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溶液论文-薛祥,杨亮,万林生,何人桂

氨水溶液论文-薛祥,杨亮,万林生,何人桂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水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化钙,磷酸铵,氨水,浸出

氨水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薛祥,杨亮,万林生,何人桂[1](2019)在《氟化钙在磷酸铵-氨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铵、氨水和氟化钙混合高压浸出白钨矿生成氟磷酸钙,并一步得到钨酸铵溶液,避免了传统氢氧化钠分解-离子交换转型工艺带来的废水污染,是实现白钨绿色冶炼的有效途径.氟化钙作为固体氟源,其在浸出过程的溶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白钨的分解效果.为此,研究了氟化钙在磷酸铵-氨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解行为.考察了磷酸铵用量、氨水浓度、温度、保温时间和液固比对氟化钙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磷酸铵用量和保温时间的增大,氟化钙浸出率逐渐增大;随氨水浓度、温度和液固比的增大,氟化钙浸出率先增大而减小.当磷酸铵用量为理论量的25倍、氨水浓度为3 mol/L、温度为180℃、液固比(指质量比,下同)为50∶1以及保温时间为180 min时,氟化钙浸出率达到91.1%.(本文来源于《江西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栗鹏飞[2](2018)在《氨水溶液热力参数程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查图法获得氨水热力参数误差大且速度慢的问题,利用VC++对氨水状态方程进行编程,开发了氨水热力参数计算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出氨水热力参数,误差符合实际工程需要,为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优化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华晓鸣,郑永飞,许茜,鲁雄刚,程红伟[3](2018)在《黄铜矿在氨水-氯化铵溶液中的界面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黄铜矿在氨水-氯化铵溶液中的反应界面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技术对黄铜矿反应界面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覆盖在黄铜矿基底之上的反应界面钝化层由表层的铁氧化物以及被其覆盖的硫化铜组成。黄铜矿结构中的铁离子存在优先溶解现象,形成钝化层中的硫化铜或CuFe_(1-x)S_2。当表层铁氧化物层逐渐自发剥离后,硫化铜层成为新的钝化层。由硫化铜层表面S~(2-), S_2~(2-), S_n~(2-), S~0和SO_4~(2-)等组分含量推算硫化铜的组成。提出黄铜矿在不同p H和氧化电位条件下的氧化和钝化机理。最后,建立黄铜矿界面叁步反应模型,剖析钝化层的形成及转化机理。(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8年03期)

石梦真,唐甜哲,曾思,王晋黄,晋梅[4](2016)在《氨水溶液协同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水溶液具有吸收能力高、再生能耗低等优点,且具有联合脱除CO_2和SO_2的潜力。本文针对氨水溶液协同吸收燃煤电厂烟气中CO_2和SO_2过程,从吸收液浓度、吸收温度和吸收环境pH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氨水溶液协同吸收CO_2和SO_2的吸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水溶液浓度为2.0%、协同吸收温度30℃和pH值10.8下可获得较好的协同吸收效果。另外,研究中还发现在高浓度SO_2存在条件下,氨水溶液对CO_2的吸收呈现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6年23期)

郭勇,秦庆伟,毕凡,吴星琳,刘臻伟[5](2016)在《废旧金刚石刀具在氨水-硫酸铵溶液中选择性溶解铜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NH_3·H_2O-(NH_4)_2SO_4溶液从废旧金刚石刀具粉末中浸出铜、锌。结果表明,在温度45℃、氨水浓度3.0mol/L、硫酸铵浓度1.0mol/L、浸出时间3h、液固体积质量比50mL∶1g、空气流量0.2L/min、搅拌速度200r/min条件下,铜、锌浸出率分别达64.67%和68.16%,初步实现了铜、锌的选择性分离。(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6年05期)

