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标准预防在外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浅谈标准预防在外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陈紫红(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五官科543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标准预防在外科病房的应用,探讨了标准预防的相关内容和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注意点,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标准预防外科职业防护

标准预防从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传染源、易感者及传播途径的角度重新定位了医患关系,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保护患者的利益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外科病人主要是外伤和手术的病人,外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护士在日常的治疗、检查和护理病人等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因此,外科护士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时候,应当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中注意标准预防的正确应用,减少职业暴露。现将标准预防的相关内容及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注意点总结如下。

1标准预防的相关内容

1.1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1)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1.2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前后手卫生、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飞溅时应当戴防护镜、口罩、隔离衣等用品,防止针刺伤,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保证充足的光线和环境、使用后的利器及时放入利器盒。

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1]。

1.3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和面罩等。

1.4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是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建立的,即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2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注意点

2.1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结核等)

在传统的血液体液隔离措施中,只是单一的强调对有血源性传播疾病进行隔离,而对其他的病人却没有很严格的、很具体的制度和要求。标准预防的概念告诉我们,标准预防不仅仅是针对经血液传染的疾病,还包括经呼吸道、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播的疾病。

鉴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护士从病人入院的那一刻开始,即应开始采取标准预防。在为病人进行入院宣教时,护士即应开始戴口罩,这样可以减少或预防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如结核等。如果护士仅仅将病人局限在入院时的诊断,那么就很容易忽视了该病人很可能就是结核病病人的情况。事实上,有些病人自己本身就是结核病菌携带者而不自知,或者出于某种原因有意隐瞒结核的病史,如果护士能从一开始接触病人的时候就戴口罩,则可以减少病人经咳嗽、咳痰、唾液等传播的呼吸道疾病。戴口罩的时候应注意口罩的大小要适合,戴的方式也必须正确,口罩才会有效。使用者要把口罩上的铁丝按在鼻梁上,再顺着鼻梁将整个口罩摊开来,并紧贴面部,将绑带沿耳后绑好(或系好)。摘除口罩前先先洗手,摘除口罩后再洗手。口罩使用4小时后即应更换。另外,护士和病人交谈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一般以1.0-1.2M为宜,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要避免与病人面对面交谈[2]。

2.2戴手套,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

在接收外伤入院的病人或大咯血、呕血、鼻出血等有明显血液污染的病人时特别要注意戴好手套,保护自己。但是,同时也要谨记接触了病人的手套不可再接触其他的清洁区域、物品和其他病人,避免护士的手成为疾病传播的始源。

为病人进行抽血等侵入性操作或吸痰时,注意戴手套以预防血液性疾病的传播,同时避免双手回套针冒的高危行为等,必要时可用单手操作的方法;采血最好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减少与血液接触的机会。操作完毕后不要将注射器、采血针头等锐利器械放置在病人床旁、窗台等其他不适当的地方。

为病人做晨晚间护理的时候,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如胃液、尿液、各种引流液、粪便及唾液等)及污染被褥感染的危险,可戴防渗透性强、细微孔少的一次性薄膜手套,以有效防止细菌等微生物通过。

在给患者输液注射、采集动静脉血标本、更换伤口敷料、留置胃管、术前备皮或在抢救危、急、重病人时为病人吸痰、吸氧等操作时,应选择穿戴便于工作的一次性乳胶手套。

病人留置各种管道的时候,除了要保持其通畅、注意观察量色质以外,还要注意更换引流袋(或瓶)、倾倒引流液的时候要先戴手套。

有报道指出,经常戴手套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后感染的机会小于不戴手套者[3]。

2.3重视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是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结核与HIV感染是最常见合并的条件性感染症,结核病常常是HIV感染的早期表现[4]。另有报道证实。通过一次性针头刺伤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平均感染率为6%~30%。80%以上的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而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5]。

遇到HIV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时,如果预见血液有可能喷洒到身上的时候还要注意戴好护目眼镜、帽子、口罩,穿好防护衣等。

如果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心端挤出血液,同时用肥皂水或流水冲洗,禁止按压伤口;局部用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按有关制度行相关报告和处理。

中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提出了锐器伤的处理原则:①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②被H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2.4洗手、手消毒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消毒,洗手和手消毒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措施。脱手套后要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同时,护士在戴手套工作的时候,还要多想到病人的安全,注意双向防护。所以要注意在整理完一个病人的床单位的时候还要注意更换手套之后才接触下一个病人的床单位;或者可以戴一次性的橡胶手套,每次整理完一个病人单元后按正确的洗手方法用快速手消剂洗手(没有被病人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同时注意取手消剂的时候要用肘部或手背按压,而不能直接用手心按压手消剂的喷头,避免重复污染;如果已经被明显的血液、体液所污染,则必须重新更换手套,并且在脱手套后洗手。

2.5消毒灭菌

实际上,中央空调和空气净化装置并不能完全地替代清洁卫生工作,相反地,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对清洁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时要注意病房的通风换气,通风的同时注意打开门窗。加强病房内的通风可以稀释病原微生物浓度,但不能从根本上杀灭病原体。紫外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医院病房消毒方法,在疾病防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紫外线消毒可以作为防止结核病扩散的主要消毒手段。通常紫外线灯管能够持续使用5000~10000h(7-14个月)。使用后光线的穿透力会迅速下降.因此对紫外线灯应进行定期的清洁、检测和更换。

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消毒每天采用紫外线消毒,各室间地面及办公室和病房、病房走廊要用毎升含有效氯500毫克的消毒液湿式拖地,每天2次。每天坚持用消毒液擦拭病人的床单元。病人转床、转科、出院或死亡后做好终末消毒。

检查结果确诊为结核、HIV等的病人,注意单间隔离,房间门口贴上隔离标识,做好隔离措施,不串病房,有条件者,尽快转到传染病医院治疗。HIV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和病人的生活垃圾置黄色垃圾袋,贴相应标识,专人送规定地点集中焚烧处理;非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按“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用后物品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再以干净包布包裹,外标识“艾滋病病人用物”,单独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高温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参考文献

[1]李六亿.标准预防的介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4).

[2]结核病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1):448—449.

[3]张帆,周密,孙玉卿,等.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38.

[4]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等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7,22(1):23-24.

[5]毛永玲.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唧[J].实用医技杂志,2008,(20):2695.

标签:;  ;  ;  

浅谈标准预防在外科病房的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