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由于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合成食用色素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合成色素逐渐被天然色素所代替。花青素是一类人们最为熟悉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因其安全性高,易上色,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大多数国家都允许其用于食品着色。紫甘薯富含花青素,且色彩鲜艳,生理活性突出,倍受人们关注。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稳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分离条件对紫甘薯品种花青素不同组分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并对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稳定性以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紫甘薯花青素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江苏汉邦Lichrospher5-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100%的色谱乙腈,流动相B为10%醋酸重蒸馏水溶液(V/V),在30min内流动相B从90%线性减少到80%;体积流量为0.3 mL/min;检测波长530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经测定六个不同紫甘薯品种,各个品种花青素的组分都不同,且含量不一,紫A4、浙紫、京薯6号、紫A1、鄂紫和川山紫花青素提取率分别为7.6058、7.5162、7.1663、6.1608、5.5458和5.0249 mg/g干粉重。2.通过对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固液比进行单因素平行实验,并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提取紫甘薯花青素优化工艺条件:利用10%醋酸在温度为40℃、固液比为1:20条件下提取60min,提取花青素含量为150.01μg/mL,提取率为7.5 mg/g干粉重。3.通过摸索大孔树脂HPD-700的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吸附pH值,得出最优吸附条件为20℃下,pH值为2.5,吸附12h,吸附率为91.82±0.34%;进一步研究解吸时间,解吸乙醇浓度和解吸次数,得出最优解吸条件为70%乙醇解吸30min,解吸两次,解吸率为93.42±1.13%。经研究表明,HPD-700大孔树脂循环使用性能良好。经大孔树脂纯化后花青素在晶体中的含量为45 mg/g,纯化倍数为6倍。4.通过比较花青素在室内自然光,紫外光,沸水浴,高压灭菌和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光对花青素稳定性影响较少,自然光下花青素含量在30d后相对保存率为92.31±0.79%,40W紫外光、0.5m下照射4h相对保存率为90.92±1.91%;高温对花青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沸水浴4h后花青素相对保存率为69.05±0.79%,高压灭菌20min后相对保存率只有63.75±0.83%,花青素稳定性下降显著。花青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稳定性相差很大,在pH5.0以下时稳定性较好,4d后花青素相对保存率仍有80%以上;随着pH值升高,稳定性迅速下降,pH9.0以上、4d后花青素相对保存率低于15%。5.研究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结果表明:pH为7.0时,花青素具备较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能力。花青素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0.25mg/mL,而抗坏血酸的IC50=0.3mg/mL,花青素在浓度为0.23mg/mL以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显著强于抗坏血酸;但浓度低于0.23mg/mL时,抗坏血酸的清除能力又超过花青素。花青素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0.08mg/mL,而抗坏血酸的IC50=0.19mg/mL,表明花青素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明显强于抗坏血酸。比较了花青素与抗坏血酸,VE和BHA清除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花青素的IC50=2μg/mL,抗坏血酸的IC50=1.2μg/mL,α-生育酚的IC50=32μg/mL,BHA的IC50=78μg/mL,结果表明,当浓度小于5μg/mL时,抗坏血酸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强于花青素,α-生育酚和BHA清除能力不显著;浓度高于5μg/mL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顺序为花青素>抗坏血酸>α-生育酚>BHA;当浓度大于10μg/mL时,花青素和抗坏血酸的清除率接近100%,差异不显著。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紫甘薯深加工产品研究概述[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2(02)
- [2].山苏群众种植紫甘薯致富[J]. 云南农业 2017(02)
- [3].紫甘薯引种示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0)
- [4].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纯化工艺研究[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01)
- [5].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总黄酮纯化工艺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1)
- [6].α-淀粉酶-超声波法提取紫甘薯色素的研究[J]. 轻工科技 2015(03)
- [7].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色素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5(02)
- [8].紫甘薯套种烤烟效益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07)
- [9].紫甘薯红酒酿造工艺优化及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17)
- [10].乳酸菌及酵母菌复合发酵紫甘薯汁工艺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19)
- [11].天津地区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长江蔬菜 2019(01)
- [12].紫甘薯色素智能指示剂墨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包装学报 2019(01)
- [13].紫甘薯酒发酵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17)
- [14].鲁南薯区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2)
- [15].不同浸泡时间和料液比对紫甘薯浸泡酒感官特性和品质的影响[J]. 酿酒科技 2017(06)
- [16].川山紫甘薯[J]. 农家致富 2011(10)
- [17].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4(05)
- [18].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09)
- [19].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09)
- [20].微波干燥紫甘薯粉的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 2014(11)
- [21].广紫薯1号紫甘薯黑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 2012(12)
- [22].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科学种养 2012(12)
- [23].紫甘薯食品的开发利用[J]. 农产品加工 2011(01)
- [24].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纯化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01)
- [25].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2)
- [26].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11(18)
- [27].酶解法生产紫甘薯汁的工艺优化[J]. 现代食品科技 2011(09)
- [28].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蔬菜 2011(10)
- [29].紫甘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要领[J]. 中国农技推广 2010(01)
- [30].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