齐国杰,王淑娟,高巨宝,刘今朝,赵博[6](2016)在《氨水溶液同时吸收烟气中SO_2和CO_2的实验及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电厂排放大量SO_2和CO_2等气态污染物,相应的减排技术研究十分必要。利用湿壁塔实验台对氨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7%)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Aspen Plus速率模型分析了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对氨水溶液同时吸收SO_2和CO_2吸收系统的设计做了必要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_2体积分数(5%~20%)的增加,SO_2选择性吸收因子有所降低,SO_2的传质系数变化较小且均高于CO_2的传质速率一个数量级;SO_2质量浓度(0~11 428mg/m3)和反应温度(20~80℃)的增加,对CO_2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氨水溶液趋向于选择性吸收SO_2。氨水溶液中SO_2负载量(SO_2在氨水溶液中相对NH3的摩尔浓度)在0.1~0.4之间增加时,CO_2的传质系数大幅降低。氨水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对CO_2及SO_2的吸收传质均有利,选择性吸收因子降低,且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符合良好。采用同时吸收SO_2和CO_2的填料吸收塔,结合控制氨挥发的氨洗塔及用于SO_2负载控制的离子交换装置的吸收系统,可以实现污染物的有效脱除。(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黄显连[7](2016)在《铝也能与氨水反应——铝与碱性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1.铝能否与氨水反应?意外发现:在人教版必修1的学习中探究镁、铝两种金属与碱能否反应的时候,意外地发现铝条与弱碱氨水接触,其表面也有气泡生成,难道铝会与弱碱氨水反应而溶解吗?查文献得知,锌是两性金属,能溶于强碱;锌离子能与氨分子形成配离子,因此锌可溶于氨水;铝离子不能与氨分子形成配离子,因此铝不溶于氨水。困惑:铝条加入氨水,表面的气泡是什么?如果能反应,产物又是什么?(本文来源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08期)

