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和水浇地夏大豆表现及荚粒性状对大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旱地和水浇地夏大豆表现及荚粒性状对大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河南省推广种植的10个夏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运用关联度分析、同异分析等方法,对夏大豆在豫西地区旱地和水浇地两种不同栽培条件下性状的表现以及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从育种、品种利用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夏大豆产量提高的途径和措施;以14个来自省内外的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大豆若干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大豆高产育种中针对荚粒性状进行改良的策略和方法。主要结果如下:1.夏大豆主要性状值(除荚粒数外),在旱地条件下均比在水浇地条件下减少,但不同性状的减幅不同,依次为:单株产量(-59.4%)、主茎荚数(-41.3%)、株荚数(-40.5%)、分枝荚数(-37.9%)、株粒数(-36.5%)、百粒重(-35.6%)、株高(-22.5%)、茎粗(-19.9%)、分枝数(-13.4%)、主茎节数(-10.5%)。可见,旱地条件对大豆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是产量因素性状(荚数、株粒数和百粒重),其次是形态性状(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主茎节数)。2.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旱地条件下依次为:茎粗>节数>百粒重>荚粒数>株高>株粒数>株荚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分枝数;水浇地条件下依次为:荚粒数>主茎荚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茎粗>株高>节数>分枝数>分枝荚数。可见,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生态条件下,大豆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效应是有差异的。旱地条件下,对大豆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茎粗、节数、百粒重、株高,影响较小的是株粒数、株荚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分枝数;水浇地条件下,对大豆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荚粒数、主茎荚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茎粗、株高、节数、分枝数、分枝荚数。3.同异分析表明,在豫西旱地条件下,豫豆23号、豫豆22号、豫豆21号为优良品种,豫豆18号、豫豆25号、洛豆961为较好品种,豫豆16号、豫豆19号、豫西9725为一般品种(系),豫西9722为较差品系。在豫西水浇地条件下,豫豆18号、豫豆22号、豫豆25号为优良品种,豫豆21号、豫豆23号、洛豆961为较好品种,豫豆19号、豫豆16号为一般品种,豫西9725、豫西9722为较差品系。4.旱地和水浇地条件下夏大豆产量提高的途径和措施是:育种方面应针对旱、水地不同生态条件,采取有所侧重的性状选择策略,选育出适应不同生态和生产条件的品种。在品种利用和栽培管理方面,旱地条件下应选用茎秆粗壮、节数较多、株高较高的有限或亚有限结荚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利用有限的水分资源,使植株生长健壮,尽可能达到荚多粒多,籽粒饱满,取得较满意的产量;水浇地条件下应选用株高中等、抗倒伏、主茎结荚为主、有适当分枝、荚粒数较多的有限结荚品种,田间注意控制水肥,防止徒长和倒伏,充分发挥单株产量潜力并协调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5.荚粒性状与大豆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皮重、单株粒位数、株高、百粒重等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单株产量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皮重、单株粒位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达到显著正相关;而荚皮重/粒重与单株产量之间呈负相关。可见,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单株荚重较大、荚皮重/粒重小、多荚多粒、植株较高的品种。6.荚粒性状对大豆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荚皮重和荚皮重/粒重等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0.021、0.029、1.265、0.053、-0.056、0.017、-0.348、-0.042,其中对单株产量为直接正效应的性状,按通径系数大小依次是单株荚重、单株粒位数、单株荚数、株高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为直接负效应的性状依次是荚皮重/粒重、单株粒数和荚皮重。因此,在大豆育种中,应当充分考虑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针对与产量关系密切的荚粒性状进行重点改良和培育,同时注意协调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大豆育种的效率。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旱地和水浇地条件下夏大豆性状的研究
  • 1 前言
  • 1.1 大豆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 1.2 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概况
  • 1.3 水分生态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研究
  • 1.3.1 水分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1.3.2 灌溉和降雨对大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1.3.3 干旱胁迫对大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1.4 大豆抗旱性选择指标和标记的研究
  • 1.4.1 大豆抗旱的形态学指标和标记
  • 1.4.2 大豆抗旱的生理生化指标
  • 1.4.3 大豆抗旱的分子标记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旱地和水浇地条件下夏大豆性状的表现
  • 3.1.1 株高
  • 3.1.2 主茎节数
  • 3.1.3 分枝数
  • 3.1.4 主茎荚数
  • 3.1.5 分枝荚数
  • 3.1.6 株荚数
  • 3.1.7 株粒数
  • 3.1.8 荚粒数
  • 3.1.9 百粒重
  • 3.1.10 茎粗
  • 3.1.11 单株产量
  • 3.2 旱地和水浇地条件下夏大豆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3.3 用同异分析法对旱地和水浇地条件下夏大豆品种的评价
  • 3.3.1 确定各性状的理想值
  • 3.3.2 计算同一度
  • 3.3.3 计算综合同一度
  • 3.3.4 计算不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的联系度
  • 3.3.5 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旱地和水浇地条件对大豆性状的影响
  • 4.2 夏大豆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4.3 夏大豆产量提高的途径和措施
  • 4.4 用同异分析法评价大豆品种有关问题
  • 第二章 荚粒性状对大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 1 前言
  • 1.1 国内外大豆品种改良的研究概况
  • 1.2 大豆荚粒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品种
  • 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荚粒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
  • 3.2 荚粒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 3.2.1 单株荚重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3.2.2 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关系
  • 3.2.3 单株粒位数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3.2.4 荚皮重与单株产量的关系
  • 4 结论和讨论
  • 4.1 结论
  • 4.1.1 荚粒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
  • 4.1.2 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
  • 4.1.3 荚粒性状之间的关系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旱地和水浇地夏大豆表现及荚粒性状对大豆产量的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