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

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

论文题目: 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徐晓海

导师: 刘少杰

关键词: 日常生活,制度公正,社会公正,社会和谐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人们总是从不同的社会层面走到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把某一社会层面的制度公正原则作为普适性原则评价各种社会事件或各种交往活动,进而导致了对制度公正判定的分歧与冲突。本文认为,任何单一的社会领域和专业领域都不应把自己的公正原则作为社会生活的普遍原则。从社会分化和社会生活多元化的角度应当承认制度公正的多元性,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发生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开展多种层面上的社会交往,这就意味着人们总是要在制度公正问题上产生各种形式的对话与交流,能否就制度公正原则达成共识是实现和谐交往的前提。因此,只有退出各种专业化领域,即超越各种专业化领域的狭隘性,回到各种社会生活以及各种专业领域的原初地——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找到制度公正原则的共同基础,进而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公正原则。只有以这种具有共性的制度公正观为基础,去协调在各种分化的、专业化生活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制度公正观,才能修正或摒弃那些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不公正的制度因素,最终实现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中的制度公正问题

一、制度安排中的不公正现象

二、对不公正现象根源的困惑

三、对制度不公正问题本质的追问

第二章 制度公正原则的历史演进

一、前农业社会中的制度公正原则

二、农业社会中的制度公正原则

三、工业社会中的制度公正原则

四、后工业社会中的制度公正原则

第三章 各种分化领域制度公正原则的合理性与缺陷

一、效率优先的制度公正原则

二、公平优先的制度公正原则

三、秩序优先的制度公正原则

第四章 从日常生活视角对制度公正的再认识

一、认识日常生活的基础地位

二、从日常生活出发对制度公正观的反思

三、建立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制度公正观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中制度公正原则的重建

一、转型期重建制度公正原则的必要性

二、转型期重建制度公正原则的可能性

三、转型期制度公正原则重建的基本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发布时间: 2005-08-26

参考文献

  • [1].制度公正问题研究[D]. 宋增伟.山东大学2006
  • [2].制度的哲学思考[D]. 庄江山.复旦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 董才生.吉林大学2004
  •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分析[D]. 甄志宏.吉林大学2004
  • [3].制度论——哲学视野中的制度与制度研究[D]. 辛鸣.中共中央党校2004
  • [4].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 何林.黑龙江大学2005
  • [5].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 张贞.华中师范大学2006
  • [6].制度变迁中的行动模式转换[D]. 翟岩.吉林大学2006
  • [7].制度的哲学思考[D]. 庄江山.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  

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