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们感到从未有过的不可控感和不确定感,也因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同时安全感也是一个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而不容忽视的问题,学者认为安全感是生理需要以外最基本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降低不安全感,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是当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值得深入探讨。如何降低不安全感则涉及到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关系。学界普遍认为安全感与不安全感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符合情绪的双极模型;而少数学者的研究却发现两者可能相互独立,符合双变量模型,那么安全感和不安全感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急需探讨。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情境实验的方法,以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及海外的大学生为被试,对于特质安全感与特质不安全感、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且讨论了唤醒对于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大学生的特质安全感与特质不安全感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符合情绪的双变量模型。(2)在混合刺激的诱发下,大学生的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且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被个体同时体验,符合情绪的双变量模型。(3)唤醒度对于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的关系有影响作用;随着唤醒水平增高,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相关关系加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概述
  • 1.1.1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概念
  • 1.1.2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形成
  • 1.1.3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作用
  • 1.2 特质安全感(不安全感)与状态安全感(不安全感)
  • 1.2.1 特质安全感(不安全感)与状态安全感(不安全感)的概念
  • 1.2.2 特质安全感(不安全感)与状态安全感(不安全感)的结构
  • 1.2.3 特质安全感(不安全感)与状态安全感(不安全感)的测量
  • 1.2.4 特质安全感(不安全感)与状态安全感(不安全感)的关系
  • 1.3 对立情绪的关系
  • 1.3.1 对立情绪关系的模型
  • 1.3.2 对立情绪关系的研究方法
  • 1.3.3 对立情绪关系的研究现状
  • 1.4 唤醒
  • 1.4.1 唤醒的概述
  • 1.4.2 唤醒与情绪的相关研究
  • 1.4.3 唤醒与混合情绪的研究现状
  • 1.5 问题提出
  • 1.5.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2 研究目的
  • 1.5.3 研究内容和假设
  • 1.5.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特质安全感与特质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研究假设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大学生特质安全感与特质不安全感的相关分析
  • 2.3.1.1 检验变量是否满足相关分析的前提假设
  • 2.3.1.2 探索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 2.4 讨论
  • 第三章 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 3.1 预研究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诱发材料的有效性验证
  • 3.1.1 预研究目的
  • 3.1.2 预研究方法
  • 3.1.3 预研究结果
  • 3.2 正式研究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的相关分析结果讨论
  • 3.3.2 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的混合情绪结果讨论
  • 第四章 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关系的影响因素
  • 4.1 预研究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诱发材料的有效性验证
  • 4.1.1 预研究目的
  • 4.1.2 预研究方法
  • 4.1.3 预研究结果
  • 4.2 正式研究状态安全感与状态不安全感关系的影响因素
  • 4.2.1 研究目的
  • 4.2.2 研究方法
  • 4.2.3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 5.1 综合讨论
  • 5.1.1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同时存在
  • 5.1.2 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同时体验
  • 5.1.3 唤醒度对于安全感与不安全感同时体验的影响
  • 5.2 主要结论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5.3.1 研究局限
  • 5.3.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师生关系、自卑感与人际安全感的关系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1)
    • [2].黎平县:打好“五大攻坚战” 提升群众安全感[J]. 理论与当代 2020(02)
    • [3].福建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对其安全感知的影响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2)
    • [4].最心安处是吾乡:本体安全感威胁对家乡品牌偏好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04)
    • [5].济南人的安全感[J]. 走向世界 2020(03)
    • [6].城市化对居民安全感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 [7].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交餐饮网与健康安全感——基于文化心理视角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6)
    • [8].2019陕西公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调查分析报告[J]. 新西部 2020(10)
    • [9].有一种安全感,叫奉献[J]. 天风 2020(07)
    • [10].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研究对象[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0(02)
    • [11].安全信息认知对心理安全感的作用机理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07)
    • [12].情节模拟对预期伴侣反应性及依恋安全感的影响[J]. 心理学报 2020(08)
    • [13].中国城市自然安全感现状与评价分析(2019)[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02)
    • [14].企业员工心理安全感的阈值模型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9(10)
    • [15].广义公众安全感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0(03)
    • [16].第9讲 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J]. 党课参考 2019(Z2)
    • [17].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析[J]. 中国纪检监察 2019(17)
    • [18].安全感——给孩子最好的心灵礼物[J]. 工会博览 2019(27)
    • [19].大学生手机成瘾、安全感对拖延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05)
    • [20].从“获得感”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J]. 领导科学 2018(04)
    • [21].小学六年级学生安全感、自尊、信任的关系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03)
    • [22].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报告——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J].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03)
    • [23].探析时间与空间对建筑物中安全感的导向性[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10)
    • [24].心理安全感研究述评及展望[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4)
    • [25].珠海市社区居民安全感调查研究[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26].城市公众安全感分析与提升对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智能城市 2017(04)
    • [27].改革面临的问题:精英的安全感、老百姓的希望感[J]. 领导决策信息 2017(05)
    • [28].城市安全:公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调查[J]. 国家治理 2017(38)
    • [29].别让安全感消磨了进取心[J]. 北方牧业 2016(04)
    • [30].“大V”:过得舒坦 缺安全感[J]. 南风窗 2015(08)

    标签:;  ;  ;  ;  ;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