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对不同产地稻米及副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稻米及副产品脂肪酸组成、挥发油组分进行测定和比较,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醛、酮、酯类及烷烃类化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了稻米中的黄酮含量,测得各种稻米中黄酮含量在0.1948~0.3222 mg/g之间;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对稻米中的柚皮甙进行定量分析,测得各种稻米中柚皮甙含量在0.02720~0.1188μg/g之间;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稻米及副产品中的微量元素,可知稻米中Zn、Fe、Cu含量较高;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FS)测定了稻米及副产品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稻米及副产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脂肪酸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由GC-MS分析可知稻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由于产地不同,各种脂肪酸含量也有差异。利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稻米及副产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提取,GC-MS分析结果为稻米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及烷烃类化合物,副产品中主要成分为甘菊环、2-戊基呋喃、壬醛、乙酸辛酯。对黄酮的提取采用超声波法,并对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稻米中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0,超声温度0℃,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次数4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二氢黄酮类物质柚皮甙作为标准品测定各种稻米中的黄酮含量。通过SPE-HPLC法对各种稻米中柚皮甙的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5.81%~104.2%,变异系数小于1.768%。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运用ICP-MS法对稻米及副产品中的微量元素Fe、Zn、Cu、Ge、Se、Cd、Hg、Pb含量进行了测定,回收率为91.18%~111.3%,变异系数小于6.240%。利用FS法对稻米及副产品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实验中采用苯甲酸-Cu+-H2O2体系,确定了当缓冲盐溶液pH为6.50,苯甲酸与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7∶200,Cu+的浓度为0.8000×10-5 g/mL时荧光强度最强。在此条件下测得稻米及副产品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在83.20%~95.60%之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稻米概述1.2 脂肪酸概述1.3 挥发性物质简介1.4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1.5 微量元素简介第2章 仪器与材料2.1 仪器2.2 试剂2.3 样品第3章 GC-MS 分析稻米及副产品的脂肪酸3.1 样品预处理3.2 脂肪油的提取3.3 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3.4 GC-MS 测定条件3.4.1 色谱条件3.4.2 质谱条件3.5 分析鉴定3.5.1 定性分析3.5.2 定量分析3.6 结果与讨论第4章 GC-MS 分析稻米及副产品中的挥发性物质4.1 样品预处理4.2 稻米及副产品挥发性物质提取4.2.1 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性物质4.2.2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挥发性物质4.3 GC-MS 测定条件4.3.1 色谱条件4.3.2 质谱条件4.4 分析鉴定4.4.1 定性分析4.4.2 定量分析4.5 结果与讨论第5章 稻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5.1 稻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5.1.1 超声波法提取稻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5.1.2 醋酸镁的显色反应5.1.3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5.2 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波长的确定5.3 标准曲线的绘制5.4 稻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5.4.1 影响稻米黄酮提取率的单因素试验5.4.1.1 不同溶剂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1.2 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1.3 物料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1.4 超声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1.5 超声提取次数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1.6 超声提取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5.4.2 超声波法提取稻米黄酮的正交试验5.5 稳定性试验5.6 回收率及方法精密度5.7 稻米黄酮含量测定5.8 结果与讨论第6章 稻米中柚皮甙的 SPE-HPLC 法分析6.1 稻米中黄酮化合物的鉴别6.1.1 稻米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6.1.2 色谱条件6.1.3 稻米中黄酮化合物的确定6.2 标准曲线的绘制6.3 最小检出限6.4 方法精密度实验6.5 回收率实验6.6 稻米中柚皮甙含量的测定6.7 结果与讨论第7章 ICP-MS 法测定稻米及副产品中的微量元素7.1 实验部分7.1.1 标准溶液7.1.2 仪器参数的优化7.1.3 样品处理7.1.4 测定方法7.1.5 方法检出限和精密度7.1.6 加标回收实验7.1.7 样品测定7.2 结果与讨论第8章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及副产品的抗氧化性8.1 实验原理8.2 实验方法8.2.1 荧光光谱8.2.2 溶液中荧光体系的动力学性质8.2.3 稳定性试验8.3 影响荧光强度的条件试验8.3.1 缓冲溶液的选择8.3.2 苯甲酸过量范围的确定8.3.3 过氧化氢用量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浓度的影响'>8.3.4 Cu+浓度的影响8.4 样品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8.5 结果与讨论第9章 结论与设想参考文献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稻米论文; 脂肪酸论文; 黄酮类化合物论文; 微量元素论文; 抗氧化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