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4年秋季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阶段,国家规定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使用新课程。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整体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也暴露出不少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研究正是在分析当前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基础上,运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初中课程改革的个案研究,对新课程在西部农村地区初级中学实施中存在的困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缘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并对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第二部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括。主要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特点,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方面作了详细的概括与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全球的视野出发,追踪国际课程的理论发展动态,把握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汲取了国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同时本次课程改革也是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延续,是在认真总结以往课程改革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展开的一项对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深入的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全面性、人文性和发展性,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选择性与综合性,课程内容体现了生活性、基础性、全面性、时代性,课程实施体现了主动性、互动性和探究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发展性、多元性和过程性,课程管理体现了统一性、层次性和民主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主要包括对教师、学生、办学条件、评价制度等方面。第三部分,个案研究,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深入研究场域,对佳县农村地区X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存在困境,作了详细的分析。我于2009年9月15日正式进入研究现场,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发现X中学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费匮乏,办学条件差,教师培训困难,班额过大,生源质量较差,评价制度落后,领导不够重视课程改革,公众支持力度不足,课程改革存在城市化取向等问题,并对上述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提出西部农村地区初中课程改革的对策,也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之一。根据个案研究的情况,分别从政府、学校、教师、专家、家长五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政府要建立具有西部农村特点的中学课程目标体系;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加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克服教材的“城市化”取向,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开发地方课程;改进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质量;积极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学校要加强领导的课程改革领导能力;努力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型教师文化;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加大培训力度,使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加强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改变知识结构;加强合作交流、善于自我反思。专家要深入参与课程改革实践;谨慎地进行理性反思;真诚地开展对话与交流。家长要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参与学校关于课程改革的活动;转变传统的读书观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论文结尾部分,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作了一次总结,并深刻反思了本次基础课程改革,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研究的缘起1.3 研究综述1.3.1 已有研究成果1.3.2 已有研究的不足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 研究的目的1.4.2 研究的意义1.5 研究方法1.5.1 本研究的指导思想1.5.2 本研究的具体方法1.6 资料的收集于整理1.7 研究的伦理道德第2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括2.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1.1 国际背景2.1.2 国内背景2.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特点2.2.1 课程目标体现了全面性、人文性和发展性2.2.2 课程结构体现了均衡性、选择性与综合性2.2.3 课程内容体现了生活性、基础性、全面性、时代性2.2.4 课程实施体现了主动性、互动性和探究性2.2.5 课程评价体现了发展性、多元性和过程性2.2.6 课程管理体现了统一性、层次性和民主性2.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2.3.1 对教师的要求2.3.2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2.3.3 对办学条件的要求2.3.4 对评价的新要求2.3.5 对教师培训的要求第3章 个案研究:佳县农村中学X中学3.1 研究对象的简介3.2 X程改革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3.2.1 师资力量薄弱,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3.2.2 教学经费匮乏,办学条件较差3.3.3 评价制度落后,制约着新课程改革3.2.4 领导不够重视课程改革3.2.5 教师培训困难3.2.6 班额过大,给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3.2.7 农村初中生源质量较差3.2.8 课程改革的城市化取向制约着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3.2.9 社会公众对课程改革缺乏热情和支持第4章 西部农村地区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对策4.1 政府方面的对策与建议4.1.1 建立具有西部农村特点的中学课程目标体系4.1.2 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4.1.3 加强新课程的执行力4.1.4 克服教材的“城市化”取向,挖掘地方特色,开发地方课程4.1.5 提高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改进师资质量4.1.6 积极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4.1.7 普通教育要渗透职业教育4.2 学校方面的对策与建议4.2.1 加强学校领导的课程改革领导能力4.2.2 努力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创建新型教师文化4.2.3 积极进行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加大培训力度,使农村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4.3 教师方面的对策与建议4.3.1 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4.3.2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4.3.3 改变知识结构4.3.4 加强合作交流、善于自我反思4.4 专家方面的对策与建议4.4.1 要深入参与课程改革实践4.4.2 要谨慎地进行理性反思4.4.3 要开展真诚的对话与交流4.5 家长方面的对策与建议第5章 反思与总结5.1 对现实国情考虑不充分5.1.1 我国教育的整体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不合理5.1.2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整体差,农村地区更为明显5.1.3 教师素质整体偏低,城乡差异明显5.1.4 评价体制难以改变5.1.5 就业压力很大,学生间的激烈竞争很难避免5.2 没有认真汲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5.3 理论研究不成熟,缺乏本土化,缺乏大量的实验研究与总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西部农村论文; 初中论文; 新课程改革论文; 困境论文; 对策论文;
西部农村地区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 ——以佳县X中学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