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

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白骨壤、鱼木、银叶树、红鳞蒲桃、喙果皂帽花、岭南山竹子、下龙新木姜、豺皮樟八种植物叶片盐分和研究地的土壤盐分进行分析,初步界定广西滨海过渡带的边界。本研究在红鳞蒲桃生态分布集中地设置了四个样地,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鳞蒲桃群系进行研究,以达到对红鳞蒲桃群系的初步认识,同时对广西滨海植被生态恢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土壤和植物盐分的分析的结果表明:从内滩到岸上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呈递减状态,八种植物叶片中氯离子含量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初步说明土壤和植物中盐分表现出一致性。通过对红鳞蒲桃群落的调查以及分析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群系由四个群丛组成,分别是:红鳞蒲桃+下龙新木姜—九节+罗伞群落、红鳞蒲桃—乌药+山姜群落、红鳞蒲桃+滨木患—酒饼筋—海芋群落、红鳞蒲桃+鹊肾树—罗伞树+龙船花群落。(1)从群落中植物的种类组成上来看,是比较复杂的,在200~400 m2的范围内约有林木14~21种,分属11~19科,再加上灌木,草本和藤本的种类达到40~60种,分属23~37科。从群落的组成和生境来看,红鳞蒲桃适宜在潮湿生境中生长,并具有喜阳的生态特性。(2)红鳞蒲桃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表明:各群落生长型均呈现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乔木层高;乔木层均匀度高于灌木层;四个群落的相异系数都很高,说明四个群落是不同的类型;通过极点排序结果表明四个群落的类型各不相同,与本文之前的分类结果一致。从群落演替角度来看,红鳞蒲桃群落处于稳定状态。通过对典型样地的景观现状分析,说明对滨海过渡带原生植被保护的紧迫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广西滨海过渡带概况
  • 2.1 滨海过渡带
  • 2.1.1 过渡带的定义
  • 2.1.2 过渡带研究进展
  • 2.1.3 滨海过渡带
  • 2.2 广西滨海过渡带
  • 2.2.1 广西滨海过渡带自然概况
  • 2.2.2 广西滨海过渡带分段概况
  • 2.3 广西滨海过渡带的植被概况
  • 第三章 红鳞蒲桃的分布与研究现状
  • 3.1 蒲桃属的分类与分布
  • 3.2 红鳞蒲桃及其研究现状
  • 3.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土壤和植物叶片的采集及分析方法
  • 4.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 4.1.2 植物样品的采集
  • 4.1.3 各元素的分析方法
  • 4.2 红鳞蒲桃群落调查
  • 4.2.1 研究地点
  • 4.2.2 群落调查方法
  • 4.2.2.1 最小面积法
  • 4.2.2.2 样方调查
  • 4.2.2.3 林下更新层调查
  • 4.3 滨海过渡带植被景观调查方法
  • 4.3.1 研究地点
  • 4.3.2 调查及制图方法
  • 4.4 计算及统计方法
  • 4.4.1 种群分布型指数
  • 4.4.1.1 扩散型指数Id(Morisita指数)
  • A指数'>4.4.1.2 CA指数
  • 4.4.1.3 平均拥挤度(m|·)
  • 4.4.2 重要值指数
  • 4.4.3 物种多样性指数
  • 4.4.3.1 Simpson's指数
  • 4.4.3.2 Shannon-Wiener指数
  • 4.4.3.3 Pielou均匀度
  • 4.4.4 群落相似性系数
  • 4.4.4.1 2×2列联表
  • 4.4.4.2 匹配系数
  • 4.4.4.3 距离系数
  • 4.4.5 群落排序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5.1 广西滨海过渡带土壤和植物元素分析
  • 5.1.1 广西滨海植被生态系列生境土壤中盐分分布
  • 5.1.2 广西滨海植被生态系列生境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分布
  • 5.2 广西海岸带红鳞蒲桃群系
  • 5.2.1 广西海岸带红鳞蒲桃群系分布及种类组成
  • 5.2.1.1 广西海岸带红鳞蒲桃群系分布
  • 5.2.1.2 广西海岸带红鳞蒲桃群系种类组成
  • 5.2.2 红鳞蒲桃种群空间分布
  • 5.2.3 红鳞蒲桃群落描述
  • 5.2.3.1 红鳞蒲桃+下龙新木姜—九节+罗伞群落
  • 5.2.3.2 红鳞蒲桃—乌药+山姜群落
  • 5.2.3.3 红鳞蒲桃+滨木患—酒饼簕—海芋群落
  • 5.2.3.4 红鳞蒲桃+鹊肾树—罗伞树+龙船花群落
  • 5.2.4 红鳞蒲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5.2.4.1 红鳞蒲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
  • 5.2.4.2 红鳞蒲桃群落的均匀度特征
  • 5.2.5 红鳞蒲桃群落数量分类
  • 5.2.6 红鳞蒲桃群落的极点排序
  • 5.2.7 红鳞蒲桃的天然更新、结构与群落演替
  • 5.3 广西滨海过渡带典型样地景观描述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1.1 广西滨海过渡带土壤和植物盐分的一致性
  • 6.1.2 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
  • 6.2 讨论
  • 6.2.1 广西滨海过渡带景观
  • 6.2.2 广西滨海过渡带观赏树种的发现
  • 6.2.3 广西滨海过渡带植被的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恢复
  • 6.2.4 广西滨海过渡带生物学保护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附录II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20(10)
    • [2].用心读懂你[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Z1)
    • [3].破解开发难题 过渡带上立标杆[J]. 企业文明 2020(S1)
    • [4].荒漠-过渡带-绿洲界定——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中国沙漠 2020(02)
    • [5].“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专辑序言[J]. 地学前缘 2017(04)
    • [6].我国南北过渡带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研究[J]. 特区经济 2010(12)
    • [7].A过渡带精细挖潜剩余油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5)
    • [8].中国东部地区的壳-幔过渡带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3)
    • [9].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变化及其成因[J]. 干旱区研究 2014(01)
    • [10].基于NDVI绿洲-荒漠过渡带宽度识别——以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15)
    • [11].以色列:过渡带国家[J]. 中学生天地(A版) 2015(02)
    • [12].那吉林场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2)
    • [13].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香山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1)
    • [14].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油田X开发区过渡带河道预测的应用[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7(05)
    • [15].过渡带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张家口市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16].过渡带地区聚表剂驱阶段性认识及见效差异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4)
    • [17].藏西北地幔过渡带地震波速度结构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5)
    • [18].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因、研究热点、对策与方向[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2)
    • [19].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与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3)
    • [20].东南亚浅海过渡带测量导航技术剖析[J]. 物探装备 2010(05)
    • [21].胡焕庸线两侧过渡带的城镇扩张时空特征分析研究[J]. 影像技术 2016(02)
    • [22].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3)
    • [23].大庆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及加密方式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23)
    • [24].控砂体压裂技术在油田过渡带储层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6)
    • [25].青觉:过渡带区域社会和谐对当前民族问题治理的启示[J]. 民族论坛 2014(06)
    • [26].基于流场分析的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管体冲蚀失效机理[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1(02)
    • [27].东部过渡带葡Ⅰ组油层注采系统调整及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5)
    • [28].中国南北过渡带土壤差异化试验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9].研学旅行作品展示(5)——2018内蒙古研学旅行(赤峰过渡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20)
    • [30].萨东过渡带套损情况与区块高压关系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3)

    标签:;  ;  ;  ;  ;  

    广西滨海过渡带红鳞蒲桃群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