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E.L.多克托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但以理书》发表于1971年,并获全美图书奖提名,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在美国小说历史上的地位。《但以理书》反应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社会,作家选择50年代轰动全球的罗森堡夫妇因所谓的间谍罪被处死的真实政治事件作为全书故事的核心,引起了美国广大读者的共鸣,此书被誉为美国当代最佳的政治小说,而多克托罗也因此被称作全美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家。虽然《但以理书》经常被看作政治小说进行分析,但是还没有通过分析文本以及叙事手法对但以理人物形象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虽然多克托罗在美国的地位已经可以与托妮·莫里森等一批作家相提并论,但我国对他的研究寥寥甚少,因此中国读者对他以及他的作品不是很了解。本文旨在探讨小说是如何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来完成但以理这一历史人物形象走下圣经的神坛,成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的“预言家”。除引言以及结论,文章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了影响多克托罗历史观的新历史主义理论。文章首先引入了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蒙特洛斯的观点:历史不唯一,不确定,“只有在破除其历史神秘性以后,才能剥离设定的历史假象,而获得一种真实文学精神的呈现”。随后文章分析了新历史主义提出的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刚好顺应了多克托罗对历史的解读:历史是不确定的,是大家重写的结果。这为第三章对但以理人物的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二章探讨了小说中有助于但以理完成社会,人性,以及历史解读的叙事手段。说到叙述声音,它有时是第一人称,有时是全知的第三者,二者时而融合,时而排斥,叙述者分析使得读者在经历大场面的过程中不会遗漏个人层面的变化。但以理在与多克托罗的对话中找寻对现实的解释,对生命的思考;而现实中出现的意象蕴含了极其强烈的双关性,这有助于但以理通过这些历史的碎片构建自己的政治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时意象本身的双关性强调了多克托罗对于现实的不确定性的历史观;意象有模糊性,而叙事模式如线般可以穿起意象的碎片,让读者感觉到事件的真实。第三章重点比较了但以理在圣经和在本书中的形象,分析了走下神坛的但以理是如何区别于圣经中的同名人物来适应那个动荡时期的美国社会的。作为一个孩子,但以理在接受爱但不懂爱的年纪承受了亲生父母被执行电刑的痛苦,由此也为他后来的冷漠无情,内心的狂放叛逆埋下伏笔。通过分析《但以理书》内容以及写作手法,本文讨论了多克托罗的历史观以及未来可能的叙事手法的运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异象与拯救:《但以理书》的启示性叙事[J]. 圣经文学研究 2016(02)
- [2].巴比伦宫廷的犹太之光——《但以理书》的人物形象分析[J]. 金陵神学志 2015(04)
- [3].《圣经》但以理书中的语言技巧[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2(03)
- [4].《但以理书》及其史学价值[J]. 史学史研究 2013(01)
- [5].“不倒翁”但以理[J]. 天风 2012(04)
- [6].走出历史的迷雾——对多克特罗《但以理书》的新历史主义分析[J]. 科技信息 2012(33)
- [7].论《但以理书》的犹太性[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5)
- [8].《但以理书》的叙述视角浅析[J].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5)
- [9].梦中的帝国——浅论《旧约·但以理书》第2章之于早期基督教史学[J]. 历史教学问题 2011(06)
- [10].但以理的和谐生活[J]. 天风 2010(09)
- [11].“老左”、“新左”与冷战——《但以理书》中对激进主义的批判和历史再现[J]. 国外文学 2012(02)
- [12].再现“巴比伦之囚”:《但以理书》的圣经原型解读[J]. 中州大学学报 2015(05)
- [13].《但以理书》:暴露国家政治暴力的创伤叙事[J]. 当代外国文学 2017(03)
- [14].圣经文本与电影文本的互文式解读——《但以理书》第七章为个案[J]. 文学理论前沿 2017(02)
- [15].牧场心得之二 “灵性”与“知识”[J]. 天风 2012(02)
- [16].“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声音”——访E·L·多克特罗[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6(01)
- [17].在灾区盛开的爱情玫瑰:中国姑娘与美国小伙爱心结奇缘[J]. 女性天地 2009(08)
- [18].末世的征兆与慰藉——《白噪音》中的启示情结[J]. 飞天 2012(08)
- [19].但以理与希腊的帝国承续理论[J]. 政治法学研究 2016(01)
- [20].张远来:刍议当代中国教会文字工作[J]. 天风 2014(01)
- [21].雷富礼:宝洁“大天使”的二次退役[J]. 新经济 2015(27)
- [22].阿may的私房歌[J]. 初中生世界 2012(08)
- [23].文艺复兴的启示——浅析丁方的创作意涵[J]. 美术观察 2015(11)
- [24].生命与生活[J]. 天风 2017(05)
- [25].名师教你一招鲜(13)[J].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09(05)
- [26].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理”与“势、欲、气”的关系[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