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然的选择。新农村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见,新农村的“新”不仅应该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应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既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动力。没有新文化,就无所谓新农村。加快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农村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但是,农村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时常被基层政府忽视,广大农民自身也不重视,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往往被置于建设中的“真空”。被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也被弃之不被开发利用,认为是封建的、落后的、不能创造经济价值的东西。有的地方虽然有所重视,但对民族文化任意改造、进行所谓的“创新”,使民族文化失去精华,成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工具。文章以一个民族村为研究对象,探讨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首先是基层政府的重视,使文化建设下沉至村,同时增加投入,使农村文化建设有制度和资金保障。文章认为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将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村一级管理的村委会,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担负起责任:为村级文化发展制定规划长远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村级文化活动、引导回乡农民工加入农村文化建设,依据本村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开发文化资源,包括收集、整理、传播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村落文化,以及成立民间文化开发公司,发展传统文化产品,使村级文化发展形成一个体系。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绪论一、选题由来二、研究的意义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一)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文化建设(二) 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文化建设(三) 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含义(一) 新农村的含义(二)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含义五、本文主旨、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周村概况一、地理位置及沿革二、人口结构三、文化结构四、经济收入情况五、文化传统(一) 衣食住俗(二) 婚俗(三) 节俗(四) 葬俗(五) 民间歌舞(六) 民间工艺(七) 宗教信仰第二章 周村文化建设观察一、周村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一) 日常文化活动方式(二)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三)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四)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态度二、来凤县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一) 实施“三级”文化建设工程(二) 举办新农村文化培训(三) 文化下乡(四)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五) 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三、周村文化建设的实施(一)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二) 文化队伍建设(三) 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四) 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第三章 周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一、存在的问题(一) 注重生产发展,忽视文化建设(二) 村级文化建设没有目标(三) 打工潮使精英缺失,影响文化建设(四) 文化活动单一(五) 民族特色不突出二、原因探析(一) 物质生活不丰富,发展生产仍是关键(二) 文化建设主体不清(三) 基层政府对文化建设认识不高、投入不力(四) 政府组织不力,群众参与度不高第四章 周村文化建设的对策一、生产发展与文化建设并重(一) 增加村级投入,整合优化村级文化资源(二) 引进民间资本,加大对村级文化资源的开发二、建立村级文化建设长远目标(一) 规划文化建设长远目标(二) 明确文化建设管理目标(三) 提高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三、组织回乡农民工,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四、积极组织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一) 村委会组织联系文化、科技、卫生“下村”活动(二) 村委会组织开展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三) 发动农民自我开展文化活动五、宏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文化(一) 重视扶持民间文化发展(二) 发动农民收集、整理和传播民间文化(三) 发动农民建设民族村落文化(四) 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五) 发展民族文化产品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1:农村文化建设调查问卷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民族地区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来自湖北省来凤县周村的报告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