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

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SLE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研究中发现,非成熟DC更加有效的提呈抗原,成熟DC高表达MHC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表现了不同的作用和在诱发疾病中的协同配合。DC对细胞因子介导的活化敏感,SLE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成份可以诱导DC及其前体细胞产生促炎性因子,活化T/B细胞,促使T/B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的发生,导致了SLE患者对自身抗原的反应和持续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本课题希望从SLE患者血清及其对产生DC的影响上来部分阐述SLE的发病机制。本实验主要是针对高IL-10 SLE患者血清对单核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的影响进行研究。本实验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IL-10、IL-6、IFN-α,以筛选高IL-10 SLE患者血清。同时检测部分病人的抗dsDNA抗体、补体(C3、C4)和24小时尿蛋白。应用GM-CSF+IL-4+TNF-α体系诱导培养DC,在该体系中加入外源性IL-10(30pg/ml)。根据ELISA法检测到的IL-10、IL-6、IFN-α浓度,选择单独IL-10增高的SLE患者血清参与诱导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分化为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和DC刺激的活化T细胞胞内细胞因子,CCK-8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与DC共培养的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发现,以超过正常人IL-10浓度95%参考值范围为IL-10异常增高标准(>8.12pg/ml),则在收集的94例SLE患者中50例IL-10浓度增高,占整个SLE患者的53.20%。将这50例血清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到IL-10平均浓度为33.77±41.94pg/ml,其中有16份血清仅表现IL-10异常增高,IL-6、IFN-α均在正常范围内。故选择外源性IL-10的实验浓度为30pg/ml。当应用GM-CSF+IL-4+TNF-α诱导培养DC时,如加入外源性IL-10 30pg/ml作为实验观察因素,与正常诱导DC相比,所诱导的DC HLA-DR、CD86、CD80、CD83的表达阳性率均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刺激细胞:效应细胞为1:10比例组中IL-10浓度为30pg/ml的诱导组诱导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降低;该种D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变化,表现有高分泌IL-10,低分泌IL-12p40和IFN-γ的趋势。然而,在高IL-10的SLE患者血清参与诱导干细胞来源的DC的实验中,DC的表型、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能力、DC分泌IL-12p40、IL-10、IFN-γ水平,并未显示出与常规诱导培养的DC统计学的差异。以上实验结果证实,30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的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以及J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但是IL-10异常增高的SLE患者血清在诱导CD34+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为DC时由于作用的细胞不同、SLE患者血清中存在IL-6、IFN-α以外的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相同地呈现明显抑制作用。总之,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如协同作用的因素不同及作用的细胞不同,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IL-10异常升高的SLE患者血清对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数字微分的函数化树突状细胞算法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20(09)
    • [2].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会议热点解读[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3].中国医科院揭示树突状细胞启动“经典免疫”的调控机理[J]. 生物学教学 2017(01)
    • [4].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研讨会会议通知[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3)
    • [5].第14届国际树突状细胞研讨会会议通知[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4)
    • [6].“吞噬细胞”及其在免疫中的作用探究[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Z1)
    • [7].链球菌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成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12)
    • [8].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肺腺癌23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06)
    • [9].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02)
    • [10].白血病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6)
    • [11].封面图片——树突状细胞[J]. 中国厂矿医学 2009(04)
    • [12].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5)
    • [13].树突状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1)
    • [14].靶向树突状细胞的结肠癌肿瘤疫苗的制备[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5].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7)
    • [16].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7(01)
    • [17].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59)
    • [18].肠道共生菌通过视黄酸脱氢酶阳性的树突状细胞调控外周淋巴系统的扩展和维护[J]. 科学新闻 2017(04)
    • [19].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价值与途径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4)
    • [20].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体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7)
    • [21].紫杉醇对人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活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33)
    • [22].不同浓度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4对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02)
    • [23].肝树突状细胞在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J]. 肝脏 2014(04)
    • [2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03)
    • [25].树突状细胞在宿主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激活信号通路[J]. 口腔医学研究 2011(01)
    • [26].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4)
    • [2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06)
    • [28].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8(04)
    • [29].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20(04)
    • [30].原苏木素A调控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状态的实验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04)

    标签:;  ;  ;  ;  ;  ;  ;  ;  

    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及其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