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 ——以杨龟山为中心

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 ——以杨龟山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对两宋之际著名的道学思想家杨龟山的哲学思想进行考察,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将对杨龟山的生平进行考察,其他四章分别就道学中的天道思想、心性思想、仁学思想以及静的思想予以讨论。第一章将对杨龟山的生平学旅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本文将杨龟山的生平发展分为4个阶段,依次为29岁之前的早年求学,29岁至47岁之间问道于二程,48岁至71岁之间倡道东南,最后直至83岁的晚年卫道。本文认为,杨龟山早年学无所宗,泛滥诸家。29岁师事明道,思想为之一转。明道去世之后,继师伊川,其思想逐渐成熟。本文提出龟山48岁于家乡含云寺中讲学,乃倡道东南之始,此后门人渐广。靖康前夜,72岁被召入朝。杨龟山的晚年卫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大学中罢王安石配享的努力,其二则是晚年居乡,在文本上收集、整理二程语录,传承师说,在思想上著述《三经义辨》、《神宗日录辨》以及《字说辨》,以展开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第二章将围绕道学的天道思想展开论述。通过分别对二程与杨龟山的天道思想进行考察,本文试图揭示杨龟山思想中的工夫实践特色。在对天道概念的理解方面,龟山的思想不外于师说。但是,龟山最为重视的是学者如何行道,龟山强调《中庸》所说的“道不可离,可离非道”,学者之行道不离人伦日用。行道的前提离不开学者求道以知道的工夫,对于求道工夫的详细论述,乃是龟山道学思想的重点所在。同时,围绕道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诚者合内外之道”的命题,本文亦将针对龟山观点以进行论述。第三章将围绕道学的心性思想展开论述。针对杨雄的修性以及佛家的无心思想,龟山明确提出“心不可无,性不假修”。同样地,通过分别对二程与龟山的心性思想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以上命题的提出,正是建立在龟山对二程心性思想把握的基础上。人的本然之性天然具足,本不假修。对于学者来说,关键的是如何率性而为。而在此过程中,正体现了心的用。除了龟山对于“正心”的论述之外,龟山还提出了“直心”的思想。《易传》中,直即训为正,所以说直心的思想与正心大体上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龟山又特别强调“直”的概念,这一点还未在其他的道学思想家中见到。第四章对于仁学思想的考察,有感于陈来教授所提出的仁学是早期道学的主题,提供了道学从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龟山仁学思想的考察,确实发现龟山思想的发展,与其对仁学问题的思考是密不可分的。龟山提出君子之学求仁而已,求仁的目的在体得仁之体,但是求仁的方法则必须通过论语中所载的求仁之方,切己躬行。有关道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伊川与龟山论《西铭》而提出“理一分殊”,本文认为龟山之所以产生对《西铭》的疑惑,就来源于其对仁学问题的思考。本章的第二节中,即针对理一分殊概念在两宋之际的发展,具体展开论述。第五章将围绕道学中静的思想展开论述。所谓的道南一脉,最大的特点即有关静中体验工夫的道南指诀。通过分别对道学前期周濂溪、张横渠以及二程的思想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北宋四子均强调静中体认的工夫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赞同日本九州大学楠本正继先生所提出,道南一脉的思想特色在于道的思想的深化。本文通过对杨龟山、罗豫章以及李延平三人静的思想进行讨论,从而试图指出杨龟山和罗豫章均认为外在的为学与内在的静中体验,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只有经过李延平的进一步发展,静中体验的工夫才被强调到前所未有高度。在最后结语中,本文认为可以从一体异名、称物平施以及体验未发三个方面把握龟山的思想特质,并从三个方面分别予以论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道学兴起与南传
  • 一 道学兴起
  • 二 道学南传
  • 三 道学刍议
  •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结构说明
  • 一 研究回顾
  • 二 方法讨论
  • 三 结构说明
  • 第一章 杨龟山生平与思想历程
  • 第一节 杨龟山生平
  • 一 早年求学
  • 二 问道二程
  • 三 倡道东南
  • 四 晚年卫道
  • 第二节 杨龟山思想历程——以道统观和佛老观为中心
  • 一 道统观
  • 1 子思与《中庸》
  • 2 承接道统
  • 二 佛老观
  • 1 批判佛老
  • 2 所差秒忽
  • 第二章 道不可离,可离非道——天道思想
  • 第一节 二程的天道思想
  • 一 本然之道
  • 二 道与性一
  • 三 人伦之道
  • 四 合内外之道
  • 五 小结
  • 第二节 杨龟山的天道思想
  • 一 道不可离
  • 二 求道
  • 1 求道与为学
  • 2 求道与忠恕
  • 3 求道与仁义
  • 三 诚者合内外之道
  • 四 小结
  • 第三章 心不可无,性不假修——心性思想
  • 第一节 二程性的思想
  • 一 天命之性
  • 二 气有善恶
  • 三 生之谓性
  • 四 穷理尽性
  • 第二节 二程心的思想
  • 一 心与理一
  • 二 养心
  • 1 人心惟危
  • 2 义理养心
  • 三 敬之工夫
  • 第三节 杨龟山的心性思想
  • 一 性不假修
  • 1 性不假修
  • 2 率性而已
  • 3 气质之性
  • 二 心不可无
  • 1 心体
  • 2 正心
  • 3 直心
