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SP含量与表皮干细胞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SP含量与表皮干细胞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模型,观测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植皮片内SP的含量以及表皮干细胞数量、分布的变化,同时肉眼观察植皮成活过程中创面的变化情况。初步分析SP含量的变化与植皮片内神经纤维损伤-修复的关系以及SP和表皮干细胞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并探讨在全层皮片移植成活过程中SP的作用。为临床改善自体皮肤移植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23月龄SD大鼠,雄性,体重200-250g,63只,随机分成七组(每组9只),分别记为D0组、D1组、D3组、D7组、D14组、D21组、D30组,D0组为正常皮肤对照组,其余6组为植皮组,分别代表自体皮肤移植术后六个时限点,即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0天。植皮组每只大鼠于背部制作1.5cm x 1.5cm面积大小的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模型,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在移植皮片中央切取全层皮肤组织,正常皮肤对照组的每只大鼠于背部切取1.0cm x 1.0cm面积大小的全层皮肤组织,不做移植模型。1、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皮肤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片内SP的含量。2、皮肤组织固定、包埋、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β1整合素、基因物质p63的表达,观察正常皮肤和植皮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片内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其在皮肤各层的分布情况。每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植皮术后各组与正常皮肤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以及植皮术后各组之间进行对比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结果:1、肉眼观察每只动??体全层皮肤移植效果理想,未见有明显的感染和坏死,各个时限点移植的皮片外观有明显的区别。2、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正常皮肤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皮片内SP的含量显示:从植皮术后第1天开始,植皮片内SP含量开始下降,到术后第3天降至术后一个月内最低值,然后SP含量呈缓慢增加,直到术后第30天时,植皮片内SP仍低于术前正常全层皮肤内水平。D0组SP含量为(20.88±1.25)pg/mg;D1组SP含量(10.82±0.99)pg/mg;D3组SP含量(4.08±1.18)pg/mg;D7组SP含量(7.50±1.05)pg/mg;D14组SP含量(11.80±1.39)pg/mg;D21组SP含量(15.19±0.80)pg/mg;D30组SP含量(16.76±1.33)pg/mg。植皮后各组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皮片内S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植皮术后各组SP含量的均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除D1组和D14组之间(P=0.078>0.05)、其它各两组均数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性( P < 0.05 )。3、免疫组化检测病理切片分为β1整合素、基因物质p63两个指标。两个指标的阳性细胞率在观察的6个时限点中开始逐渐减少,在术后第3天左右达到最低,然后逐渐增加,在术后第7天左右其阳性细胞率开始接近或者超过术前,在术后第21天左右达到最高峰,然后又逐渐降低。且同一时限点同一标本连续切片中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率要低于基因物质p63阳性细胞率。(1)、β1整合素:D0组阳性细胞率为(18.11±1.05)%;D1组阳性细胞率为(15.67±0.87)%;D3组阳性细胞率为(8.22±1.20)%;D7组阳性细胞率为(17.67±1.22)%;D14组阳性细胞率为(19.89±1.17)%;D21组阳性细胞率为(26.44±1.01)%;D30组阳性细胞率为(20.11±1.27)%。植皮术后各组与正常皮肤对照组阳性细胞率的均数比较,除D7组与D0组之间(P=0.905>0.05)没有差异外,其他各组与D0组均数之间都有明显差异性(P<0.05);植皮术??组阳性细胞率的均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除D14组和D30组之间(P=0.676>0.05)没有差异性外,其它各两组均数之间都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2)、基因物质p63:D0组阳性细胞率为(28.22±0.97)%;D1组阳性细胞率为(25.56±1.13)%;D3组阳性细胞率为(12.89±1.05)%;D7组阳性细胞率为(28.78±1.09)%;D14组阳性细胞率为(30.67±1.32)%;D21组阳性细胞率为(37.78±1.39)%;D30组阳性细胞率为(30.11±1.45)%。植皮术后各组与正常皮肤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的均数比较,除D7组与D0组之间(P=0.838)没有差异外,其他各组与D0组均数之间都有明显差异性(P<0.05);植皮术后各组阳性细胞率的均数两两之间进行比较,除D14组和D30组之间(P=0.336)没有差异性外,其它各两组之间均数差值都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4、阳性细胞在正常皮肤内主要位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且呈片状排列。随着移植术后时间的推移,阳性细胞在皮肤中的排列结构逐渐紊乱,逐渐分布到表皮的各层,但从D21组开始发现阳性细胞逐渐集中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在表皮的各层仍然有阳性细胞,D30组明显少于D21组。结论:1、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植皮片内SP的含量先降低,后随着植皮片内感觉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SP含量逐渐缓慢升高。植皮片内SP含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植皮片内感觉神经纤维损伤-修复的过程。2、表皮干细胞在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开始逐渐减少,然后逐渐增加,当皮片建立足够的血运以及皮片内感觉神经支配的逐渐修复,表皮干细胞在表皮细胞中的比例超过正常皮肤。3、表皮干细胞在皮肤中的排列随着皮肤移植成活过程的进展呈现出开始趋于逐渐紊乱,几乎在表皮的各层均能见到表皮干细胞,后表皮干细胞又趋于正常皮肤内的规律性变化,主要集中于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隆突部。4、根据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SP含量和表皮干细胞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创面的肉眼变化,可初步推断出SP和表皮干细胞与创伤愈合关系密切,以及在植皮成活过程中SP起着积极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一、主要英文缩写词
  • 二、中文摘要
  • 三、英文摘要
  • 四、论文正文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六、综述
  • 七、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
  • 八、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自体全层皮肤移植成活过程中SP含量与表皮干细胞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