李彦军[8](2016)在《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过程热质传递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流体作为21世纪新一代传热冷却工质,在强化对流传热和沸腾传热方面亦蕴藏着巨大潜能。近年来,以天然制冷剂氨为工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在替代对环境和臭氧层有污染或破坏作用的部分氟利昂制冷系统过程中,氨水纳米流体的相关研究显示出其勃勃生机。本文将纳米颗粒应用于氨水发生过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以期阐明纳米颗粒影响氨水溶液降膜发生过程热质传递的机理,揭示氨水纳米溶液在降膜发生过程中汽-液-固组分间的热质传递变化规律,进而为提高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性能系数、促进发生设备小型化以及开发新型高效氨水吸收式制冷设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所做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高温高浓度氨水纳米溶液的制备与稳定特性研究。通过对20种纳米粒子和10种表面活性剂在氨水中分散性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适宜于高温工况下进行氨水纳米溶液配对的纳米种类及与纳米配对的表面活性剂。定义高温工况下相对比吸光度分散稳定性评价指标,并用沉降观测法和吸光度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比吸光度方法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类别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根据高温与常温下氨水纳米流体稳定性实验对比结果,发现沸腾过后纳米流体的分散稳定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发现分散剂类型、结构、纳米颗粒的理化特性以及氨水溶液的pH值等诸多因素都对氨水纳米溶液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实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分散剂与纳米颗粒在氨水纳米溶液配备中的选用准则及其用量。最后通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氨水纳米溶液的稳定性。试验表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适当复配比例下,能够有效地改善氨水纳米溶液的分散稳定性。2)氨水纳米流体的物性研究。查阅和对比大量有关氨水物性文献,得出了可便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氨水物性计算方程以及(p,T,ξ)状态方程。针对6种纳米以及与之良好配比的5种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稳定分散的氨水纳米溶液进行了导热系数、粘度和表面张力测量,结合纳米流体物性研究成果得出能用于氨水纳米降膜发生过程中的导热系数、粘度和扩散系数等物性计算方程,为后续进行氨水发生实验测试和理论模拟打下基础。研究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氨水纳米溶液的表面张力特性,试验表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适当复配比例下,能够有效地降低溶液表面张力,为探究低表面张力纳米流体提供了有益参考。3)氨水纳米流体降膜发生实验研究。设计搭建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过程试验台,选取分散稳定性良好的炭黑CB、铁酸锌ZnFe2O4、碳化硅SiC、氮化钛TiN和叁氧化二铁Fe203作为测试氨水纳米溶液,进行了一系列有、无纳米工况的氨水发生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203和ZnFe2O4氨水纳米溶液的发生速率和有效发生比相对较高,发生性能效果最好,有效发生比约为1.70。但Fe203会与碳钢材质发生磁性吸附,因此不推荐在氨水系统使用。CB、TiN、SiC纳米溶液的强化发生效果依次递减。添加合适份数的纳米与分散剂配制的氨水纳米流体可以增加氨气发生率,但氨气发生率增加并非随着纳米份数的增加持续增加,而是存在个最佳点。分散剂对氨气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选择分散剂需兼顾考虑分散稳定性和对发生起促进或抑制作用,以达到最优效果。结合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过程试验结果,以及前人关于纳米颗粒强化传热传质方面的研究,从纳米粒子的微运动、界面效应、Marangoni效应与Rayleigh-Benard效应、场协同理论、纳米流体物性以及发生过程宏观压差推动力等方面分别对纳米强化氨水发生过程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更加翔实地证明纳米流体的粒子微运动和纳米流体的物性是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降膜发生的主要因素。4)纳米流体氨水降膜发生的数值模拟研究。考虑纳米溶液物性的影响、流动参数的改变以及膜厚的变化,提出了氨水纳米溶液单管垂直降膜发生热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氨水降膜发生过程控制方程的离散,通过计算编程求解得到了垂直管外降膜的氨水纳米溶液或氨水基液在不同工况参数下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液膜厚度、界面质量流率及热量流率分布等无法用实验测得的过程模拟量。模拟结果表明:①沿管长方向上,轴向平均速度和膜厚均呈递减趋势,而主体温度、壁面处温度、界面温度和平均液膜温度逐渐增大;在沿膜厚方向上,液膜主体温度分布呈递减趋势;在轴向方向和膜厚方向上,液膜的氨组分主体浓度分布都呈现一定程度的递减趋势;但沿管长方向上,溶液在壁面处和界面上的浓度以及平均液膜浓度都呈减小趋势,其中溶液的界面浓度变化最大;并且发现,气液界面处的热量和质量传递中扩散项起主要决定作用。②进口流量、进口浓度、热流密度、压力等因素影响氨水及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传热传质。其中进口流量、热流密度对降膜发生传热传质系数的影响较为显着。③导热系数、粘度以及其扩散性能因纳米颗粒的加入对氨水溶液发生过程的发生速率、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导热系数和扩散系数对叁者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粘度对叁者有着负面的影响。从对传热系数影响看,添加纳米后因导热系数的增加而产生的影响大于扩散系数增加引起的影响;而从对发生速率和传质系数影响看,反而由扩散系数的增加引起的变化大于导热系数增加引起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4-01)

