镇化和市民化的起点
  • 5.2 区域生产生活的“再造”
  • 5.3 农民市民化的历史途径
  • 5.4 城乡和谐发展的空间
  • 结语
  • 参考书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农村“过疏化”现象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以沂蒙山区五合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