  • 4 正心合内外
  • 第四章 君子之学,求仁而已——仁学思想
  • 第一节 杨龟山仁学思想考察
  • 一 求仁而得仁
  • 二 理一分殊
  • 三 知仁与为仁
  • 1 知仁
  • 2 为仁
  • 四 仁即人心
  • 五 小结
  • 第二节 求仁与"理一分殊"在两宋之际的发展
  • 一 "理一分殊"概念的提出——伊川、龟山
  • 二 "理一分殊"思想的发展——龟山
  • 三 "理一分殊"思想的继承——默堂、豫章
  • 四 "理一分殊"思想的转向——延平、朱子
  • 五 "理一分殊"思想的丰富——朱子
  • 六 朱子晚年的"理一分殊"思想
  • 七 结语
  • 第五章 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静中体验
  • 第一节 道学前期静的思想
  • 一 周濂溪静的思想
  • 二 张横渠静的思想
  • 三 二程静的思想
  • 第二节 道南一脉静的思想
  • 一 杨龟山静的思想
  • 二 罗豫章静的思想
  • 三 李延平静的思想
  • 第六章 一体异名,初无二致——代结语
  • 一 一体异名
  • 二 称物平施
  • 三 体验未发
  • 附录
  • 道南一脉三考
  • 一 杨龟山程门立雪考
  • 二 罗豫章师事龟山考
  • 三 罗豫章静坐罗浮考
  • 四 小结
  • 征引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周必大对道学学派的批评[J]. 孔子研究 2014(06)
    • [2].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J]. 华夏文化 2017(02)
    • [3].道学的生命与生命的道学——读吕锡琛等《道学健心智慧》的几点体会[J]. 伦理学研究 2010(04)
    • [4].道学“气象”论[J]. 江海学刊 2019(02)
    • [5].溯黄老遗迹,述道学新命——第二届昆仑高峰论坛暨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J]. 宗教学研究 2016(04)
    • [6].唐宋古文复兴中文道论的特点——兼与道学家比较[J]. 中国美学研究 2019(02)
    • [7].浅谈西汉文赋中的老子道学[J]. 神州 2013(13)
    • [8].道学“用势”法则与领导运筹决策[J]. 领导科学 2012(35)
    • [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道学研究[J]. 中国宗教 2018(10)
    • [10].走向东西交融互动中的道学—心理学研究——读吕锡琛教授等《道学健心智慧》[J]. 宗教学研究 2011(02)
    • [11].韩国儒学的道学思想[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2].贯通与融合——评《新编中国道学简史》[J]. 老子学刊 2020(01)
    • [13].关于“百年道学”的几个问题[J]. 人民论坛 2011(24)
    • [14].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J].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3)
    • [15].《道学与人生》讲座(壹) 道学:破解人类生存选向[J]. 中国西部 2009(Z7)
    • [16].道学思想与今日中国和谐社会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25)
    • [17].道学话语的分析与解读——读陈来主编《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J]. 哲学研究 2008(04)
    • [18].担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著名道学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先生的特殊贡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8)
    • [19].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1)
    • [20].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2)
    • [21].罗从彦道学思想探察[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01)
    • [22].辽代道学教育述论[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6(05)
    • [23].论武术与道学(一)[J]. 武当 2011(05)
    • [24].道学思想的当代定位及其人生关怀[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 [25].道学相生相克法则与领导变革和领导战略[J]. 理论探讨 2009(06)
    • [26].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16)
    • [27].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8)
    • [28].中医与易学 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10)
    • [29].中医与易学、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 中医正骨 2009(10)
    • [30].《百年道学精华集成》学术思路及其进展[J]. 世界宗教研究 2013(06)

    标签:;  ;  ;  

    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 ——以杨龟山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