余景文[9](2016)在《氨水溶液脱除燃煤电站烟气中二氧化碳能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水溶液作为CO_2吸收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氨水脱除CO_2工艺的高能耗使得其应用于燃煤电站时将带来电站发电效率的显着降低和发电成本的显着上升。本文针对氨水溶液脱除CO_2工艺的能耗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参数优化、流程设计和吸收剂改良降低氨法脱碳工艺的能耗,并进行了氨法脱碳系统应用于大型燃煤电站时的经济性分析。在氨水溶液脱除CO_2工艺参数优化方面,本文建立并验证了针对NH_3-CO_2-H_2O体系的速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各工艺参数对系统能耗的影响规律。从显热、气提热和反应热变化分析了参数影响CO_2解吸能耗的机理,同时考虑了逃逸氨处理导致的氨再生能耗对系统总能耗的影响。采取正交化试验方法,获得了CO_2解吸能耗和总能耗最低时的操作条件和能耗数据,揭示了显着影响系统能耗的关键参数,得到了在优化工况下的CO_2解吸能耗为2.85 MJ/kg CO_2以及系统总能耗为4.07 MJ/kg CO_2。在氨水溶液脱除CO_2工艺流程设计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氨法脱碳流程,整合了CO_2吸收、CO_2解吸、逃逸氨清洗、烟气脱硫、产物净化和氨再生过程,实现了逃逸氨的低耗再生和解吸塔结晶问题的消除。通过实验室规模填料塔实验研究了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建立并验证了针对NH_3-SO_2-CO_2-H_2O体系的速率模型。利用模型对该新型流程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指出新型流程的应用能使系统总能耗降低至2.6 MJ/kg CO_2。在氨水溶液改良方面,本文考察了氨/哌嗪(PZ)混合吸收剂应用于燃煤电站烟气CO_2脱除时的系统表现。建立并验证了针对NH_3-PZ-CO_2-H_2O体系的速率模型,得到了PZ的加入对氨水脱除CO_2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PZ的加入显着提升了CO_2的吸收速率,同时也增大了氨的逃逸速率。在常规氨法脱碳流程下,PZ的加入将使CO_2解吸能耗降低至2.3 MJ/kg CO_2,但会同时显着增加氨再生能耗,从而增加系统总能耗;而在本文新型流程下,PZ的加入使得系统总能耗进一步降低至2.47 MJ/kg CO_2。在氨水溶液脱除CO_2工艺经济性方面,本文研究了常规流程氨法脱碳工艺以及新型流程下的氨法脱碳工艺和NH_3/PZ混合吸收剂脱碳工艺应用于大型燃煤电站时对电站发电效率和发电成本的影响,得到了影响二者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叁种脱碳工艺的应用将使得电站净发电效率从38.9%分别降至27.7%、30.3%和30.9%,对应CO_2规避成本分别为$83、$66和$62/t CO_2,表明流程优化和吸收剂改良显着提升了氨法脱碳工艺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4-01)

吴朝辉[10](2016)在《慎选试题 合理应对——以硝酸银溶液中加氨水的图像试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银溶液中加氨水的图像问题"为例,分析了高中化学两个不同选修模块中对"银氨溶液组成"表述存在相互矛盾,对教学会带来负面影响,在选编试题时应规避相关试题、知识点。(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03期)

氨水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查图法获得氨水热力参数误差大且速度慢的问题,利用VC++对氨水状态方程进行编程,开发了氨水热力参数计算软件,可以快速计算出氨水热力参数,误差符合实际工程需要,为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优化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水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薛祥,杨亮,万林生,何人桂.氟化钙在磷酸铵-氨水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研究[J].江西冶金.2019

[2].栗鹏飞.氨水溶液热力参数程序化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华晓鸣,郑永飞,许茜,鲁雄刚,程红伟.黄铜矿在氨水-氯化铵溶液中的界面反应(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8

[4].石梦真,唐甜哲,曾思,王晋黄,晋梅.氨水溶液协同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6

[5].郭勇,秦庆伟,毕凡,吴星琳,刘臻伟.废旧金刚石刀具在氨水-硫酸铵溶液中选择性溶解铜锌[J].湿法冶金.2016

[6].齐国杰,王淑娟,高巨宝,刘今朝,赵博.氨水溶液同时吸收烟气中SO_2和CO_2的实验及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黄显连.铝也能与氨水反应——铝与碱性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

[8].李彦军.氨水纳米溶液降膜发生过程热质传递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

[9].余景文.氨水溶液脱除燃煤电站烟气中二氧化碳能耗研究[D].清华大学.2016

[10].吴朝辉.慎选试题合理应对——以硝酸银溶液中加氨水的图像试题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

标签:;  ;  ;  ;  

氨水溶液论文-薛祥,杨亮,万林生,何人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